牧原股份遭媒體圍攻:擴張太激進 賬上不足50億如何支撐344億賬單

隨著豬肉價格的回落,豬肉股近期不再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股價也幾乎回吐了10月以來漲幅。

於此同時,市場對養殖企業的關注度也逐步提升,作為本輪非洲豬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的牧原股份,自然被放大鏡下看問題。

一篇《牧原股份應付賬款激增 秦英林擴張難避豬週期痛點》的文章在網上熱傳,針對當下豬肉價格上行和龍頭企業的財富盛宴做了一些憂慮的討論。

牧原股份的質疑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飆漲,A股養豬龍頭公司牧原股份股價上漲兩倍多,持有60%股權的秦英林夫婦財富一度超過1100億元,位居《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15位,再度蟬聯河南首富。

11月8日晚間,牧原股份聯手華能信託投資210億元,擴大生豬養豬規模。當日,公司還宣佈在商水縣投資5億元佈局生豬屠宰及食品加工項目。

在全國豬肉供給不足和非洲豬瘟仍未散去的背景下,此時逆勢擴張應該是最佳的時機,然而,媒體質疑的是過快擴張下的資金問題。

文章指出,大舉投資擴張的牧原股份資金並不充足。2014年上市以來,公司累計直接融資達232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算上理財產品,其貨幣資金不到50億元(未考慮受限資金),與之對應的是短期債務約為62億元。

牧原股份遭媒體圍攻:擴張太激進 賬上不足50億如何支撐344億賬單

此外,公司還有高達67.48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去年同期,這一指標值為33.88億元,同比增長33.60億元。同期,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只有1.98億元。根據今年半年報披露,應付賬款主要是貨款及工程設備款。

文章認為,不論是否系賬期因素,應付賬款激增,一定程度上說明牧原股份資金並不充足。不可否認,養豬企業存在很強週期性。淨利潤暴增暴降,足以說明牧原股份抵禦週期性風險能力很低。

不難讀出,媒體的質疑除了財務壓力之外,隨著豬肉價格的穩定,擴大產能在商業上是否可行,仍然值得商榷。

自今年8月份以來,包括溫氏股份、傲農生物、唐人神、康達爾、天邦股份等多家養殖企業先後表示,大規模進行生豬養殖及其產業鏈佈局。備受關注的是,豬肉價格大漲已引起高度關注,目前,全國各地密集出臺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價格措施。

文末指出,在此背景下,牧原股份推出更大規模的產能擴張,能有多少勝算?

顯然,養殖企業的擴張不是個例,其實從更深的層次看,在強週期的豬肉養殖業,在此時大肆擴張產能是否為下輪週期埋下隱患才是擔憂的關鍵。

行業在重構

細讀媒體的質疑,站在金融和行業短期的變化看,並非不無道理。

然而,此次非洲豬瘟的帶來的不僅是超級豬肉週期,而是有可能改變行業強週期的屬性,行業生態格局的徹底變遷。

生豬飼養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直接決定著豬飼料和屠宰加工的市場容量與結構,可是這一核心環節卻沒有享受到“核心”的待遇。

一方面,在市場的波動下,養殖戶(尤其是普通農戶)的效益及利潤難以得到穩定的保障。伴隨著各種飼養成本的不斷上升,以及貸款難度與規模養殖用地難度的居高不下,在市場蕭條期紛紛放棄養豬,嚴重影響到生豬存欄數量與豬肉市場供給規模。另一方面,各環節議價能力的不對等,間接導致了生豬產業鏈節點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牧原股份遭媒體圍攻:擴張太激進 賬上不足50億如何支撐344億賬單

生豬養殖業屬於“小生產”和“大市場”,極容易因決策失誤而遭受較大的經濟損失,再加之生豬產業化程度低、從眾心理強,常常會出現一哄而上或一鬨而下,造成生豬供給規模的大幅震盪。

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非但不利於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還大大降低了豬肉市場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此時,一旦發生諸如非洲豬瘟之類的“黑天鵝”事件,產生的負面影響必然是持久且深遠的。

作為與廣大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必需品,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著實讓人感到焦慮。倘若放任其一直下去,非但不利於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還會對CPI的上升帶來較大壓力,進而抑制內需的擴大與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這次非洲豬瘟帶來的長期影響就是散養戶持續地、多點式地退出行業。切實解決生豬產業鏈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只有著力推動整個產業和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

龍頭取勝

回到近期行業的波動,豬肉價格從近41元/公斤下滑至目前的35元/公斤。國泰君安認為,1)凍肉出庫是主因,大的屠宰企業接受指示,小的屠宰場收到調查,被迫投放凍肉,短期供給衝擊市場,屠宰場趁機壓價。2)前期豬價上行,養殖戶有壓攔行為,很多地區“牛”豬到了壓攔極限,有出欄的需求,與屠宰企業博弈中處於弱勢。3)東北地區疫情反覆,散養戶有小幅拋售的現象。

但拋售和壓制豬肉價格的結果可能是,後續豬肉的供給缺口只會越來越大。在沒有安全疫苗的前提下,非洲豬瘟的破壞力與散養戶的養殖密度成正比,暫時性的穩定僅僅是低密度的短期紅利,但這並不意味著散養戶可以肆無忌憚復產。

牧原股份遭媒體圍攻:擴張太激進 賬上不足50億如何支撐344億賬單

從三季度來看,行業已開始呈現此趨勢,行業單三季度母豬存欄環比下滑19%,而上市企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單三季度生產性生物資產環比合計增幅達29%。

很多投資者擔憂,能繁母豬存欄環比轉正是否意味著週期的結束,從而導致超級豬週期進入尾聲。而很多眾多研究機構認為這是新週期的開始。

長江證券認為,非洲豬瘟使得行業的進入壁壘提升,只有具備優秀防疫水平的公司才有望充分受益,散養戶和中小豬場在競爭中劣勢會越來越明顯,落後產能的中小養殖戶會持續退出。

在未來較長時間的高豬價背景下,具備良好防疫水平企業有望迎來市場份額及盈利水平的雙重提升。從防疫技術趨勢來看,自繁自養一體化養殖模式,例如牧原股份通過物理隔絕及唾液聚合酶鏈反應基因檢測拔牙的方式或更具防疫優勢。

投資策略

考慮到本輪疫情週期育肥豬(特別是仔豬)去化幅度遠高於能繁母豬,因此前期價格的上漲要快於以往週期,在可持續性和上漲速度上均要強於以往豬週期。

此外,國內擬放開加拿大肉類進口以平滑豬肉價格,首先國內消費以鮮肉為主,其次全球豬肉貿易量有限,難以彌補國內缺口,未來豬價上行趨勢不可逆轉。

從能繁母豬留種到育肥豬出欄接近1年的時滯來看,未來一年內,生豬供給將持續收縮,豬價仍處於大的上漲通道之中。

國泰君安認為當前的集中出欄將造成年前生豬的供應進一步緊張,生豬價格有望在11月底、12月重新開啟上漲。建議重點關注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其次正邦科技、新希望、天康生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