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清華附中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附中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

語文試題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卻說賈政出門去後,外面諸事不能多記。單表寶玉每日在園中任意縱性的逛蕩真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這日正無聊之際,只見翠墨進來,手裡拿著一副花箋送與他。寶玉因道:"可是我忘了,才說要瞧瞧三蛛妹去的,可好些了,你偏走來。"翠墨道:"姑娘好了,今兒也不吃藥了,不過是涼著一點兒。"寶玉聽說,便展開花箋看時上面寫道: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附中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

寶玉看了,不覺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議。"一面說一面就走,翠墨跟在後面。

1.古人書信往來,其中頗多講究。文中加橫線的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謹奉 B.不才

C.巾幗 D.蒙

2.依據這一封信,下列評述探春特點的詞語,不當的一項是( )

A.文采斑斕 B.兒女情長

C.風雅有禮 D.志高自信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閱讀下面的內容,完成下列小題。

蓮蓬

韓開春

漢樂府詩裡有首著名的民歌叫作《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可見蓮是江南一道獨特的風景,採蓮是江南夏日一種常見的勞動或者遊戲。但採的蓮花還是蓮蓬,似乎頗費思量,我更傾向於後者,理由是蓮花雖然好看,可惹人佔有之思,但這種超塵脫俗的花畢竟更適合遠觀而卻不適合近褻,不像蓮篷,直接就與人的口腹之慾聯繫起來——採了可以吃,當然應該是首選。

實際上,說到底蓮花與蓮蓬只是一種事物的兩個不同時期,和大多數的植物先開花後結果不同,蓮蓬是和蓮花一起出現的,《群芳譜·荷花》中說得明白:"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蓮的"實"即蓮子,藏於蓮蓬之中。起初,蓮蓬只是蓮花的花心,嬌小嫩黃,隱藏於美麗的花瓣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花心逐漸長大,花瓣逐漸脫落,蓮蓬也就開始顯山露水,正式跳脫出來,從蓮花的配角升為主角。農曆七八月間,滿湖滿蕩的蓮蓬成熟了,姑娘們划著小船,穿行於萬頃碧水之上的田田荷葉間邊唱歌,一邊來蓮,場面壯觀且熱烈。上面說到的那首漢樂府表現的正是這樣一種勞動場面,有人便據此認為《江南》就是當時採蓮姑娘勞動時唱的歌,我信。這也從倒面證明,漢樂府和《詩》三百一樣,大多來自於民間,勞動是詩歌亦或是文學不竭的創作源泉。

蓮花的顏色分紅、白、粉等色,這是有道理的。蓮能食用的部分無非是水上的果實蓮蓬和水下的地下莖蓮藕兩種,從花的顏色上就能知道這株蓮是蓮蓬好還是蓮藕好。開白花的蓮藕豐碩肥滿,入口甘甜,開紅花的則蓮蓬碩大,籽粒飽滿。從這個意義上說,蓮花的顏色好像就是個標誌,所謂"紅花蓮子 也,汪曾祺先生在《鑑賞家》一文中寫了一對伯牙子期式的知已,有一天,果販葉三給畫家送去一大把蓮蓬畫家一高興,就畫了一幅墨荷,好多蓮蓬,畫好後,畫家徵求葉三的意見,葉三說:""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畫家因此感慨題詩 花蓮子白花藕,果販葉三是我師。"這一細節說明先生十個懂生活愛生活的人,不然他也不會把文章寫得這樣活色生香。我之所以特別喜歡先生的文章,除了他文字本身的原因外,還有他的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這一點讓人覺得他在可敬之外,更多了一層親切。

蓮蓬的模樣活像老家屋簷下倒掛著的馬蜂窩,連裡面包舍的內容都像,每個小格子裡都藏著一個小東西。只不過蓮篷裡藏著的是一枚枚包裹著青綠外皮的蓮子,老熟了也不會自己走出巢穴,不像馬蜂窩,一間一間設計精巧的小屋子裡藏著的是白白的蜂蛹,時間一到,這些肥白的蜂蛹便會變成一隻只黃黑相間的"細腰美人",施施然從小房子裡探出身子,抖抖翅膀飛將起來。

在鄉下孩子的眼裡,蓮蓬是和馬蜂窩有著同樣誘惑力的,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是蜂窩中白白的蜂蛹用油炸了是極其可口的小吃,有著濃郁的肉香,香且脆;而蓮蓬裡包藏著的蓮子也非常好吃,剝去外皮,一枚白白的蓮子入口,也是滿嘴的清香。只是要想吃到香脆的蜂蛹,必得冒很大的風險,弄不好就要被蜂群蜇個青頭紫臉,火燒火燎地疼痛,所以,在採取行動之前,你必得考慮一下是否可以吃得了那樣的苦頭而採蓮蓬卻不須那樣的冒險,只會游水就行,游到蓮蓬跟前用鐮刀輕輕一割就能把它帶上岸來。不會游泳也沒關係,還可劃一小船或者大些的洗澡盆或者殺豬桶,同樣可以接近蓮蓬。頂不濟還可在鐮刀的長柄上再綁上更長的竹杆,站在岸邊也能達到目的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比較的結果,當然是蓮蓬佔了上風,更受歡迎,除了極個別極富冒險精神的調皮猴子外,大多數的鄉下孩子還是更樂於去享受沒有風險的蓮子的清香。辛棄疾在一首詞裡寫"最喜小兒無賴,村頭臥剝蓮蓬",確實是夏天水鄉孩於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蓮子除了生吃,更多的還是熟食,而且,除了小孩子,也確實很少看到大人經愛剝新鮮的蓮子吃。是缺少閒情逸致,還是覺得那樣不夠雅觀?箇中緣由我不太清楚。不過,生吃新鮮的蓮子實在是別有一番風味,滿口的清香,能讓人感覺到清水的味道老熟的蓮子,可以就在稀飯裡和大來一同煮。可去煩躁、清心火、安神養心,若是酷熱的夏日中午能有一碗冰鎮的冰糖蓮子羹吃,怕是連神仙都不想做了。

不過,無論是生吃還是熟食,多數人都是要把蓮子中間的 "心"去掉的,因為蓮很苦,心很苦,但去掉並不代表就是扔掉,用蓮心泡茶喝,是夏日許多人的嗜好,它可爍溼瀉火,但去掉並不代表就是扔掉,用蓮心泡茶喝,是夏日許多人的嗜好,它可爍溼瀉火,有利尿調腎之功效 。

(選白《散文》2011年第10期)

9.文章加點的字,讀音、書寫都正確的一項是( )

A.主角(jio) 亦或 B.模樣(mó) 竹杆

C.相間(jin) 緣由 D.油炸(zhá) 煩躁

10.第段畫線句子說"這一細節說明先生是個懂生活愛生活的人",這裡的"懂生活愛生活"指的是什麼?

11.賞析文章第段在寫法上的特點。

12.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A.文章開頭作者認為採蓮時採的是蓮蓬而非蓮花的理由是蓮花超凡脫俗的品質令人敬畏。

B.《群芳譜·荷花》說蓮花和蓮子是一起生長的,這一點在作者的解說中也可以看出。

C.蓮花的顏色可以辦識蓮藕、蓮蓬的品質,汪曾祺的文章《鑑賞家》中的內容就是實證。

D.作者在外形上將蓮蓬比作老家屋簷下倒掛著的馬蜂窩,流露出淡淡的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E.作者認為生吃新鮮蓮子別有一番風味,但少有大人吃,大概是缺少閒情逸致又覺得不雅觀之故。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

柳宗元

嚴生足下:得生書,言為師之說,怪僕所作《師友箴》與《答韋中立書》,欲變僕不為師之志,而屈己為弟子。凡僕所為二文,其卒果不異。僕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其實也,實不可一日忘。僕聊歌以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慄慄不敢暇,又不敢自謂有可師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為薄世笑罵,僕脆怯,尤不足當也。內不足為,外不足當,眾口雖懇懇見迫,其若吾子何?實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詳讀之,僕見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說,豈易耶?仲尼可學不可為也。學之至,斯則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敗國,卒中矢而死。仲尼豈易言耶?馬融、鄭玄者,二子獨章句師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師,僕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樂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講古、窮文辭以為師,則固吾屬事。僕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又不為人師。人之所見有同異,吾子無以韓責我。若曰僕拒千百人,又非也。僕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也。若言道、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瞋目閉口耶?

吾子文甚暢遠,恢恢乎其闢大路將疾馳也。攻其車,肥其馬,長其策,調其六轡,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師歟?亟謀於知道者而考諸古,師不乏矣。幸而亟來,終日與吾子言,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實,以其餘易其不足,亦可交以為師矣。如此,無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選自《柳宗元集》,有刪節)

13.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實

B.吾子無以韓責我       責:指責

C.攻其車,肥其馬,長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   愛:吝嗇

14.下列"其"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僕之所避者名也,所憂者其實也

B.吾子其詳讀之,僕見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師,僕幸非其人

D.僕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也

1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若乃名者,方為薄世笑罵,僕脆怯,尤不足當也。

1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柳宗元在《師友箴》與《答韋中立書》文章中也明確表達了不願意擔任老師的意思。

B.柳宗元認為自己無法成為孔子那樣的老師,只是希望能成為馬融、鄭玄那樣的章句師。

C.柳宗元認為自己學問不夠,又不像韓愈那樣膽大,所以一直不願意擔任別人的老師。

D.如果有人來請教關於"言道、講古、窮文辭"的問題,柳宗元還是願意答疑解惑。

17.簡要概括作者拒絕做嚴生老師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內容,完成下列小題。

芙蕖 ①

李漁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譜雲:"產於水者曰草芙蓉,產於陸者曰旱蓮。"則謂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芙蕖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颻之態,無風亦呈嫋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緻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無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①芙蕖:蓮花

18.對《芙蕖》一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作者先總說芙蕖之"可人",然後分別從"可目""可口""可用""可種"五個方面說明芙蕖的特點。

B.文章圍繞芙蕖的"可人"之處落筆,極言芙蕖的種植之利,甚而將其定位在"五穀""百花"之上。

C.作者為自己不能闢出半畝方塘來種植芙蕖而感到遺憾,抒發了他酷愛芙蕖、厭棄百花的感情。

D.文章以"可目"為寫作重點,詳細得體,繁簡得宜,不僅中心鮮明,而且重點突出。

E.文章多用偶句,遺詞造句,十分優美,不僅體現出事物的不同特點,使之兩兩對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齊和諧。

19.結合《蓮蓬》《芙蕖》兩文的內容,談談它們在寫蓮方面的異同。

四、語言表達

20.結合下面選文(可選其中一則或多則),談談你對"文"、"質"及其關係的認識。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子夏問曰:"巧笑情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論語·八份》)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蔽, 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史記·高祖本紀》)

五、詩歌鑑賞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南澗中題①

柳宗元

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

迴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遠,懷人淚空垂。

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

注:①南澗:地處永州之南,作者謫居時作。

21.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秋氣"兩句交待了遊覽的時令、地點,"集"字更多地體現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B."始至"兩句寫出遊觀之感,初來這裡別有感觸,稍入深潤沉浸其中就忘記了疲憊。

C."誰為"兩句道出詩人的期許,要是以後碰到知心人的話,定當把我此時的心意告訴他。

D.整體看,從"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詩人孤寂鬱結之感豁顯,與"獨遊"相承。

22.對這首詩中一些用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獨遊亭午時"與酈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迴風一蕭瑟"與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中"蕭瑟"都是擬聲詞,形容風吹樹葉的聲音。

C."去國魂已遊"與范仲淹"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中"去國"都是說離開國都。

D."失路少所宜"與王勃"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為迷失道路。

23.一般認為,這首詩分作兩層筆墨,前八句為一層,主寫詩人遊觀南潤所見之景,《唐詩直解》評說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請據此評賞析"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兩句。

六、情景默寫

24.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

①柳宗元愛幽寂之景,狀山谷是幽谷,所謂"羈禽響幽谷",又如遊小石潭之斗折蛇行的幽邃境狀_________。 "亦追求對淒寒之水的描摹,有"寒藻舞淪漪"。有"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其中"冽"意為_________。

②《國殤》中慘烈的激戰場面,使得 "____________",真所謂"驚天地泣鬼神"。每當我們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時,腦海中會湧現出《國殤》的最後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體現了我們對烈士們不泯英靈的崇敬之情。

七、名著閱讀

25.(1)《紅樓夢》開篇第一回就提到了女媧娘娘,第五回又出現了警幻仙姑等女神,接下來又寫到了一系列女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陵十二釵",其中正冊裡的十二個女子指是:(請補寫出另外六個女子的姓名)

①薛寶釵 ②林黛玉 ③賈元春 ④賈探春 ⑤ ⑥

⑦賈迎春 ⑧賈惜春 ⑨ ⑩ ⑪ ⑫

(2)下面這段判詞指的是其中的 。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結合小說情節,說說她作為一個女子都有哪些了不起的"才",舉一點即可。

(3)根據小說中對這些女神以及女子形象的描寫,你讀出了曹雪芹什麼樣的一種女性觀?用一句話表述,不超過20字。

八、小作文

26.從下面的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作答。不少於150字。

①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請結合你的閱讀經驗,從《紅巖》、《吶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選一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②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山要綠起來,人要富起來。因此某雜誌發起"美麗中國"的攝影和徵文大賽,請你描寫你記憶中或想象中的一幅美麗中國的畫面參賽,要求描寫細膩,語言優美。

③請以"轉身"為題,寫一首小詩。

九、話題作文

27.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

①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在我國召開,大會的主題為"學以成人",它啟發我們思考:通過學習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人。

請以"學以成人"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接力"是體育比賽中的集體項目,指運動員一個接一個的跑完或游完一定的距離,最終的成績取決於每一棒的成績是否優秀。其實,在社會生活和國家發展中也是如此:一個公司的持續發展、一項事業的連續努力、一個家族的代代傳承、一個民族的偉業的代代奮鬥……無不體現出"接力"的特點。

請以"我要跑好這一棒"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立意積極向上,敘事符合邏輯:寫出波瀾,寫出細節。

參考答案

1.C C項,"孰謂雄才蓮社,獨許巾幗;不教雅會東山,讓餘脂粉耶","巾幗"一詞用錯,"巾幗",指代女子,此處應為"鬚眉",指代男人;探春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誰說那些雄才大略結社作詩的雅事,都是你們男人的呢,不讓歷史上東山那樣的文人集會,給我們女子一些呢?探春意在用"鬚眉男兒"與後面"脂粉"相對;故選C。

2.B 本題考查對文段內容的理解。做題時,要依據人物性格,以及文段中詞語,來解讀文段的大概內容。探春,作為《紅樓夢》中比較幹練潑辣的形象,在給寶玉的信中不應該有兒女情長,從《娣探謹奉》的內容看,內容大致如下:不久之前的某天,下雨後天氣晴朗,月光似乎也被清洗得十分乾淨。我珍惜這寧靜的風景,所以捨不得去睡覺。天色很晚,我還在鳳凰樹旁的欄杆下徘徊。沒有想到夜裡風露重感冒了。因蒙你親自來看我,又多次派遣侍女來看我,還拿來鮮荔枝和你的書信,你對我太好了。今天我伏在案頭沉思之時,想到歷來古人處在名利場時,尚且安置一些山水,和幾個要好的朋友在其中開詞壇、詩社,雖然這只是一時興起,但這卻能成為千古佳談。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華,但我生活的地方風景優美,並且欣賞薛寶釵和林黛玉的詩歌技巧。風庭月榭,可惜沒有宴集詩人;簾杏溪桃,或許可以醉飛吟盞。誰說作詩的一定要男子。如果你來,我一定熱烈歡迎。理解了這些之後,我們看到探春文采斑斕,說話風雅有禮,性格上志高自信,唯獨沒有兒女情長;故選B。

3.B A項,"反噬指受人之惠,反加批評",解釋錯誤,"噬",咬的意思;"反噬",反咬一口,或指受人之惠,反加陷害;B項,"不假思索"與"狐假虎威"的"假"意義相同,都是假借、依靠的意思。C項,"肖"的讀音應是xiào ;D項,"車"作偏旁時的筆畫筆順是橫、撇折、豎、提;所以,"軒"的第四畫不是"丨";

4.D A項,"ZAO刪除用戶協議裡可隨時隨地使用個人信息的條款,就能平息恐慌",說法過於絕對;B. "ZAO因為獲得的用戶信息主要是肖像圖片,所以會暴露用戶更多的隱私",說法錯誤;原文說,"'ZA0'從用戶處獲得的信息主要是肖像圖片,從技術角度而言,它並不比其他上傳照片的APP有更多風險";C."那麼ZA0賠錢",說法錯誤;原文說的是"用戶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還要一併賠償"ZAO"及其關聯公司遭受的損失",只說用戶賠償責任,而不是ZA0賠錢;故選D。

5.B "網絡實名制,儘管中國已經臺出相關政策法規逐步完善","逐步完善"說明網絡實名制尚不成熟,一個"但"字,說明推行完全網絡實名制更是處於一種觀望、摸索階段",所以,橫線上應該填寫表示觀望、猶疑,或者摸索的詞語;A項,方興未艾,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發展; B項,觀望風色,指猶豫不定,坐觀情勢發展,以便見機行事; C項,進退維谷,形容處於困境; D項,大有可為,很有發展前途,多修飾人;"蓬勃發展""處於困境""很有發展前途"與橫線上應填的表觀望、摸索、猶疑的態度都不相符;

6.C ②文章中只說"暗網、深網等對網絡內容實施高度匿名化",這種說法不等於暗網、深網等高度匿名化的網絡不會出現網絡暴力、傳播虛假信息等現象;

④"在互聯網的各個領域推行網絡實名制,需要靠技術手段才能保護隱私信息",說法太過絕對;原文說,"對於違反約束的匿名錶達可以依靠技術手段進行控制",只是"進行控制";

7.D A項,因果不當,不是百度掌握了數據源和技術優勢,就會發生信息侵權和權益分配不公的現象;原文說提到百度,只是想證明大數據的挖掘和使用被行業巨頭、政府主導;B項,"稜鏡門事件曝光而徹底失敗"說法錯誤,因為文中說,"且有跡象表明這一監控他國的稜鏡計劃仍在繼續";C項,原文說的"微信6.1版本為展開廣告營銷的背後,不少用戶更不情願忍受屏蔽之苦",側重點是微信6.1版本做廣告營銷,用戶要忍受其信息干擾;而不是"微信6.1版本通過廣告營銷獲得利益,是靠用戶讓渡個人數據信息實現";故選D。

8.哪些方面保護:①技術方面:消除技術隱患,減少對用戶信息使用權的過度索取:(或者加強技術支持,增強對用戶隱私信息的保護);②法律方面: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體系,保證執法落到實處;③制度方面:推動網絡實名制建設,改善網絡環境併為更有力的監管提供條件;④倫理方面:重視傳統倫理,確立並豐富大數據倫理理論。

9.D A項,主角,應讀jué 抑或; B項,模樣,應讀mú 竹竿;C項,相間,應讀jiàn;故選D。

10.①"懂生活"指的是《鑑賞家》中畫荷的過程顯示出汪曾祺先生懂得藝術源於生活,藝術家不斷向生活學習的道理。

②"愛生活"指的是藝術家不輕視生活經驗豐富的普通人,與之接觸交往並用作品反映生活

11.整體運用比較的方法,描述了蓮蓬與馬蜂窩的異同。先比較二者外形與包含內容的相似之處,再運用擬人手法寫蓮子與蜂蛹的不同情態。

12.BC A項,文章開頭作者認為採蓮時採的是蓮蓬而非蓮花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不單單因為蓮花超凡脫俗的品質,更因為"蓮篷,直接就與人的口腹之慾聯繫起來——採了可以吃,當然應該是首選",所以A項說法不全面;D項,"流露出淡淡的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無中生有;E項,"作者認為生吃新鮮蓮子別有一番風味,但少有大人吃,大概是缺少閒情逸致又覺得不雅觀之故",說法不正確,原文說,"是缺少閒情逸致,還是覺得那樣不夠雅觀?箇中緣由我不太清楚";故選BC。

13.B B項,責,句中不是指責的意思,而是指"要求";譯文為:你不要用韓愈要求我。

14.B A項,其,指示代詞,指代"老師";譯為:我避開的是老師的名頭,擔憂的是老師的內在;B項,其,語氣副詞,表希望語氣;譯為:希望你詳細地閱讀它們,我的認識和看法都在其中;C項,其,指示代詞,那樣;譯為:當今世間有不少這樣的老師,我幸而不是那樣的人;D項,其,指示代詞,那,譯為:我所拒絕的是老師弟子的名頭,不敢接受那師生的禮儀;故選B。

15.至於老師的名稱,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謾罵,我懦弱膽怯,更是不足以承擔了。

16.B B項,柳宗元"只是希望能成為馬融、鄭玄那樣的章句師",說法錯誤;原文說,"今世固不少章句師,僕幸非其人",意思是:當今世間有不少(馬融、鄭玄)這樣的老師,我幸而不是那樣的人;故選B。

17.自己不願承擔老師之名,實際才能不足以做老師,可以相互學習。

尊敬的嚴秀才:我收到了你的來信,說要拜我為師,還批評我寫的《師友箴》和《答韋中立書》兩篇文章,想改變我不為人師的心志,準備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舉凡我所寫的那兩篇文章,那最終主旨沒有不同。我避開的是老師的名頭,擔憂的是老師的內在,老師的內在一天也不能忘記。我聊且作歌來規勸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內心來充實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閒散,還不敢自以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為師的資質。如果是個名人,將要被刻薄的世人譏笑辱罵,我脆弱膽怯,更加不能承受。內在的實力不足以為師,外來的笑罵不能夠承受,眾人即使真誠地逼迫我為師,我對你怎麼辦呢?說內在的重要性,我的兩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詳細地閱讀它們,我的認識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說的仲尼的說法,難道容易嗎?仲尼是可以學習但是不能跟著做的。為學到了極高的境界,這就是又一個仲尼;沒有到達極高的境界卻要像仲尼那樣去為師,就如同宋襄公酷愛稱霸因而使得國家敗亡,最終中箭死去。仲尼哪裡是那麼容易做的呢?馬融、鄭玄,這兩個人僅僅是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於辨析章句的老師。當今世間有不少這樣的老師,我幸而不是那樣的人。你想成為那樣的人,那就高興地寄希望於你了。如果是在言說道理、講解古事、窮究文辭上來做老師的話,本來就是我們所做的。我的才能與膽量比不上韓退之,所以不願意為人師。人的認識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韓愈要求我。如果說我拒絕了千百個人,實際上又不是這樣的。我所拒絕的是老師弟子的名頭,不敢接受那師生的禮儀。如果是在言說道理、講解古事、窮究文辭上有人來請教我的,我難道曾經怒目閉口過嗎?

你的文章非常流暢曠遠,那氣勢有如開了一條大道將要快馬加鞭。加固車子,喂肥駿馬,加長鞭子,協調好六根韁繩,順著脫離邊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這個哪裡還要拜師呢?急於與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問諸多古事,老師是不缺少的。希望你常來,我可以整天與你談說,不敢疲倦,不敢吝嗇,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師生的名頭,保全師生的實際,用有餘的交換不足的,也可以交換著做對方的老師了。這樣的話,沒有世俗的師生之累又對自己有益處,從古到今沒有喜好道理卻迴避這個的。柳宗元回覆。

18.A C A項,作者先總說芙蕖之"可人",然後分別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來說明芙蕖的特點,沒有"可種";C項,作者"厭棄百花",無中生有;故選AC。

19.相同之處:都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出發,寫蓮子清香的味道能滿足人的口腹之慾。

不同之處:①《蓮蓬》重點寫蓮蓬的實用性——味美可食,對蓮花,仍是延續了傳統的大多數人的認識,賦予它"超凡脫俗"的人格化品質;而李漁《芙蕖》則全方位寫蓮,且都從實用方面寫蓮各階段的"可人"之處。

譯文參考: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沒有木質的樹幹,是一年生的植物,這些性質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譜書中說:"在水中生長的叫草芙蓉,在陸地生長的叫旱蓮。"那麼這就不能說芙蕖不是草本了。我愛芙蕖,在夏季靠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頤重複前人早已說過的話,而是因為芙蕖適合人的心意,它的長處不是一兩點就可以講盡的,請容我一一說說它的好處。  

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後都屬於無人問津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葉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這樣,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它那無窮的逸緻情趣了。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後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於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於人來說就是應該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於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停止。以上都是說它適於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麼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至於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於人們耳朵和眼睛觀賞的,沒有哪部分哪一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穀的實質而不佔有五穀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們的短處。種植的利益難道還有比它還大的嗎?  

我視為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為寶貴。可惜酷愛了它一生,卻不能得到半畝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個鑿斗大的小水池,栽幾株來安慰自己,又時常為小池漏水而憂慮,祈求上天降雨來拯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於培養生靈而把它的生命當作野草一樣作賤吧。

20."文"指文采,"質"指質樸。或文質應該均衡發展;或質是文的基礎;或文質互補。

21.C C項,"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意思是將來遷謫到永州來的人,也一定能領略我此詩的衷腸,而非"以後碰到知心人的話,定當把我此時的心意告訴他";

22.D D項,兩處"失路"均指不得志;

23.①上承"迴風"四句的話,"羈禽響幽谷"不失"鳥鳴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淪漪"著一個"舞"字可想見水藻在澗水中"招搖",漣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謂山水之樂,自謂適情。

②再由"去國"八句反觀,"響幽谷"的偏是"羈禽",一個"羈"字,暗合著詩人漂泊離群、被拘繫被捆縛的境遇,"舞淪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詩人心中淒冷躍然紙上,孤獨寒涼,不無可思,所謂寄情山水,愈見愁緒種種。

24.①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冽:清明澄澈或者寒冷 ②天時懟兮威靈怒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

25.(1)7史湘雲 8王熙鳳 9秦可卿 10李紈 11妙玉 12巧姐

(2)王熙鳳

示例:全面的管理才能——協理寧國府革除弊病樹立規矩

口才——林黛玉進賈府時說的一段話

識人用人的才能一從寶玉房中挑選小紅

善於理財—推遲月錢的發放時間用來放高利貸生財

(3)參考答案:寫出崇拜、尊重、平等對待、憐愛、欣賞等合理的關鍵詞且沒有語病即可滿分,有語病或用詞不當酌情扣分。

26.1.(1)"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這話說得真好。每當捧起《紅巖》這本書,我就想起那些革命志士:許雲峰的英勇鬥敵、捨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後的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依然投身革命,"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共和國的旗幟。而叛徒甫志高,國民黨的狗腿子,他能在鮮豔的中國國旗下微笑嗎?不,他連站在中國國土上的資格都沒有。合上書,寂靜無聲,我卻分明聽到有人對我們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也許就是讀一本好書的魅力。

(2)讀《吶喊》,我認識了魯迅先生。先生在文章中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先生,就像一把火炬,給矇昧的中國人指明前行的方向。讀《吶喊》,就像先生坐在對面,在和我們說著當時社會的黑暗。

(3)路遙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的世界》,那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像一位高尚的智者告訴你: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它還會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它還會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讀《平凡的世界》,如同和人對話,這就是好書的魅力。

2. 來到我的家鄉,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樓房。樓房前面,是整齊的銀杏樹,它們安靜著站著,看著喜氣洋洋的人們進進出出,歡聲笑語。村莊西邊的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可愛極了。有俊鳥從藍天飛過,留下動聽的聲音。村莊南邊的蔬菜綠油油的,你看:捲心菜、蘿蔔、土豆、油菜……它們散發了青菜的香氣,絲絲縷縷的,進入人們的心中。好一幅美麗的鄉村圖啊!

3. 《轉身》

一回眸,淡水漣漣,

青山倒映在心懷。

誤入峰林,

前路迷茫,

霧繞雲迷。

一轉身,

青山綠水,

花枝一顫,盪漾著滿樹的幸福。

27.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