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江蘇鎮江,金山寺與太史慈墓


1886年,鎮江金山寺。鎮江,歷史悠久。西周時,周康王封宜侯在此,因此“宜”是鎮江最早的地名。宜國被吳王壽夢所滅後,鎮江成為吳國的一個邑,稱為朱方。

清末民初的焦山定慧寺。從戰國到北宋,鎮江地名多有變化,曾先後被稱為谷陽、丹徒、京口、南徐州、潤州。北宋政和三年,升潤州為鎮江府,鎮江之名從此見於史冊,並一直使用至今。

民國時期的鎮江港口。鎮江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再加上週邊河流眾多,因此從古至今就是華東地區的重要的交通樞紐。鎮江港歷史久遠,從東漢末年孫權在此建軍港起,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1906-1907年的鎮江,太古洋行倉庫院內。185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後,鎮江成為通商口岸。自開埠以後,鎮江迅速成為新興的航運和貿易中心,當時中外一些主要的輪船公司怡和央行、太古洋行、招商局等都在這裡建立碼頭和倉庫。

1858年11月的鎮江焦山。

1930年,太史慈墓。太史慈,字子義,山東東萊人,東漢末年東吳大將,追隨孫策和孫權屢建戰功。公園206年,太史慈在赤壁之戰前病逝,終年41歲,孫權將其厚葬在鎮江北固山上。

1909年,鎮江火車站。鎮江站始建於光緒三十二年,光緒三十四年4月,車站正式開通,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之一。

1928年,金山腳下風光及山上的慈壽塔。

1928年的鎮江。深秋時節,兩個小女孩坐在小凳上幹活,旁邊一個小孩在桌邊玩耍。

民國時期的鎮江京畿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