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牽手”基金公司,權益投資成發力重點

銀行理財子公司這一資管巨頭正加速進入A股。

基金業協會基金專戶備案信息顯示,11月8日,易方達基金備案了一單易方達基金-建信理財權益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類型為權益類,這也意味著,建信理財交由易方達管理的這一專戶將主要投資於權益資產。

中證君在基金專戶備案信息中搜索“理財”發現,截至目前,共有6家基金管理人備案了建信理財的6只專戶產品。

其中,除易方達這隻外,權益類的專戶產品還有2只,分別是2019年10月15日備案的大成基金——建信理財權益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2019年9月9日備案的華泰柏瑞基金-建信理財權益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银行理财子公司“牵手”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成发力重点

除權益類專戶外,建信理財還成立了3只固收類專戶產品,分別由中歐基金、華夏資本和建信基金管理。

在備案的6家管理人中,除5家基金公司外,還有一家是華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不超過淨資產的35%可以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華夏資本是華夏基金的全資子公司,某信託業內人士告訴中證君,基金子公司主要從事非標業務,這一專戶可能主要投資非標資產,理財子公司目前也在開拓多元化的渠道,很多非標的資管公司也有些好的非標資產。

某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訴中證君,前段時間公司專戶部門與不少理財子公司積極聯繫,想爭取把理財子公司委外的部分資金承接過來。不過,目前行業大部分基金公司與理財子公司的聯繫都還在初期溝通階段,進入產品溝通階段的較少。

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研究員楊榮認為,中國的資管行業剛剛起步,產品的投資渠道相對單一,理財 新規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也較多地參照了公募基金管理辦法。理財產品的轉型和管理模式的轉型之間存在有機的聯繫,共同基金和專戶委託等類基金類產品,將是銀行資產管理子公司產品轉型的方向。

權益投資成發力重點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共有中銀理財、交銀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等5家理財子公司合計備案159只理財產品。其中大多數仍為固定收益類產品,部分為混合類產品,僅“工銀財富系列工銀量化理財-恆盛配置CFLH01”一隻顯示為權益類產品。

某銀行業研究員表示,過多資產配置在固定收益資產上,難以提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隨著監管政策的引導以及理財產品完成淨值化轉型,以固收類資產配置為主的“保底保收益”運營模式,將逐漸向更為市場化的模式轉變,倒逼理財資金在資產配置上更加均衡,推動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進一步提升。未來,權益類產品或是理財子公司差異化競爭的重點。

招銀理財董事長劉輝也曾表示,理財子公司希望通過FOF或MOM模式為客戶提供合適的產品。理財子公司從事FOF或MOM,需要向外部學習兩個支柱性的東西:一是宏觀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雖然銀行在中觀層面具備承接宏觀和微觀能力,但在投資層面還略有不足;二是MOM方面需要培育對管理人科學甄別能力,對不同管理人進行長期跟蹤、識別。

事實上,從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招聘中也不難窺視權益類投資其未來的發力重點。最近不僅陸續有基金背景大佬加盟理財子公司,還有招聘明確表示:“目前理財子公司正在籌建當中。銀行背景的人勿擾,基金、證券背景的人,可以私聊”,顯示其對權益類人才的青睞。

將為市場帶來可觀增量資金

對股市而言,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帶來可觀增量資金。

據招商證券研究,無論銀行理財子公司直接還是間接投資股票,都有利於提高機構投資者在A股中佔比。

此外,銀行理財中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佔比長期可能達到30%和10%,則權益類投資比例大約為17.5%。假設其中一半為二級市場股票 投資,即未來股票 投資比例可達9%。

目前銀行理財權益投資(9.97%)中約4%借道投資股市,靜態估算,股票 投資比例提高5%長期有望為股市帶來1.1萬億增量資金。若考慮理財規模擴張,增量資金規模更高。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認為,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轉向淨值化和對收益要求提高,銀行理財不得不將更多股票資產納入自身配置範疇,必然帶來增量資金入市。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