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區運用“四種形態”標尺架設“護廉網”

近年來,黃巖區紀委區監委精準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做實警示提醒、聚力精準監督、重拳正風反腐,使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今年1~10月,批評教育、談話函詢422人次,紀律輕處分和組織調整100人次,第一種和第二種形態處置分別佔比72.4%和17.2%,有力地維護了紀律的嚴肅性。 “這些人中不乏老同事、老熟人,他們慘痛的教訓,值得我們警醒啊!” 5月31日下午,黃巖區四套班子領導走進位於臨海監獄的台州市警示教育基地,一線接受警示教育。參觀現場,一名領導幹部深受觸動地說。 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重點要用好“第一種形態”,讓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成為常態,促使黨員幹部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按照全省警示教育活動月部署,黃巖區進一步整合資源,用好身邊案例強化警示教育,著力做好案件查辦“後半篇文章”。全區各級黨組織累計開展警示教育會369場次,受教育幹部群眾3.5萬人次。此外,通過每案剖析、案例巡迴展,流動廉政課堂等形式,推動警示教育在全區各地各單位常態化開展。 在開展警示教育常態化的同時,黃岩全區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組織把廉政約談作為落實兩個責任的常規抓手,通過沒事提提醒、有事敲警鐘,經常給黨員幹部紅紅臉、出出汗,促使問題早糾毛病早治。今年1~10月,全區累計開展工作提示約談5646人次,警示性約談231人次。 11月4日,黃巖區紀委區監委派駐第一紀檢監察組根據區委巡察移送的線索,查處了一起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違規向服務對象借款問題,並查找出該局制度建設等5方面的18個具體問題,推動完善制度規範17項,挽回經濟損失150多萬元。 “對當事人來說,這是一次當頭棒喝,對我們進一步淨化隊伍風氣也很有好處。” 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要讓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就是要善於發現苗頭問題,對輕微違紀第一時間用好紀律戒尺,及時大喝一聲、猛擊一掌,使其幡然醒悟、迴歸正途。黃巖區紀委區監委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堅持問題導向,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綜合運用巡察、審計、專項整治、案件查辦等成果,強化日常監督和精準監督。在農村基層,19個鄉鎮街道的紀委(紀工委)、監察辦公室緊盯扶貧領域、工程建設項目等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創新方式方法強化監督執紀問責。 要查更要治,該區把制度建設作為強化違紀違規問題日常監督約束的重要抓手。如針對基層民主決策不到位、違紀違規問題頻發,區紀委聯合多部門出臺了《村級會議備案審查制度》,強化村級六類會議監督,有效延伸監察觸角;新前街道出臺《嚴禁公職人員享受村級集體經濟福利待遇辦法》,嚴防公職人員違規享受村集體分紅與民爭利問題;北洋鎮出臺工票制度,對村集體用工工作全程進行監督,村集體用工費用普遍下降。 對於那些無視紀律規矩、長期我行我素的嚴重違紀違法者,黃巖區紀委堅持以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今年以來,該區紀委堅持“嚴”字當頭,黨紀政務立案178件,同比上升7.2%,處分151人,涉及鄉科級幹部8人,7人因涉嫌嚴重違法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起訴。 下重拳懲治腐敗,既要減存量,更要遏增量。為加大懲治力度,該區堅持問題導向,先後開展了公職人員農村違規購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扶貧領域問題專項治理、私車公養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通過專題推進、專項攻堅,讓一批隱藏較深的病灶頑疾浮出水面。 今年6月初的全區私車公養問題專項整治期間,上垟鄉政府一職工主動交代了自己利用公務油卡為私家車加油的問題。高壓態勢下,震懾遏制和政策感召效應日益顯現,今年以來,全區先後有3人投案自首或主動交代問題。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我們工作的重要指引,我們不僅要緊密聯繫實際深刻體悟領會,更要在具體實踐中靈活運用,在黃岩構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強大護廉網。”黃巖區委常委、區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