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和出口退稅的區別



字面意思:出口退稅抵消內銷貨物應納稅額.公司出口貨物並辦理出口退稅登記,在貨物出口後向稅務管理機關申請退稅,屬於進項,同時公司又在國內銷售貨物,產生費用,向稅務機關繳稅,這兩項產生的相互抵消.

1、詳細計算(因未提供具體進項稅額也就是賬面數字,所以只提供思路)

進項稅額:購進原材料、勞務等增值稅稅額

應退稅額=10000×15%=1500元

內銷稅額:5000元

進項稅額賬面餘額=進項稅額-5000=*. 如果數字為正需退稅

差額:1500-餘額= (是以內銷產品的銷項稅額抵減).

分錄指對某項經濟業務標明其應借應貸賬戶及其金額的記錄對某項經濟業務標明其應借應貸賬戶及其金額的記錄.所以思路如下:

2、會計處理思路

1)、出口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內銷

借:應收賬款(貨幣資金)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計算應納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4)、申報出口免抵退稅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和出口退稅的區別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如何抵減

出口退稅抵消內銷貨物應納稅額.公司出口貨物並辦理出口退稅登記,在貨物出口後向稅務管理機關申請退稅,屬於進項,同時公司又在國內銷售貨物,產生費用,向稅務機關繳稅,這兩項產生的相互抵消.

企業應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下增設"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

1.記錄企業按照"通知"規定的退稅率計算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時: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對確因出口比重過大,在規定期限內不足抵減的,不足部分可按有關規定給予退稅, 企業在實際收到退稅款時: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如何抵減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可以通過這個會計科目核算專門反映企業免抵退稅額中未參與實際退稅的部分.

這部分在計算企業稅負時可視同企業繳稅參與稅負計算.免抵稅額指的是出口應退的增值稅抵頂內銷應繳納的增值稅.比如出口貨物應退稅10萬,內銷應繳納5萬,那麼5萬就是免抵稅額.這部分不退稅,也不用繳納稅了,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是3級科目,只有產生免抵稅額是體現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的借方.

如何理解會計上的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會計上的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就是稅法上的免抵稅額.

免抵稅額是出口應退的增值稅和內銷應交的增值稅互相抵銷的金額,如出口應退100萬元,內銷應交20萬元,那麼國家直接退給納稅人80萬元就完事了,剩下的20萬元不再退稅,也不再徵稅,這20萬元就是免抵稅額.

可以簡單的這樣理解,免抵稅額的含義是出口應退的增值稅抵銷了多少內銷應交的增值稅,也就是說,這部分稅款,本來是應該向稅務機關繳納的,但是被出口退稅抵銷了,不再退稅,也不再交稅,但是增值稅抵銷了,附徵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是無稅可抵的,所以仍然要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