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明:迎接“十四五”物流業發展的新階段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特別是40年前伴隨著改革開放引進物流概念,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確立物流業產業地位,2009年物流業列入調整和振興的十大產業,2014年《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出臺,2017年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加強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戰略部署。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我國物流業加快發展,中國特色物流發展道路越來越寬廣。

何黎明:迎接“十四五”物流業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 何黎明

當前,“十四五”發展的新階段即將開啟。總結“十三五”,研判新趨勢,謀劃“十四五”,是擺在物流、採購與供應鏈領域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各界面臨的重點課題和本次會議的重要內容。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物流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物流市場規模保持穩定增長,需求結構不斷優化,運行效率有所提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物流節點網絡融合發展,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

全國A級物流企業總數超過6000家,電商、快遞、快運、汽車、冷鏈等細分領域出現了一批規模實力較強、引領帶動作用較大的領軍企業;以智慧物流、供應鏈創新、多式聯運、網絡貨運等為標誌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推廣應用。

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支持和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物流業積極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有效發揮。

在物流實踐發展的同時,物流學會工作取得新進展。“十三五”以來,學會每年研究課題立項200多項、參與評審的論文700多篇,兩項成果總數上千篇,參與人數近萬人,研究質量逐步提升;

學會積極參與物流規劃和政策的研究起草及推動落實工作,已成為國務院及有關政府部門依靠的重要力量;深入推進產學研結合,在企業、院校和研究機構設立產學研基地192個;

與海爾集團共同打造的“日日順物流創客訓練營”共輸出162個創業課題,獲得5項國家專利,9個創業項目在企業物流平臺上實踐應用;在教材編審、師資培訓、學生大賽等方面不斷創新,面向全領域、多層次的物流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形成;

積極參加國際採購與供應管理聯盟、亞太物流聯盟等國際組織的活動,在基礎性研究、項目證書互認、國際標準推廣與應用、全球PMI指數研發、《現代供應鏈研究與應用》雜誌的編輯出版等方面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

學會注重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擴大吸收新會員。到目前,學會個人會員總數已超過一萬人,聘任特約研究員近300名。學會在物流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政策法規體系、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建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凝聚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以上成績的取得是各位理事、常務理事和副會長履職盡責的結果,是廣大會員積極參與的結果,也是政府有關部門和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

雖然“十三五”期間我國物流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論規模已成為世界“物流大國”。但在許多方面還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物流需求還有許多方面不相適應,距離“物流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窗口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物流業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需要明確新定位、謀求新發展。以下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特別關注。

一是,如何評估“十三五”物流業發展,回顧總結對“十四五”物流業發展的借鑑與啟示?

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物流業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在大變局中,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穩步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怎樣圍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出“十四五”物流業先行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實施路徑和政策措施?

四是,“物流強國”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建設的標準是什麼,我們的差距在哪裡,怎樣建設“物流強國”?

五是,新時代產業物流需求將發生哪些根本性變化,物流企業如何提質增效,推進物流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培育物流服務品牌?

六是,如何適應消費升級、城鄉物流體系一體化發展,加快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服務創新,推動生活物流服務升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七是,怎樣發揮物流樞紐集聚輻射效應,加快推進要資源素集聚和整合,形成樞紐經濟發展新格局,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八是,如何配合“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物流企業、標準、技術、品牌和服務走出去,建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九是,如何降低物流活動能源和資源消耗,以綠色物流支持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如何推進軍民深度融合,構建寓軍於民、平戰結合的軍事物流和應急物流服務體系?

十是,如何推進國家物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持續改善發展環境,切實增強物流企業“獲得感”?

以上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探索,對於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成為學會下一步研究的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

中國物流學會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團結政產學研用各界專業人士,致力於推動我國物流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與服務體系建設,在我國物流現代化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學會工作仍存在許多不足,與“十四五”物流業發展要求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明年,本屆理事會將任期屆滿。需要我們認真回顧總結本屆工作成效,精心謀劃新一屆發展思路。希望各位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特約研究員和廣大會員,更加積極地參與和支持學會工作,為學會工作繼往開來、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物流學術年會是物流、採購與現代供應鏈領域知名的品牌活動,已經連續舉辦18屆。本次年會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回顧總結物流與供應鏈理論與實踐的新進展,交流新成果、探討新課題、研判新趨勢,推進物流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為“十四五”物流體系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理論準備。

會議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頭部企業高管,以及優秀成果的作者做大會演講,與大家共同分享新成果、新經驗、新模式和新思路。今天晚上,會議將舉辦頒獎儀式,對獲得本次年會有關獎項的各類成果進行表彰。明天上午,會議安排了十幾場平行分論壇,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更多代表獲得發言機會,釋放更多新的信息,取得新的收穫。

這次會議選擇在南京召開。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美譽。欣欣向榮的經濟商貿文化和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使南京成為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交通樞紐和長江航運物流中心。在江蘇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省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物流業發展創造了新鮮經驗,江蘇省發改委和南京市領導將要向大會作介紹。

建議各地代表更多瞭解當地情況,互學互鑑,謀求合作發展。希望各位副會長、常理理事、理事、特約研究員和廣大會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積極地參與和支持學會工作。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流發展道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根據作者在第十八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上的講話整理,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