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漠中的刀郎部落,神祕又古老,是當年逃難蒙古貴族的奴隸


華夏大地,多民族多部落令我們擁有了無數古老又神秘的文明遺產。位於新疆阿瓦提縣的刀郎部落,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部落。它地處中國棉城、中國慕薩萊思之鄉、刀郎文化之鄉以及刀郎農民畫之鄉的阿瓦提縣。 刀郎部落景區又稱多浪部落,位於新疆阿克蘇市南部。雖然抵達部落已是晚上,卻仍然感受刀郎文化的熱情與古老。

刀郎族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圍的原始居民,一直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大漠綠洲之中,保持了特有的民俗風情。在這裡,我們有幸品嚐到了部落特有的新疆烤羊肉串。漂亮的刀郎族小姐姐不斷為我們提供羊肉串,生怕我們不夠吃,實在太熱情。

除了烤羊肉串,刀郎部落的羊排也一定要嚐嚐。雖說新疆羊肉是公認的好吃,但每個地方的羊肉又獨具特色。這一盤焦黃的羊排在我拍完沒過一分鐘,就被同行的朋友們拿光了,每個人都雙眼發光的盯著它,其飄溢的香氣令人不斷咽口水。


但由於我不吃羊肉的關係,所以在這盤烤魚端上來的霎那間,我終於體會到朋友們在看到羊排咽口水的心情了。都說新疆的烤羊很好吃,但新疆的烤魚也相當棒,來新疆旅遊的小夥伴們可千萬別錯過這道風味哦。

在我們一邊大快朵頤的時候,刀郎部落為我們表演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刀郎舞蹈。通過舞蹈文化,我們從中獲知了刀郎部落的悠久歷史和來源。13世紀,蒙古人興起於漠北高原,他們征服了亞洲和東歐,建立了蒙古帝國。天山以南及中亞廣大地區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察合臺死後,蒙古宗王為了爭奪繼承權,引起了長期的軍事紛爭。

從14世紀末到16世紀末的兩百年間,察合臺的封地(察合臺汗國)分裂為許多互不統屬的小王國,並相互之間不斷征戰。為了躲避戰亂,人們紛紛外逃。但當時的蒙古貴族是封建農奴主,他們大量掠奪貧民為奴,在自己的部落、莊園裡從事勞動,充實自己的軍隊,刀郎人就產生於這些難民和奴隸。


在察合臺時期,“刀郎”一詞是“集中”、“成堆地聚在一起’’的意思。他們不堪忍受欺侮,為了反抗壓迫剝削和躲避戰爭的災難,就逃到葉爾羌河下游平原荒無人煙的大漠胡楊林裡,聚在一起過著自由自在的迂徙流浪生活,於是就有了“刀郎”的稱謂。

基於這種環境和歷史背景下的刀郎部落,成為新疆非常神秘的一個文化分支,並引起了眾多學者的興趣。但由於刀郎文化是以民間形式存在著,無固定的內容,無文獻典籍記,因而來此考察的學者們收效甚微。後來,我們有幸感受了一次刀郎部落的篝火晚會。

但這並不是一次普通或簡單的篝火晚會,這是刀郎部落即將消失的一種祭祀儀式。但由於熟知這種古老儀式程序的人越來越少,年紀也越來越大,若要繼續傳承下去,這顯然變得十分困難。在點火之前,需要漫長又複雜的祭祀活動。首先要牽出一隻羊出來。


刀郎人曾信仰薩滿教,對狼有異常的崇拜和敬畏,認為是族人的祖先,祭拜時圍火燃草燻狼首,這樣狼和祖先降臨附體,同鬼神交戰時,驅魔趕妖。而這隻羊,在過去可能是獻祭給狼的。

圖為一位老者一邊向火焰中灑酒水,一邊念著我們都聽不懂的話,類似某種神秘語言。刀郎部落的拜火儀式,據說可以洗滌一切汙穢。他們用最神聖、最潔淨、最親切的能與天界感應的火,來啟示生命的存在。

據悉刀郎人會日出祭拜,夜晚宰羊飲酒,點燃篝火,放生歌唱,“與狼共舞”,榮光耀祖。這種古老又神秘的拜火儀式,顯然不是篝火形式那般娛樂,它不僅是有重大意義,也是一種文化承載。

在儀式的最後,一位刀郎女孩端著一盤酒水從我面前走過。這盤酒水只有德高望重之人或者是非常重要的客人才能享用。

當一切祭祀儀式完畢後,我們就可以與刀郎人圍繞著火焰一起跳舞唱歌,聽著高亢激昂的刀郎木卡姆,感受刀郎舞的特色。這也是我們在刀郎部落體驗的最高潮所在。由於時間倉促,對於刀郎文化的瞭解還不夠深入,但刀郎部落卻以最真誠、最熱情的接待讓我們感受到刀郎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