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成魚養殖及魚病防治技術

草魚成魚養殖及魚病防治技術

袁海延等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消費者對於魚類食品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草魚作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水產品種,其養殖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魚類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大背景下,我國水產養殖密度越來越大,草魚魚病成為了制約草魚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強化草魚成魚的養殖技術、做好針對各種魚病的防治工作已經成為相關單位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1 草魚成魚養殖

當前我國草魚養殖所使用的池塘面積通常為4~10畝,水深通常為2.5米左右。科學的草魚成魚養殖要求養殖戶建設完善的注水系統與排水系統,為有效預防汙染,應當遵循單排單灌的管理原則,合理劃分渠道,引入相應的魚塘機電設備,改善魚類生長環境。增氧機設備的分配應保持在0.2~0.5 千瓦 / 畝範圍內。建立科學的草魚養殖方案,魚塘中除草魚以外,還可以同時飼養鯽魚、鰱魚等魚類品種。採用這種套養的方式,應當根據魚類生活位置、飼料二次利用、魚種產量和當地市場價格合理進行調配,以增加養殖效益。另外,養殖戶應當做好水質管理工作,對魚塘水質變化情況進行嚴格的控制,以預防各種魚病。在開始投入養殖之前,應當徹底地對魚塘進行一次消毒,維持魚塘乾淨整潔。在將池內魚類撈淨後,應當將池水排幹,對池梗進行加固處理。根據“冬春濃,夏秋淡”的基本原則落實水質管理工作,即要達到最基本的水質管理標準,同時也要解決溶氧、非離子態氮平衡、二氧化碳平衡三個方面的問題。在冬季,養殖戶應當及時補充有機肥、磷肥,綜合利用生石灰、漂白粉或補水等方法對草魚養殖水質進行全面的改善。在選擇飼料的過程中,應採用魴、草配合飼料,若採用單一飼料,則應當採用合理搭配青飼、精料的比例,提升植物飲料的蛋白質含量。根據草魚成魚活指標、體重增值數、生長速度合理投料,綜合考天氣情況、攝食情況靈活增減。

2 草魚成魚養殖魚病防治技術

2.1 赤皮病

赤皮病的症狀表現主要有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等,鰭條基部糜爛充血,症狀表現集中於魚腹及兩側,可診斷為赤皮病。可供選擇的防治方法主要在於加強魚體保護,尤其是在運輸過程中要避免傷害魚體。在投入放養前,應當利用漂白粉將魚塘浸泡半小時。將適量磺胺噻唑投入草魚飼料中,連接餵養 6 日。將適量漂白粉灑入草魚魚塘,使水質得到及時的改善。

2.2 出血病

病魚兩側部位、鰭部位、頜部位、腔部位嚴重充血可初步判定為出血病,該疾病伴隨腸道無食物、腸壁充血、尾鰭出血、鰓絲出血或蒼白、口腔出血等症狀,有時有腹水。可供選擇的防治方案主要有:1)注射滅活疫苗,能夠對草魚出血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每年五月中旬內服肝膽康、促肥一號可促進魚體抗病毒能力的提升;2)將 4~5kg 水花生、0.25kg大蒜頭、0.25kg 鹽打成漿,結合適量水糠做藥餌,連續餵養 6 日;3)於水池中噴灑硫酸銅溶液,持續 6 日。

2.3 水黴病

該疾病主要發作於早春時節,由於魚種轉塘、水體溫度低,出現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很容易暴發水黴病。其症狀表現主要包括:病魚食慾減弱、焦 躁不安、皮膚粘液多等,受傷部位集中大量棉絮狀、灰白色覆蓋物,直至死亡。可供參考的防治技術主要為:在魚種轉塘過程中,為抑制草魚應激反應,可加入適量的 VC+VE。將病魚及時撈出,全池潑灑絕色風暴等藥物,對病原菌進行有效的抑制。在池塘已經投料的狀態下,為提升魚體抗病能力,可以加入適量的促肥一號。待病情好轉後實施培水肥水,可供選擇的藥物主要為多膚氨基酸肥水膏。

2.4 白皮病

該疾病的症狀表現主要為,病魚背鰭基部、魚尾柄上出現白色小點,直至背鰭皮膚整體轉變為白色。最終魚尾潰爛、魚鱗脫落,以致體衰死亡。要供參考的防治方法主要在於避免魚體受傷。利用硝酸亞汞浸泡魚苗 2 小時後再投放於池塘。為了避免將寄生蟲、病菌被帶入池塘,需要使用氯化鈉或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或將病魚投入硝酸亞汞溶液中浸泡。在病魚症狀比較嚴重的影響下,還可以直接利用漂白粉噴灑魚塘以改善水質。

2.5 爛鰓

該疾病的症狀表現主要為頭部顏色變黑,由淺入深延伸至整個魚體,鰓蓋內中間有紅點或表皮腐爛。要供選擇的防治方法主要為:以漂白粉將魚種浸泡半小時,並以漂白粉噴灑魚塘,即在放養魚種之前改善水質。

2.6 白點病

該疾病的症狀表現主要為病魚魚鰓或魚體表現出現白點,在病魚症狀比較嚴重的影響下魚體呈現白色色塊,並伴隨魚體瘦弱、游泳遲鈍、浮於水面等症狀外在表現。要供選擇的防治方法主要在於將小瓜子蟲蟲卵及幼體徹底殺死,需要養殖戶做好魚塘消毒工作。比如使用氯化鈉、硫酸銅、硫酸鎂混合溶液浸泡病魚半小時。

草魚成魚養殖及魚病防治技術

3 結束語

草魚成魚的養殖對於各種魚病的防治技術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養殖戶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清潔與管理工作,同時也要學會合理使用各種魚病防治技術,對於草魚防治必須按照“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儘可能降低魚群病害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