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縣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勤勞致富“明星”多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扶貧幹部,幫我成功申請到扶貧貸款,幫我辦起了養羊場,我還種了400多畝蘋果樹,單這兩項,一年下來收入就不少呢……”近日,在子洲縣李孝河便民服務中心第八屆道德模範表彰大會上,村民蔡維和興致勃勃地與現場群眾分享著他的致富“秘訣”。憑藉著脫貧路上取得的一項項豐碩的成果,他被授予“脫貧致富先進模範”稱號,成為了十里八村名副其實的“明星”。

近年來,為了在全縣營造向先進學習、向模範看齊、爭做典型標杆的濃厚氛圍,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子洲縣立足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同步開展了“評優樹模、五孝滋養、教評互動、約束規範、三下鄉惠民、技能培訓”等“六大工程”,幫助引導群眾辨是非、明事理、強志氣、樹信心,進一步堅定了脫貧自信,提升了致富能力。

評優樹模

廣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子洲好人”“孝老愛親”“十星級文明戶”“五家十星”等評選活動,選樹典型,充分發揮其榜樣標杆和正向激勵作用。截至目前,共開展“五家十星”等各類評選表彰活動1200餘場次。全縣“勤勞致富光榮、安於貧困可恥”“愛護環境人人有責”蔚然成風。

揚行五孝

實施“揚行五孝·德潤萬眾”工程,建孝院、揚孝風、評孝子、傳孝訓、踐孝行,解決農村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養老問題,建成孝老院33家。率先在李孝河等3個鄉鎮和張家溝等5個村設立“孝德基金”,定期開展“孝行評選”“孝訓徵集”“孝風傳頌”“孝德宣講”“孝藝展演”等活動,弘揚孝德。組建“孝文化引領者”宣講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廣泛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堅韌不拔、敢打敢拼、開放進取、感恩重義”的子洲精神;組織鄉村兩級黨員幹部開展“點對點、菜單式”孝老服務,實現對接“全覆蓋”、服務“零距離”。

教評互動

開展“三講兩評一建設”活動,在全縣開設道德講堂、誠信講堂、法制講堂150餘處,開展講道德、講誠信、講法制活動1500餘場次,教育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誠信友愛、崇尚法治。開展“道德評議、誠信評選”“兩評”活動約1000場。在全縣88個貧困村建立愛心超市,以積分兌換商品的方式,激發群眾爭做好人好事的熱情,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氣。

約束規範

制定修訂村規民約,設立紅白理事會,更好地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目前,全縣所有貧困村完成村規民約制定修訂並形成獎懲機制,共在70餘個貧困村建立了紅白理事會。開展家規家訓標語徵集活動,共徵集作品1000餘件。向貧困群眾贈送知名書法家手書的家規家訓書法作品和印有扶貧標語、漫畫的紙扇3000把、短袖2000件等。

三下鄉惠民

在全縣18個鄉鎮開展“常下鄉常在鄉常惠民”服務活動18場,各成員單位共計1600餘人次參與,惠及全縣3萬餘群眾。組織安排10個“三下鄉”服務小分隊,將文化、科技、衛生服務送到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在41個貧困村舉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鄉村、志智雙扶助脫貧”、“您點我演”菜單服務幸福脫貧巡演巡講活動。成立“我的脫貧故事”宣講團、“群眾身邊的宣講團”,組織第一書記、脫貧典型、優秀幫扶幹部等深入鎮村,向群眾宣講脫貧故事、扶貧政策,累計開展各類宣講活動1000餘場次。

技能培訓

開展種植養殖和管護、餐飲、家政服務、母嬰護理等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致富本領。今年,實施貧困勞動力產業技能培訓821人;麵點小吃和酒店服務業特色技能培訓87人,其中42人實現就業;舉辦4期創業培訓班,157名貧困勞動力參加培訓,51人創辦實體經濟;舉辦3場就業招聘會,127家縣內外企事業單位提供了4500多個就業崗位;新建和認定3家社區工廠,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4人;實現轉移就業928人,以提技能促就業的扶貧新模式,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本報通訊員杜娜張文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