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非洲搞礦

走,去非洲搞礦

非洲,一塊神奇的大陸。她因地大物博被稱為上帝的寵兒,但也因戰亂貧窮被視為棄兒。近年來,她更多地被描述為21世紀人類發展的最大希望,礦業資本擁抱的熱土。在今年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有多位發言嘉賓分享了他們的非洲投資經歷。這些發言,或許能夠為正在或準備到非洲開礦的同仁帶來一些新概念和預判。

風向一:非洲礦業投資瓶頸加速破解

優秀的礦產資源稟賦尤其是保有超過14種重要產業所需的關鍵礦產,為非洲帶來了大量國際投資,也讓非洲成為許多中國礦業企業“走出去”的目標地區。但基礎設施薄弱、配套生產條件欠缺,長期以來成為非洲礦業投資面臨的重要瓶頸,也是中資面臨的一個很大挑戰。

會上,中非發展基金投資二部副總經理黃威表示,這個情況在最近幾年出現了加速破解的態勢。“非洲整個礦業發展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整個礦業產業的升級需求非常迫切。這個瓶頸的破解會對非洲整個礦業的整體全球競爭力產生一個根本性的提升,也會對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也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果一個項目的風險集聚度過高,會導致整個項目難以啟動。雖然情況有所改善,但大幅降低來自基礎設施建設的風險,對投資非洲礦業來說仍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黃威介紹,中非基金提出了一個方向性思考,就是怎樣通過中長期的融資支持,把基礎設施中長期風險和礦山項目風險進行有效地協調和結合,他們正在和一些產業投資推動,“希望業界能共同參與這件事,拿出解決方案,支持中資企業破解難題。”

風向二:中資投資能力越來越“成熟”

資料顯示,我國對非洲的礦業投資大致始於1998年,尤其是近年來,我們的投資功力有了長足進步。

中非發展基金於2007年設立,是2006年北京中非峰會提出的八項舉措之一。在參與中國對非礦業投資的十年中,他們作為親歷者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對非礦業投資的具體變化。用黃威的話來講就是“成熟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有非常清晰的投資定位

,也有非常明確的長期的戰略,整個標的的選擇也是非常慎重的,投資風險分析和把控能力也得到非常明顯的提升。

二是投資主體的性質出現了一個比較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前期對非投資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最近幾年民營企業的數量快速增長。這從側面反映出民營企業整體對非投資以及海外投資方面的能力以及海外運營管理能力都實現了較大的提升。

三是中國對非投資出現了體系化的趨勢。在很多具體項目中,除了有來自中國的產業投資,還可以看到中資的研究院勘探公司、礦山管理公司以及其它的配套公司,這種有效的協同也為中資未來進一步擴大對非投資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條件。

風向三:運作方式或將迎來突破

從2015年中非峰會的“十大合作”到2018年的“八大行動”,中非持續合作推進了具體舉措的實施。會上,專家表示,無論是供需關係還是產能合作,中非礦業領域的投資合作都具有天然的互補優勢,前景廣闊。

在過往的“走出去”中,要麼是中國企業把國外的礦山買下來控股,完全變成中方的事業進行運作,要麼就是完全放手採取西方管理方式和治理方式。從效果來看,二者均有利弊和風險。那麼,中外礦業公司深度“合體”耕耘非洲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來自加拿大的艾芬豪礦業是一家全球頂級勘探公司。近年來,艾芬豪和中國礦業企業在國際礦業市場越走越近,從亞洲到非洲,從轉讓到股份合作,中國成為艾芬豪礦業投資與開發不可或缺的因素。

會上,中銀國際環球商品板塊負責人範兆康用“在投資方面一直以來都是眼光獨到”來評價他們。比如,他們“敢”去西方企業不願意去的非洲。據官網資料顯示,艾芬豪目前正推進其位於南部非洲的三大主要項目。

數據顯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國際大型礦業公司對非洲的勘查投入呈下降趨勢。“從西方投資界的角度來看,他們覺得投資非洲項目的風險較高,也因為如此,西方的投資者不願意給非洲資產一個合理的價格。”會上,路孚特貴金屬高級分析師李岡峰分析了中國企業抓住非洲機遇的原因。

“永遠有各種各樣的風險、變化,關鍵是我們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把握好的機會。”“我們覺得非洲是一片樂土。”“艾芬豪押注中國的成長。”會上,艾芬豪礦業副總裁兼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周超用這樣三句話解釋了公司的選擇與判斷。

項目拿下後如何運作管理,中西方有差異。具體來說,中國的優勢在於能吃苦、能鑽研、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得更高更快更強;西方的理念和優勢在於標準化、流程化、安全生產零失誤。“礦山將在非洲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實踐,因為非洲比較靈活、限制較少,這在發達國家很難實現。最終拿出在非洲真正做成範例的中西結合的運作模式,是我們正在實踐的目標。”周超表示,他們的團隊正在謀劃從管理方面做一道“中西餐”,並應用在非洲礦業投資上。

周超的想法與另一位嘉賓不謀而合。會上,赤峰吉隆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曉兆也根據自身的投資經驗提出,中國企業要想真正在海外立足,需打造中西合壁的新型國際化管理。

這家不太一樣的西方礦業公司的思路和做法值得關注。

在2019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發佈的《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非洲國家正在延伸礦業產業鏈,強化本土礦業權益。集納專家觀點,總的來說,預計未來中國在非礦業投資規模增速將會保持一個持續的增長態勢。未來一段時間將會聚焦產業升級,這也是中非合作互利共贏、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延伸。

中國礦企在非洲創造奇蹟,或許是時代的一種必然。當然,這也離不開國家發展和相關機構、單位更好地協同發力。

本文刊登於《中國礦業報》2019年11月1日第A1版,文章僅做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不慎侵權,請聯繫礦小云,感謝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