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隔著的不只是一個自我認同的距離

我們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隔著的不只是一個自我認同的距離

心路獨舞

有個網友給我說了下面這個案例。

我家孩子四年級,她班上有個女生A,學習成績還算可以吧。某天老師把一個學習成績比較差、日常行為也不太好的男生調到A旁邊,坐同桌。A不太願意,做出一副不大高興的樣子來。但這卻不是重點,重點是:課間時一名女生B(班長之一,成績好,雖然也不是最好的)對A說:「你是全班最差的女生,所以你就應該和最差的男生坐!」A氣得大哭。

你看這麼小的孩子卻能說出這樣的話,根本不是一句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都缺失能夠解釋的,而是我們對個人價值的群體認同出了問題,彷彿對孩子來說學習好就是王道,就高人一等,學習不好的就不配得到好的待遇,因為低人一等,學習成績居然成了小小年紀孩子群體中定義(define)個體價值的衡量標準,這難道不可怕嗎?這麼小的孩子這種觀念是從哪裡來的呢?還是這個網友給我說了另外一個案例。

我認識的一個家長告訴我說,她家孩子(三年級)班裡的老師讓學生們按成績順序挑座位,我很驚訝:「老師這樣也太明目張膽了吧,家長們怎麼看?」這個孩子成績排名靠前的家長說:「家長也沒見有意見的,沒人吭聲……現在不都是這,按成績排座位……」

原來孩子的價值認同來自老師的直接界定,也來自家長的潛移默化。老師按成績先把孩子們劃等級了,而家長呢,孩子成績好的便有了些許的優越感,忍不住覺得也能接受這樣的事情了,甚至心裡還有可能變得支持這種做法,「只要對我有利」就是對的感覺;而那些孩子成績差的家長們呢,應該多是敢怒不敢言吧。這種做法的最後結果是,坐在最前面的孩子會不自主的覺得比別人強很多,而坐在後面的孩子就變成那些被嘲笑著長大的孩子,畢其一生內心都很難強大起來。

孩子的價值用成績分等,成年人的世界呢?這是最近我在籬笆看到的一個問題「親戚該不該嫁歐洲貴族?」:

有個在英國讀書的親戚,被一個歐洲貴族家庭出身的小夥子追求。小夥子祖上是普魯士貴族,有個伯爵的頭銜,現在家裡還有一幢城堡。小姑娘是上海人,家裡上海平均水平,三套房無貸,家庭收入到手100萬,父母都是央企中高層幹部。人長得清秀苗條,165,90斤。其本人是金融碩士,本科交大(非上交)。男孩是學藝術的,收入不高,家裡條件一般,做些藝術品小生意,除了伯爵頭銜,沒什麼特別的。人樣子就是標準普魯士金髮碧眼路人臉,180出頭點。女孩子覺得將來或許能夠進投行,結識更優秀的男人,不想被所謂伯爵夫人的頭銜吊死。

看完之後我很無語,該不該嫁難道不應該問的是愛沒愛到要嫁的程度嗎?居然全是長相、身高、體重、學歷、家庭資產和頭銜的平行比較,幾乎可以生硬到了最好能具體打分直到價碼對等或得利才考慮婚姻的地步,這還是自己認識的對象。童年時的用成績分等,長大延伸到了用身家和身價來界定,這應該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吧?

人活在世上,難免不追求認同感,一種是群體認同,指的是群體內每個成員對外界一些重大事件或原則問題共同的認識與評價;另一種是自我認同,指的是個人對自我及周圍環境有用或有價值的的判斷和評估;也即自己對自己的肯定和承認。我們長大的過程中一直都在強調的是集體認同,也就是用老師、家長甚至社會的價值觀來衡量(define)學生,而孩子們個人認同這一面的教育被徹底忽略了,可以想像,如果群體的認同是用學習成績來 define孩子,那麼長大之後一部分會自然而然變成用利益、金錢來define自己的大人,而另一部分所謂的失敗者就會失去自我認同,即使少數意識到這個問題掙扎出來的終究還要面對社會認同這道坎。太多的群體認同強化,卻沒有跟上來的自我認同教育,叢林法則於是大行其道,教育就與超越、成功、人上人粗暴地畫上了等號。嗚呼,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前段時間寫的那篇《天賦是一種幸運,善良卻是一種選擇》(點擊題目進入)的文章為什麼特別受網友歡迎了,因為後者才更接近人類的內心渴求,不是嗎?

寫到這裡想起最近的一起自殺案件,很唏噓,忍不住想起了著名商業家、作者Tom Chappell對自我認同有一句著名的告誡:Never letting the competition define you. Instead, you have to define yourself based on a point of view you care deeply about.翻譯過來的大意是:千萬不要用競爭來定義自己,而要用自己最關注的人和事。你用成功define自己,有時候難免因為沒成功而放棄更寶貴的生命;你用事業define 自己,不免常常因此而忽略自身和家庭的感受;你用金錢來define 自己,最後很難不成為錢多人傻的壕類一族;如此等等,與孩子一起從自我認同與自己和解開始,也許才是最實際的家庭教育吧。

最後想說的是,如今寫起東西來手腳都被困的感覺,很多事情只能點到為止,理解多少各憑造化吧,還請大家理智留言公號安全就拜託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