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1941年8月,黨衛軍第三“髑髏”師的士兵在傑米揚斯克地區突然遭遇蘇軍的KV-1重型坦克,這是髑髏師第一次遭遇這種重型坦克,成體系作戰的黨衛軍對陣擁有巨大性能優勢的對手,結果如何?

黨衛軍髑髏師組建於1939年10月,也就是波蘭戰役結束之後。3個旗隊(團)分別出自上萊茵、勃蘭登堡和圖林根的集中營看守,以及黨衛軍但澤衛戍營。部分軍官是參加過波蘭戰役的黨衛軍別動隊老兵。

髑髏師在法國戰役中獲得了戰鬥經驗,在蘇德戰爭初期就戰鬥在第一線。

重坦來援

1941年夏季,德軍渡過洛瓦特河,在洛瓦蒂和波拉的河間地取得了立足點。這對西北方面軍的第11和第34集團軍是個威脅,蘇軍必須擊退這股德軍才能守住洛瓦蒂一線。但是蘇軍的努力失敗了。1941年9月8日傍晚,德軍合圍了傑米揚斯克地區的第11、27和34集團軍。

KV-1與髑髏師的戰鬥就發生在這一系列戰鬥期間。蘇軍獨立第87坦克營的3輛KV-1在瓦西里耶夫希納村與武裝黨衛軍“髑髏”師第1團遭遇,雙方發生了交戰。

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戰爭初期的髑髏師

(黨衛軍早期組建的幾個師,都優先配備了精良的武器,注意裝甲車後方的納粹國旗,這是防空識別標誌,也是閃電戰初期德軍掌握了控制權的表現之一)

1941年8月31日凌晨,根據蘇軍第11集團軍參謀長的命令,克瓦什寧上尉按照命令帶領3輛KV-1的坦克排去增援第183步兵師第285步兵團。然後一起奪取瓦西里耶夫希納村以及比亞科夫村,時間是31日上午11點。

蘇軍的計劃是沿著雷卡洛沃村和瓦西里耶夫希納村的道路推進。第一輛坦克的車長是蘇林中尉,這輛KV-1在道路左側行駛,在離村莊500米的地方轉向東側。而連長克瓦什寧上尉的坦克跟在他後面,第三輛坦克由亞雷金中尉指揮,他的位置應該是路的右側。坦克應使用主炮壓制對手的機槍和迫擊炮,同時用機槍射擊對手的步兵,而第285步兵團應配合這3輛KV-1進攻,蘇軍攻佔瓦西里耶夫希納村之後,所有坦克在村莊北面集合,再向德軍縱深推進。

伴隨著低沉的轟鳴,3輛巨大的KV-1與第285步兵團會合,這些坦克厚重的裝甲和巨大的76.2毫米主炮和那些火力裝甲薄弱的BT快速坦克不同,比老舊的T-26可靠得多,讓蘇軍步兵精神為之一震。但是,第285步兵團也是剛趕到這個區域,對周圍的情況知之甚少,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

攻擊開始

10點45分,3輛KV-1開始炮擊德軍陣地,這是行動開始的信號,第285步兵團立即開始發動攻擊,負責防禦的德軍髑髏師很快反應過來,他們用猛烈的機槍還擊,壓制住了經驗不足的蘇軍步兵。

11點,3輛KV-1開始按照計劃發起衝鋒,不過步兵被德軍火力壓制,無法與坦克協同。德軍的坦克觀察員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打出信號彈向炮兵示意。不久後,蘇林中尉遭到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的密集射擊,不過,KV-1的厚實裝甲彈開了所有的炮彈,但是,正在蘇林的坦克肆無忌憚地前進之時,突然車底傳來一聲巨響,炸壞了兩塊履帶和負重輪。

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二戰初期的KV-1

德軍注意到了這一點,立即組織機槍火力射擊坦克附近,目的是壓制車組,不讓他們下車修理,儘管如此,車組克服困難,下車接履帶。讓他們趕到沮喪的是,這是一顆蘇制反坦克地雷!

後來查明,之前在這裡防守的蘇軍為了提防德國坦克,埋下了不少反坦克地雷,可是第285步兵團根本注意蒐集這些情報。導致衝在最前面的KV-1失去了行動能力。最後,車組還是設法接好了履帶。不過因此整整耽誤了25分鐘,這輛坦克實際上已經落到了進攻隊列的最後面。

克瓦什寧上尉的坦克繞過這輛受損的KV-1,繼續前進,他的坦克沒有碾上蘇軍的地雷,但是在村子外面碾上了德軍的地雷。當車組修理履帶的時候,克瓦什寧扔出煙霧彈掩護自己,回頭去找蘇林那輛拋錨的坦克,協助車組修理。

這時,反坦克炮火力愈發密集起來,除了37毫米炮彈,黨衛軍髑髏師的Pak-38式50毫米反坦克炮也開始轟鳴。

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Pak37反坦克炮

(二戰德軍早期的主力反坦克炮,因為根本無法擊穿蘇軍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被德軍士兵嘲諷為敲門磚)

髑髏師的官兵緊張地看著這3輛龐然大物。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士兵對KV-1和KV-2頗有畏懼,對於他們來說,不管哪種都是鋼鐵巨獸,一概稱之為52噸坦克或者俄國重型坦克。

離這輛KV-1最近的德軍反坦克炮只有300米,可是任憑德軍反覆射擊,光50毫米炮就命中四次,甚至引起炮塔起火,也無法徹底擊毀2輛KV-1,只是迫使他們沒有繼續推進。

單車衝鋒

雖然坦克排的兩輛KV-1受損,步兵被壓制,亞雷金中尉的坦克單車繼續前進——我們不知道亞雷金車組哪裡來的信心?也許是KV-1的火力和裝甲在當時無與倫比的優勢。

這輛坦克對德軍猛烈的火力無所顧忌,一直衝進村子,順手碾壓了一個機槍陣地。當亞雷金的坦克繼續衝鋒的時候,一門隱蔽在房屋裡的37毫米反坦克炮組以為機會到了,它的位置在KV-1後面非常近的地方,然而射出的炮彈沒有傷害坦克分毫。卻暴露了自己的位置。KV-1毫不留情地轉向,直接把房子連同反坦克炮一起碾碎。

這個37毫米炮組的攻擊雖然沒有擊傷KV-1,但是為其它炮組贏得了時間,髑髏師的另外一門PAK-38式50毫米坦克炮利用了這一時機,將炮口旋轉瞄準了這輛KV-1。亞雷金車組應該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轉動炮塔。不過50毫米反坦克炮第一發打的是KV-1的炮管,將其打壞了。這次成功命中為德軍贏得了時間——這輛KV-1失去了發射主炮的能力。此時,髑髏師反坦克營第1排的排長派上了這輛巨大的KV-1,把一顆M-24手榴彈從炮管塞進去,爆炸過後,坦克再也沒有生命的跡象。

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Pak38 式50毫米反坦克炮

至此,蘇軍的3輛KV-1全部失去了作戰能力,進攻到此為止。後來的交戰中,兩輛退回己方戰線的KV-1也因為缺乏修理備件而被蘇軍丟棄。


戰後分析

黨衛軍髑髏師反坦克營在戰後報告中指出:

德軍這次一共朝著亞雷金的KV-1發射了38發反坦克炮炮彈,但大部分炮彈都被彈開了,坦克上只有18處彈痕,僅有3處被擊穿。

德軍認為從200米以內向KV重型坦克開火才能有機會擊穿,這需要炮組巨大的勇氣和運氣。

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遺棄在農舍旁邊的KV-1

戰後,歷史研究者從檔案中找到了瓦西里·葉梅利亞諾維奇·亞雷金中尉的車組的檔案:

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亞雷金中尉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魯爾科夫,中士,炮長;

伊萬·瑙莫維奇·採赫邁斯特,中士,高級通訊員;

格奧爾基·瓦西裡耶維奇·捷姆諾夫,下士,高級駕駛員;

斯捷潘·彼得羅維奇·科諾諾夫,戰士,裝填手。

亞雷金於1941年6月畢業於薩拉托夫第二坦克學校,之後就擔任了重型坦克營的排長。不久後,他被派到基洛夫工廠接收新出廠的坦克,然後就去了西北方面軍,在這一戰之前,他只有一個月的戰鬥經驗。

而他的坦克一直被丟棄在被擊毀的地方,成為過往德軍士兵爭相合影的對象,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2年春季——蘇軍又殺了回來,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鬥,這輛KV-1在交火中不知所蹤,也許被徹底摧毀了。

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德軍紛紛和KV-1合影

正如後來蘇軍坦克名將卡圖科夫抱怨的那樣,KV-1的底盤故障太多太頻繁,嚴重影響坦克部隊的機動能力,單獨編為重型坦克團執行一些對機動要求不高的任務也許還行。

黨衛軍王牌師首次遭遇蘇軍重型坦克:鹿死誰手?

無名烈士墓

這次戰鬥中,蘇軍坦克空有勇敢,應該先用威力巨大的主炮優先消滅德軍的機槍火力點之類的防禦支撐點,指引炮兵壓制對方的反坦克炮、迫擊炮和步兵炮,然後再和步兵一起衝擊德軍防禦工事。可是此時的蘇軍步兵和炮兵能否能正確配合坦克作戰還是一個疑問。

戰鬥的勝負也不是靠一兩件新式武器,各兵種缺乏協同會使得一些缺陷被無限放大,成為左右勝利天平的首要因素。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