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田林縣浪平鎮發展四大產業促脫貧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記者 唐志強 通訊員 楊玲):百色田林縣浪平鎮地處大石山區,連片石漠化嚴重,20個行政村當中有14個深度貧困村,3個極度貧困村,1個面上貧困村,全鎮貧困發生率達37.87%。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該鎮依託地理環境優勢,全力發展扶貧產業,讓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保障。

  “融入式”發展獼​猴桃產業。浪平鎮塘合村靠近樂業縣,兩地資源條件相似,經實地學習樂業縣獼​猴桃種植成功經驗後,20個行政村決定在塘合村抱團發展村集體經濟,融入式發展335畝獼猴桃​產業園,可持繼十五年為各村集體經濟增收,同時帶動98戶群眾增收,2000餘人次就近務工。

  “借鑑式”發展姬松茸產業。外出考察學習後,浪平鎮決定,結合解決本鎮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產業和就業問題,借鑑外地經驗,採取“村民合作社+公司+搬遷戶”的合作方式發展姬松茸產業園,第一期產業園創造了130個就業崗位,讓700人受益,產生210萬元的產值,同時為兩個村集體經濟共增收16萬元;第二期將創造1200個左右就業崗位,讓6500人受益,產生2500萬元產值,可每年為四個村集體經濟共增收150萬元。

  “馴化式”發展櫻桃產業。結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岑王山自然環境獨特,旅遊資源豐富,境內生長大量野生櫻桃的情況,浪平鎮探索結合鄉村旅遊,馴化式發展櫻桃產業園,現已種植櫻桃200畝,長勢良好,可每年為一個深度貧困集體經濟增收55萬元,就近就業2500人次,惠及1300 人。

  “壯大式”發展香椿產業。長期以來,浪平鎮本地有香椿產出,但由於土地整合率低、規模小,限制了該產業的進一步擴大,脫貧攻堅以來,該鎮通過群眾大力支持,整合土地500畝左右建設香椿產業園,可每年為三個極度貧困集體經濟共增收50萬元,就近就業2000人次,受益3200人。

  截至目前,該鎮已實現2個貧困村脫貧摘帽,精準脫貧3053戶13958人。2019年有望實現6個貧困村摘帽,372戶1567人脫貧,力爭貧困發生率降至 3.72 %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