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問三不知,神仙怪不得”,那三不知是不知道什麼呢?

今天呢,咱們說一說這個一問三不知,唉,說這個人呀,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問他什麼他都搖頭兒,一問三不知。還有的那人呢,明哲保身,推卸責任,比如以前吧,工廠裡,工作上出了點什麼問題,問他原因,他是知道的也說不知道,裝傻充愣,還說呢,“一問三不知,神仙怪不得”。唉,這句俗語呢,咱常說,可是就有人問了,這三不知都是哪三不知呀?

俗話說“一問三不知,神仙怪不得”,那三不知是不知道什麼呢?

這一問三不知呢,是出自《左傳 哀公二十七年》,說的是晉國的大夫,這位叫荀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那晉國多厲害呀,鄭國哪兒是個兒呀,被打得節節敗退,這鄭國的國君一看,形勢不妙,“啊,趕緊,趕緊,快點的,向齊國求救,啊,請他們速速出兵救援,來晚了,我這兒就全歸晉國了。”齊國呢,也不想讓晉國吞併了鄭國,一家獨大,於是就派大將陳成子帥兵馳援鄭國。

這晉國的荀瑤呢,也是一欺軟怕硬的玩意兒,一看齊國的援軍到了,他就開始嘀咕,“嘶,好麼,一下來這麼多人,啊,回頭他們別再裡應外合,給我來個連窩端,得了,我撤吧。”他一邊下令撤兵,一邊呢,還不甘心,打算使個反間計。他派人呢,去見陳成子。這使者陳成子就說了:“我們的統帥呀,呃,讓我跟您說一聲,這次晉國出兵呢,其實是為了替您報仇。您陳大夫這一族,是從陳國分出來的。陳國呢,雖然當時是被楚國給滅的,但是這裡邊的各種緣由呀,歸根結底,卻都是鄭國的罪過。所以,我們的國君這此派我們來鄭國,就是為了調查陳國被滅的原因,同時呢,呃,也問問您,是否在為陳國的滅亡兒憂愁。”其實這陳國被滅跟這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這荀瑤呀,純粹是胡說八道,滿嘴裡跑火車。陳成子呢,聽完了是勃然大怒,“啊呸,拿我當傻子呢,糊弄到我頭上來了,給我玩兒去,啊,回去告訴那姓荀的,像你們這樣欺軟怕硬的,絕沒有好下場,荀瑤這樣的,也長久不了。”這使者給罵了個狗血噴頭,灰溜溜的回去了。

俗話說“一問三不知,神仙怪不得”,那三不知是不知道什麼呢?

這使者剛走,來了個人,叫荀寅。這荀寅呢,也是晉國人,可是當初因為晉國內亂,他就逃亡到齊國來了,這次呢,也跟著陳成子一起出兵。這荀寅跟陳成子說呀,“哎呀,元帥,我在晉國的軍隊裡有耳目,他偷偷告訴我呀,說晉軍準備出動一千輛戰車,來偷襲咱們的大營,打算給咱們來個連根兒拔。”陳成子一聽,這不胡說八道嗎!那邊都撤兵了,你還說他們要偷襲我。你本來就是晉國人,你小子這是不是跟我這兒打馬虎眼,嚇唬我,讓我撤兵,把我嚇跑了,好讓晉軍繼續打鄭國呀。於是陳成子就說了,“出發前國君就跟我說了:‘不要追擊敵人的小部隊,也不要害怕敵人的大部隊。’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剛才說的那話,就是長敵人威風,滅自己銳氣!回國以後,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

這荀寅也沒落著好,出了大帳自言自語,自我感嘆,“唉,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什麼意思呢,這一大堆之乎者也的?荀寅說呀,直到今天我才明白,為什麼我老是得不到信任,老是逃亡在外。君子謀劃一件事情,應該是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面面俱到的考慮清楚了,然後再提出建議。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給人提建議,還希望別人接受,那我怎能不碰壁呢?”

唉,這就是一問三不知的來歷,這三不知呢,就是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這三方面全部知道。

俗話說“一問三不知,神仙怪不得”,那三不知是不知道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