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創傷,該由誰來彌補?家長還不自知

“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創傷,該由誰來彌補?家長還不自知

許多父母對於怎麼樣教育孩子煩心不已,孩子不聽自己的話,不願意學習,整天想著玩遊戲。沒有耐心的家長通常已經舉起手中“棍棒”給孩子來一場“打罵教育”,但是打罵過後,孩子的“乖巧”是真的行之有效嗎?盲目的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說法,真的是正確的教育嗎?

有這樣一個事件。多個小區接連著火,一天裡,已經出現了八次火災險情,消防員忙得焦頭爛額雖然因為發現得早,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警方在第8起火災撲滅後,發現一位年約16歲的少年在現場不斷徘徊,形跡可疑,因此上前盤問他的身份。少年坦然承認縱火人就是自己,因為常常被父親打罵“早晚得進監獄”,“我就進給他看!”

少年的話讓父母愣住了,民警聽到少年的哭訴,也是一時無話。那為什麼在現在社會,人的文化程度高了,“打罵教育”卻還是如此奉行?

“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創傷,該由誰來彌補?家長還不自知

1、為什麼家長奉行“打罵教育”?

1、“打罵教育”的有效性。在父母家長看來,在沒有別的方法能比“打罵教育”效果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打罵教育”不但能迅速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還能在孩子心中樹立自己作為家長的不二威信。

2、“打罵教育”的難度低。所有教育孩子的方法中,“打罵教育”可以說是簡單粗暴。不用花時間,不用講究技巧,任何一種別的教育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耐心,而且效果還是潛移默化的,這顯示都是家長所排斥的。

3、遷怒與解氣。也許很多家長不會承認自己打罵孩子的原因來自於自己對孩子的遷怒,打罵孩子是疏解自己怒氣的一種途徑,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家長們可以捫心自問。

那麼,我不知道,在家長們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的時候,家長們是否思考過,我們失去要比得到的多得多。

“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創傷,該由誰來彌補?家長還不自知

近些年,父母打罵孩子的例子層出不窮。村子裡的小豪是一個很乖的九歲的男孩,因為還有一個弟弟,暑假放假在家的小豪,就承擔起來照顧弟弟的任務。可是,

父母對小豪則是非打即罵,容不得小豪犯一點錯,彷彿早已經忘記了他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村子變一條河,河水不深,每到夏天,村子裡面的小夥伴都會去河裡游泳。

這天小豪也忍不住誘惑,帶著弟弟去了河邊,喜歡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弟弟一見到河水,就跑到了河裡歡快地玩起了水,小豪怕弟弟受傷,也急忙跑到弟弟身邊。可是由於弟弟年紀小,身高矮,在河裡打了一個滑,一下子就摔倒在河裡。嚇壞的小豪趕緊撈起了弟弟,所幸沒有大事。但是這一幕卻被小豪的媽媽看在了眼裡。在母親的眼中,小豪成了差點害死弟弟的兇手,傳到父親的耳中,小豪變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

“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創傷,該由誰來彌補?家長還不自知

那一天,小豪被打得很慘,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遭遇這樣的對待,小豪自此變得沉默寡言,就連看到自己最喜歡的弟弟,小豪也不再露出笑容。小豪期待著開學,上學了就能離開這個父母,離開父母的責罵毆打

父母看著變的乖起來的小豪 ,感到十分高興,他們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起了作用,當小豪的弟弟哭鬧時,小豪的父親舉起擀麵杖,向著弟弟走去,接著小豪聽到來自弟弟的無助的哭聲。

當我第一次聽說這件事的時候,感到十分憤怒,究竟是怎樣愚昧的父母才能將孩子沉默當作乖巧?

2、“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創傷,該由誰來彌補?家長還不自知

1、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父母長期的打罵,會在孩子心中產生很大的負面 影響。使孩子變得消沉,脆弱。“打罵教育”的效果之所以好,不是因為孩子認識到錯誤改正了,而是被打怕了

2、造成親子關係的離散。很多時候,尤其是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對父母的打罵會產生敵對,記仇心理。這種心理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親子關係,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造成親子關係的離散。

3、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長期“打罵教育”下的孩子通常心裡都非常脆弱,害怕做錯事情,缺乏安全感,變得敏感多疑。

3、懲罰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

1、摒棄“打罵教育”。

通常來說“打罵教育”是百害無一利的教育方式。如果想教育好孩子,並且讓孩子健康的成長,那麼必須摒棄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2、講究教育方法,科學教育孩子。孩子是一棵小樹,家長就是辛勤的園丁,而我們的目的就是讓這顆小樹苗長成參天的大樹。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用科學的方法,才能讓我們的孩子茁壯的成長。

“打罵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的,希望家長們能夠正式“打罵教育”帶來的各種問題,用更加科學的教育方式管教我們的孩子。

“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創傷,該由誰來彌補?家長還不自知


我是小朗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