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以後能來別接我嗎?”10歲女兒的話,揭露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媽,以後能來別接我嗎?”10歲女兒的話,揭露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小玉的媽媽今年失業,為了給女兒掙學費和補貼家用,她成為了一名流動小攤販,五六點孩子快放學的時候她就會出攤,到女兒學校附近賣小吃,順便接自己的女兒放學。

因為小玉媽媽做的油炸零食很好吃,每次她的攤位前都會簇擁著許多小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跟小玉媽媽說著自己要買些什麼,這裡面也有一部分是小玉的同學。因為小玉放學之後都要等媽媽下班之後一起回家,所以不久之後她的同學全都知道了學校門口買油炸零食的阿姨是小玉的媽媽。

“媽,以後能來別接我嗎?”10歲女兒的話,揭露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小玉今年剛剛十歲,到了會害羞的年紀,她對媽媽來自己學校門口賣東西的做法很反感,覺得每天風塵僕僕、油頭垢面的媽媽給她丟了人,自己的同班同學有時候還嘲笑她,說她是小攤販家養的女兒,讓大家不要和她一起玩,不然會傳染一身的油炸味。

小玉因為這件事情苦惱了很久,她不明白為什麼媽媽偏偏要挑她上學的地方做生意,讓她遭受這樣的嘲笑。

“媽,以後能來別接我嗎?”10歲女兒的話,揭露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有一次小玉又被同學嘲諷了,她滿滿一肚子的委屈在看到媽媽的時候爆發了出來:“媽,你以後能別來接我了嗎?你看看你的樣子,跟路邊的流浪漢差不多,全身都是油炸味!你知道我的同學是怎麼說我的嗎?他們說我以後就是在門口買油炸的料!現在都沒人和我一起玩了!”

小玉媽媽窘迫地看著小玉,孩子的話讓她黯然神傷,可是如果她有別的辦法,也不會選擇來女兒學校門口買油炸。

“是媽媽對不起你。”小玉媽媽早早地收了攤,兩人一言不發的回家去了。

“媽,以後能來別接我嗎?”10歲女兒的話,揭露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現在的大部分中國式家庭的問題,就是子女不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反而覺得理所當然。既然父母把自己生了出來,就要給自己最好的照顧,不能讓自己半點委屈,否則就是父母不對。

這樣的理念毫無疑問是錯誤的觀念,但是許多孩子卻以此為父母對待自己的道德準繩,稍有不滿就這樣埋怨父母。

我們也不求孩子能夠真正理解父母的辛苦,但是最起碼的孝順與尊重,我們得教給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實踐活動,讓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去賺人生的第一桶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瞭解父母賺錢的辛苦與不易,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不會因為職業貴賤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父母讓孩子體驗實踐活動,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他們將來不會因為長相、外貌、工作等外在條件評判他人,學會尊重其他人的職業,學會孝順自己的的父母。

“媽,以後能來別接我嗎?”10歲女兒的話,揭露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會在意你的工作嗎?他對你的工作保持什麼態度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