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裡初心--方守龍

茶裡初心--方守龍

在許多年前福鼎白茶還沒有現在這般時髦的時候,方守龍先生已經在白茶的路上走了很久,他一步一個腳印很踏實地努力著,也擁有自己在茶業界不小的名氣。在未見過他之前,我在一些朋友處喝過他不同款的白茶,從他的茶中我感受到和別的白茶不一樣的模樣和滋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在福鼎一位詩人朋友處品茶,他拿了一款方守龍先生送他的白牡丹給我們喝,這份白牡丹的模樣依然青綠,可是朋友說這份茶已經有近五個年頭的茶齡,這份白牡丹顛覆了當年我對白茶心中已經形成的一些印象。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很想認識下方守龍先生,可是每次到福鼎時間總是匆忙,朋友們說方先生一直都在山上,很少下山進城,我要找個充裕的時間可以去山上到他的茶舍喝茶。

時間一晃就過去好幾年,六大茶類中的白茶在這一兩年突然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天下大白”的局面,讓福鼎的一些茶商和茶人突然之間高高在上起來,似乎鼓起來的除了腰包還有無數志氣。這樣盛氣十足的茶人見過一些之後,我經常在想方守龍先生現在名氣似乎更大些,是不是也傲氣十足呢?倘若真是這樣那我還是不見為妙,免得又讓自己的崇敬心少了許多,傷感之情陡增些許。高興地是,最後方守龍先生和他的茶一樣並沒有令我失望,倒是讓我受益匪淺地學習到許多真知灼見。

到達方家山的那天,天空煙雨迷濛,天氣轉冷。午後,文友們應約到方守龍先生處喝茶,他山上的茶舍簡樸,但是茶舍中的各種物件卻讓茶舍雅氣十足,擺設雖多稍見雜亂,但是每一款不一樣的茶具、每一尊不同的佛像、每一箱子不同的白茶,都一起生髮出靜氣,讓人瞬間安靜下來。

方先生拿出一款茶來,簡單介紹後開始沖泡,我覺得他泡茶的樣子淡定安然,沒有刻意卻別有一番儀式感。大家很認真拍他的茶,拍他泡茶的樣子,一個下午他很認真地給我們泡茶,從各種牡丹到白毫銀針,從不同年份的茶中感受不同的茶香和滋味,他只說:“我的茶,我也說不來,你們自己喝,自己去感受。”當他拿出他的白毫銀針泡給大家喝時,他突然如孩子般羞澀靦腆,他說:“非常不好意思,我的白毫銀針模樣比較難看。”我很認真看他的茶,其實並不是他說的那般“難看”,倒是每款茶的模樣都真實質樸,沒有經過後期的挑揀,是一份茶本真天然的樣子而已。

在茶的清香中品茶、聽方守龍先生講訴他與茶相關的種種過往,他說他做茶只有過程,沒有故事。他從國營茶廠當技術人員的往事開始講起直到自己守護、培育的茶山和各種為茶的清潔化加工生產所作出的種種努力,在他輕描淡寫的背後,我感覺到他對茶一份十足的深情,他用呵護養育幼子一樣的情懷在精心打造他心中理想的白茶山,細心研製他的茶加工設備,用盡他所有的心血,只為讓白茶更加清潔化無汙染。這種努力從茶樹的種植、栽培開始,到採摘到加工,每一個環節他都細緻認真。當我問起他,這些年在名利之外,關於白茶他最欣慰的事情時。他回答我,這幾年他最高興的事情就是他終於在方家山慢慢打造出他理想中的“白茶小鎮”,白茶山正在他和許多茶農的努力下,一步步建設得越來越好,白茶故里方家山和方家山的白茶開始被廣泛認可,方家山的茶農們基於生態白茶的好品質,日子開始好起來。說起這件事情他開始微笑,眉間的肅靜感漸漸隱去。

從朝氣蓬勃的青春走到沉穩厚重的中年再到年過花甲,大半輩子與茶相處交融的時光,茶的靈氣滋養了方守龍先生溫文爾雅的秉性,他的執著堅守也喚醒白茶至醇至真的清香。他是白茶山的守護人,他是白茶清潔化生產設備的研發製造者,他更是一位憨厚質樸的茶農。為了白茶純天然的養料,他可以每年定期開車不辭辛勞、不遠千里去運回一車又一車的羊糞,為了實現心中關於純淨不染白茶的夢想,他對茶園中每一株白茶,從茶苗開始到年復一年的養成就像母親對待一個個孩子一般的厚愛。但是他的愛又是大公無私的,他對自己的茶園愛護,他也愛護方家山別的茶園、愛護方家山的茶農們,他把自己許多寶貴的育茶、產茶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需要幫助的茶農和企業、把自己研發出的自動化白茶萎凋技術,無償在茶業界廣泛推廣使用。他的日常生活節約樸素,但是在與白茶相關的公益事情上,他又是大方的,他捨得捐出幾百萬元個人資金出來為白茶山謀發展。

曾經雜草叢生的“荒家山”,在一位方姓茶人的引領下,到如今處處白茶飄香的“方家山”。方守龍先生像極白茶故里方家山村原生態白茶的“領頭羊”,他用自己一直未曾改變打造一份生態乾淨白茶的初心,也用一顆極致虔誠的匠心,更用一種盡力守護的禪心禪意。他小心翼翼、又全心全意,他努力擺脫世俗的種種干擾,靜下心來,躲進山裡,深入茶中。用上初心、匠心、禪心,只為一份好白茶。初心堅守、不染塵埃,好人出好茶,白茶的清香在潔淨的意境裡終於沖泡出不同凡俗的悠悠醇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