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對話張勇:雙11後看中國,解碼新消費與新制造

劉俏對話張勇:雙11後看中國,解碼新消費與新制造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釋放了哪些新動向、新趨勢?

在11月14日舉行的“2019看中國”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等多位重磅嘉賓跨界對話,覆盤“雙11”,解碼“新消費·新供需·新制造”。論壇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阿里研究院聯合舉辦。

在本次論壇上,劉俏院長還宣佈,光華決定將每年5月第四個星期五作為“光華案例日”。除分享高質量的光華案例外,也將邀請各界分享最前沿的商業實踐和最新的商業智慧。這意味著,明年5月22日將迎來首屆"光華案例日"。

“數說”消費新活力

刘俏对话张勇:双11后看中国,解码新消费与新制造

天貓雙11全天成交總額2684億元、5億消費者、超過20萬家品牌.......在劉俏眼中,這些數據再次證明了中國的消費實力,也給了政策制定者、企業家和市場信心。

劉俏指出,雙11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個絕佳窗口。

● 從消費者規模來說,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5億消費者參與意味著在21世紀的第一個五十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到2035年,中國9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口將達到5億以上,其中一半的人受過高等教育。

● 從消費結構來看,超20萬家品牌參與,說明需求端正在轉變為對品牌和高端消費的需求。其中服務消費搶眼,目前佔到總消費的44%,預計到2035年將達到60%甚至更高;此外,消費正在下沉,三四線城市購買力上升速度極快。

刘俏对话张勇:双11后看中国,解码新消费与新制造

相比劉俏的宏觀視角,張勇更看重一個微觀數字:54.4萬筆/秒的訂單創建峰值。在他眼中,這是消費背後的技術力量。

這麼多人在同一秒在網上做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一萬人在購買庫存一千件的商品;“所有人都是網民”正在成為現實,數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大家的普適習慣。“口紅一哥”李佳琦等代表的是一種新的銷售方式,人、貨、場背後的變化體現了商業的變化。他們帶來了直播的大爆發,品牌商也積極加入其中,從這一點來說,技術的發展帶來新型的生產力,重構了商業。

刘俏对话张勇:双11后看中国,解码新消费与新制造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也參與了對話。他對比了11年來銷售額的顯著變化:第一次雙11天貓成交量不過5000多萬,如今交易額達到2684億,11年翻了5000多倍,呈現出了爆炸式的成長。他分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能鼓勵真正的供給側創新,這是最為關鍵的。

數字革命驅動新供需

刘俏对话张勇:双11后看中国,解码新消费与新制造

2684億元的數字盛會,一端是消費者,另一端則是品牌商們。

歐萊雅、雀巢、阿里巴巴、雅戈爾、百勝等眾多企業高管也齊聚“看中國”論壇,他們探尋的是數字背後“求變的動力”和“創新的力量”。

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Rashid Qureshi說,今年雙11企業革新是更大的收穫。他總結了兩點:第一、如何吸引消費者參與?今年提前五六個月就開始準備,佈局現場直播的營銷方式;第二、深挖客戶的真正需求,不斷創新產品,並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建立。

歐萊雅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費博瑞(Fabrice Megarbane) 表示,隨著市場環境快速變化,中國的生態系統進行了數字革命,企業作出任何決定,都是基於消費者的變化及其個性化需求。歐萊雅相信美妝與科技是天生一對,我們的願景是做美妝科技的領導者。

刘俏对话张勇:双11后看中国,解码新消费与新制造

在數字化變革的驅動下,線上、線下供應鏈深度融合也成必然。來自雅戈爾的總裁李如成和百勝中國的首席執行官屈翠容從這一角度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屈翠容坦言,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條路並不好走。對於傳統餐飲業來說,線上線下的打通,只能一家店一家店、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推進,沒有捷徑。在生態系統優化過程中,要與合作伙伴共生共榮,創造新價值,打造敏捷創新組織,具備更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李如成認為,企業最重要的是通過雙11窗口,瞭解消費者的動向。如今,他已經把線上銷售當成了工具,把雙11看成是創新的平臺,新產品推廣的平臺。

解碼新制造

刘俏对话张勇:双11后看中国,解码新消费与新制造

數字技術鏈接消費端與生產端,也在重新定義製造業。圍繞“製造未來”,劉俏、張勇以及貝恩公司全球總裁Manny Maceda(曼尼•馬瑟達)展開了一場思想碰撞。

曼尼•馬瑟達非常看好中國的消費潛力,他認為,跨國公司要想在中國取得成功就要因地制宜,採取與眾不同的策略和商業模式,做出調整適應中國消費市場。

那麼,中國製造業要想轉型“新制造”,該往哪裡轉?怎麼轉?

張勇認為,中國製造轉型有很大的優勢:龐大的客戶群,以及良好的技術基礎比如移動支付、數字驅動的物流體系等等。

劉俏進一步分析,中國企業存在兩級分化:有一些企業規模大,很容易獲得融資、收集數據,這類企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會比較順利;但有一些中小企業,相對融資困難,收集數據不那麼容易,如果要數字化轉型,當前時機還不夠成熟。所以,企業面臨“新制造”轉型,也要因地、因時制宜,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先做嘗試。

此外,劉俏還提及了新制造的另一層含義:從“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

未來消費佔GDP的比重會逐漸增加,消費者結構的變化,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他們的偏好、消費能力會對未來的產業、對供給端帶來巨大影響。預計到2035年,更多的消費來自服務領域,比如金融、文化、教育、娛樂,甚至包括醫療服務。這意味著,在產業鏈上,“為中國製造”將取代“中國製造”。

光華案例日

在本次論壇上,劉俏還宣佈將每年5月第四個星期五作為“光華案例日”。

劉俏表示設立案例日勢在必行:案例作為學院各類教學項目、學術研究的有力支持,在商學教研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案例也是連接前沿學術與新商業實踐的重要紐帶,尤其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急速更迭升級的今天,通過案例剝繭抽絲商業現象背後的科學規律,對於推動商業社會和中國經濟的發展極為重要。

據瞭解,北大案例中心多年來積累了眾多案例入庫,同時“光華思想力”等研究平臺也將為穩定、高質量的案例產出提供“炮彈”。

劉俏介紹,設立光華案例日,一方面分享光華和北大的案例研究成果,評選年度最佳商業案例等,另一方面也將邀請各方夥伴和企業們,來分享最佳實踐、發佈最新知識,特別是針對中國實踐的案例研究。比如,雙11這一全球數字經濟的最大實戰戰場,就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沉澱的案例素材。

劉俏還向論壇現場嘉賓發出邀請,明年的5月22日將迎來首屆"光華案例日",歡迎大家參與。

刘俏对话张勇:双11后看中国,解码新消费与新制造

“2019看中國”論壇現場300餘位聽眾參會聆聽,100萬+人次在場外觀看了直播,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新聞社等媒體參會報道。自2017年首屆“看中國”論壇舉辦以來,已成為新商業思想的匯聚地與策源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

關注

刘俏对话张勇:双11后看中国,解码新消费与新制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