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古必有老相,開門見滄桑。

戰國晚期古玉劍首,直徑4釐米、厚0.5釐米(圖1):

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圖1-1

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圖1-2

(1)料:上乘的和田白玉,緻密、油潤、細膩。

(2)型:直徑4釐米,從正、背面正視觀測外緣略微向內傾斜,符合璧芯料形狀特徵。古玉原料稀缺,往往“因料施工”、“依料成形”,幾乎每一點玉料都被恰到好處地加以利用(參加《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所以此件玉劍首很可能是以璧芯料製作而成。

(3):紋:正面紋飾分為內外兩層,內層飾捲雲紋,外層飾谷紋,均為戰漢所常見的紋飾類型(圖2)。背面光素。

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圖2

(4):工

切工:外緣為管鑽切割;劍首背面留下最初的片切割痕跡殘留(圖3)。

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圖3

鑽工:除外緣管鑽切割成型外,背面用管鑽鑽出半深圓形凹槽,並且分別在凹槽內外等距離哥管鑽三個穿孔(圖4),以便劍首與劍柄相連接固定。

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圖4-1

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圖4-2

琢工:內外層分隔區雕琢雙圈為分隔紋,內層捲雲紋以陰刻線雕琢,外層谷紋以典型的減地法完成。減地餘留下的雕琢痕跡和雕琢痕上留下的打磨痕跡,是此件玉劍首留下的古工特徵,為最大的看點所在,值得細細品味揣摩(圖5)。

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圖5

打磨工:略顯粗糙,不是所有戰漢古玉都打磨玻璃光。

(5)沁色:極佳的玉質使入埋千載的古玉僅在少許部位留下土黃沁和淺褐色沁。

(6)包漿:包漿濃郁,甚至處處可見蹦缺的使用痕跡上也沁、漿一致(圖6),古韻赫然寶光四射。

古玉拾粹(2):滄桑特徵細觀摩

圖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