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祕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庫斯科夜遊,高反也要拍照

美國不是第一次來了,少了新鮮。2019年9月8日我們四人從紐約-利馬-庫斯科,輾轉十個小時的飛行終於到達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這才是南美之行真正的開始。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它北鄰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東靠巴西和玻利維亞,南接智利,秘魯對持有美籤、加簽、澳籤和申根籤的遊客實行免籤政策。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晨光揮灑庫斯科,攝影:陳俊林

一下飛機,明顯的感覺到高原的氣息,雖然陽光普照卻有那麼一絲冷意,酒店的車已經在機場等我們,機場很小,周邊的山是荒蕪的,感覺來了一個窮地方。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庫斯科街景,攝影:陳俊林

整個秘魯的行程是奢侈的,朋友訂了Belmond集團酒店,該酒店在庫斯科地區有4家、馬丘比丘山上唯一的酒店就是Belmond的。本次行程我們要入住其中的3家,還有一家中途會去用餐。古城的酒店就在庫斯科廣場大教堂的背後,是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非常有特色。在大堂舉行了簡單的歡迎儀式,喝了當地產的古柯茶,據說可以緩解高原反應,後來的幾天我一直找導遊尼奧討要古柯葉咀嚼。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Belmond兩家酒店挨在一起

庫斯科古城位於海拔3395米的安第斯高原盆地,它曾是印加帝國的中心。走在狹窄得僅容一臺小車通過的巷道上,隨處看到保存完好的西班牙殖民時期遺留的古建築和一些考古遺蹟。天空很近,白雲很低,或許是一路奔波更可能是高原反應,總感覺昏昏沉沉,幸而酒店非常舒適,下飛機後基本就是在酒店裡度過了。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Belmond修道院酒店內景

其他三人的高反似乎更嚴重些,我迷糊到天黑後覺得不能再睡了,怕後面醒來睡不著會更痛苦,於是一個人掙扎著起來去外面走走。庫斯科正好有節日,廣場上搭著舞臺有演出,臺下聚集了很多人和著音樂搖擺,看起來很歡樂。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庫斯科古城是圍繞著山坡建設的,到處階梯和陡坡,由於高反感覺沒力氣所以也沒帶三腳架。獨自漫步庫斯科的小巷,將X-T3的ISO提高到1600,拍攝出來的夜景看不出明顯的噪點,高光溢出也能接受。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夜晚的庫斯科風有點大,必須將衛衣的帽子戴上免得頭疼。

太陽的後裔,消失的印加帝國

大凡來秘魯的遊客多是衝著馬丘比丘去的,它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世界遺產。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天空之城,建造於15世紀60年代左右,在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近300年以及秘魯獨立後的100年中,由於獨特的位置、地理特點,400多年間隱藏於高山叢林中,世人對其一無所知,直到1911年,它才被耶魯大學教授、探險家海勒姆·賓漢三世在無意間發現,因此又被稱作“失落的印加之城”。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失落的印加之城,攝影:陳俊林

秘魯之行奢華的極致是我們乘坐了Belmond Hiram-Bingham列車前往馬丘比丘。這列以發現馬丘比丘古城的美國人貝爾蒙德名字命名的火車線入選了全球最豪華列車Top10排行榜。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會唱茉莉花的秘魯樂隊

這列票價為750美金的列車配備餐車和酒吧車廂,提供4道安第斯山脈風味美食和現場秘魯音樂表演。在出發前還有盛大的印第安傳統祈福歡送儀式,火車穿越壯麗的安地斯山脈,沿途風景如畫,四小時旅程唱著歌喝著酒很快就過去了。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祈福歡送儀式,攝影:陳俊林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被人們認為是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1440年左右建立的,這座建在烏魯班巴河邊2500米高的山脊上的城市,聚合了神廟、王宮、堡壘、民宅、街道、廣場等建築,由縱橫其間的臺階連接起來,有的石階多達160層,建築用的龐大數量石塊究竟是如何搬運的至今是個迷。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印加人崇拜太陽,把自己看成太陽的子孫,歷經幾十年將自己的城市建在高山之巔就是為了離太陽更近些。馬丘比丘的神廟建築中有許多用於觀測日月星辰運行的石刻,所有建築的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縫隙連匕首都無法放進去,印加文明當時的進步都存在於謎樣的馬丘比丘。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重回庫斯科,多姿多彩的秘魯

馬丘比丘遺址的海拔只有2500 米,經歷了海拔下降再回到庫斯科的適應過程,高反緩解了,加上當地人質樸的微笑更得到心理治癒,幾天下來我越來越喜歡庫斯科。從酒店下個坡就到了老城中心的武器廣場,我會時不時拎著富士相機來這裡轉一圈。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羅伯特.弗蘭克自由攝影家的生涯是從秘魯開始的,當年24歲的弗蘭克辭去攝影工作室的職務來到秘魯,將鏡頭對準了土著社區和純樸人民,他記錄了在秘魯鄉村的印地安男人揹負石塊修建城堡,女人肩背孩子日常勞作和生活的場景。也就是這時候,他放棄了原先使用的 120 畫幅雙鏡頭反光相機,開始採用135 畫幅旁軸相機,為了更加自由地創作,踏上尋找自我和攝影主題之路。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庫斯科街頭有節慶活動,資料介紹秘魯有著6883種節慶,其中7個節日被納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穿民族服裝的人們舉著旌旗,在管樂和鼓的伴奏下一路舞蹈而來,古城蔓延著歡樂的氣氛。我穿梭在人群裡按動快門,富士相機的膠片模擬模式是我非常喜歡它的原因之一,直出的效果大大減少了後期的工作量,不用再花大量時間在PS調色上。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庫斯科武器廣場,攝影:陳俊林

我也會時常切換到黑白模式拍攝,將複雜的色彩簡單化。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X-T3非常大的一個好處就是翻轉屏可以非常方便的拍攝低角度照片,雖然我習慣了用取景器構圖,偶爾用用屏感覺很nice。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庫斯科周邊有著大量在建的房子,這裡雖然古舊,但欣欣向榮,秘魯人民在努力向著豐衣足食前行,同時也盡力的保護傳統。旅行教會我以接受和包容的心看待人和事,以更復雜的眼光去看世界。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陶醉在秘魯的人文風光裡,我幾乎忘了羅伯特·弗蘭克,我盡情的做一個在路上的旅行者而非一名攝影師。但冥冥中某些關聯,就在我們還在秘魯逗留期間,遠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因弗內斯(Inverness)的弗蘭克於2019年9 月 9 日去世,享年 94歲。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扮成印加土著的秘魯人

南美行(二):多姿多彩的秘魯,在庫斯科與馬丘比丘探訪印加文明

突然冒出個念頭,弗蘭克創作的高峰時期是上世紀50年代,正值美國在“二戰”取得勝利,國內經濟發達,美國人自我感覺非常好的時期,這樣的狀態與如今的中國很像。

預告,請關注《南美行(三):赤道上的厄瓜多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