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本神”,這次攜妻子秦海璐為抗戰劇正名

當年“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本神”,這次攜妻子秦海璐為抗戰劇正名

王新軍演藝生涯的前半段幾乎都被軍人形象填充,然而諷刺的是,其中最“著名”的卻是抗戰武俠劇《抗日奇俠》裡“手撕鬼子”的王牧風,這部劇曾被網友用來鬼畜、惡搞,將之封為“抗戰神劇鼻祖”,王新軍也被“株連”為“抗戰神劇”之“本神”。

之後,王新軍沉寂了很久,既是與秦海璐結婚生子體驗家庭生活的幸福,也是自我沉澱轉換跑道。如今,由王新軍執導並主演的抗戰劇《河山》登陸北京衛視,他悄然從演員轉型為導演,歷經5年打磨,6個多月的拍攝,跋涉近4000公里,動用群眾演員近4萬人,他對《河山》寄予了重新定義抗戰劇的厚望。

当年“手撕鬼子”的“抗战神剧本神”,这次携妻子秦海璐为抗战剧正名

與劇中操著一口西北方言、說話做事都不太講究的戰士形象大不相同,和記者聊天時的王新軍更像是個儒雅又健談的老朋友。當聊起“抗戰神劇”之“本神”這個意料之外的稱號時,他先是開懷一笑,“感謝大家給我這麼高的榮譽”,隨後又很認真地談起了電視劇的創作。

在他看來,之前所謂的“雷劇”是從創作本身開始就走進了一個誤區,讓大家認為抗戰題材的劇作就是相對低成本的,有時還會為了獲得更多觀眾的認可加入適得其反的情節。對此他也用一種非常樂觀的心態,把“雷劇”看成一個向精品邁進的過程。“‘雷劇’的出現是一個行業的慣性問題,隨著我們的創作手法、認知、思想都逐漸地統一起來,製作出抗戰題材的精品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当年“手撕鬼子”的“抗战神剧本神”,这次携妻子秦海璐为抗战剧正名

為了避免追求市場佔有率而跟風創作,王新軍憑藉自己對歷史、對家國情懷、對藝術的理解和認知創作了《河山》這部作品,希望通過這次機會來重新定義抗戰劇,讓《河山》成為標杆式的作品。(文/北青報記者 楊文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