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中國女性老照片:圖三美女正在殺豬,圖八是第一批女飛行員


1957年5月,江南水鄉正在使用龍骨水車澆灌的農村女子。龍骨水車又稱踏車,它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後經歷朝改進,成為農業灌溉的重要工具。照片中婦女正在驅動水車,水車一端放在水中,通過帶動刮板將水從下面引到田間的灌溉渠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除了這種人力驅動的水車,還有畜力、風力和水力的。

1957年春節,遼寧瀋陽風動工具廠的工人鞠復海(新郎)和俞鳳仙(新娘)在婚禮儀式上接受朋友們的祝賀。那時候的婚禮遠沒今日婚禮的隆重,但簡單的儀式卻非常熱鬧喜慶,同時也少了許多現在年輕人結婚時遇到的苦惱。

照片中是50年代兩名正在殺豬的女子。這種場面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在十多年前的農村地區過年時還能經常看到人家殺豬。照片中兩個女子一人將豬按住,一人手拿尖刀準備給豬放血,地上的小木桶就是用來盛豬血的。

豬殺完之後還要去毛。在以前主要就是通過熱水燙去毛,將殺好的豬放在一口盛滿開水的大鍋中,經過一燙豬毛就容易拔掉了,剩下一些不容易拔的細毛需要用刀子刮一刮。“死豬不怕開水燙”這句俗語就出自殺豬去毛這個環節。一切弄好後就可以開膛破肚賣豬肉了。

五十年代正在織布的女子。“七丈地,八丈寬,中間坐個女郎官。腳一踏,手一扳,十二個環環都動彈”,這首民謠說的就是老式織布機。以前生產力水平低下,很多東西都是自給自足,自己紡線、織布,自己做鞋做衣服。所以那時候的女子從小就會跟著大人學各種手藝,那個時代的女子大多都心靈手巧,製衣刺繡樣樣都行。


1951年11月,解秀梅正在前線護理傷員。解秀梅1948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直在部隊文工隊工作。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她奔赴前線,在艱苦的歲月中她跟隨隊伍跋山涉水,從不叫苦。到了宿營地後,她砍柴做飯,給戰士們縫補衣服,照顧傷員。在一次敵人轟炸中她不顧危險用身體護住傷員,自己則被碎石打得滿身傷痕。

作為最早赴朝的女兵,解秀梅成為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榮立一等功的女戰士,實實在在的巾幗英雄。回國後,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後面的大草坪上接見了她,照片中主席正在為她簽名。

1951年,國家為了發揮婦女在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作用,培養了新中國的第一批女飛行員,共14名。她們分別是萬婉玲、王堅、邱以群、伍竹迪、阮荷珍、何月娟、陳志英、武秀梅、周真明、周映芝、施麗霞、秦桂芳、戚木木、黃碧雲。

正在駕駛飛機的女飛行員秦桂芳,她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女飛行員之一,也是第一個單獨飛行執行任務的女飛行員。當時的航校學習條件比較簡陋,器材短缺,但是這些女飛行員們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僅僅用了七個月就全部飛上了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