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何以在我國民族文化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戲曲藝術何以在我國民族文化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中國傳統戲曲的群眾性、藝術性、國粹性

藝術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基層勞動人民普普通通的勞作生息之中。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戲曲、音樂、舞蹈、繪畫藝術。

戲曲藝術在諸多藝術門類中乃至在我國民族文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中京劇藝術與中囯畫和中醫藥一起被稱為三大“國粹”。

戲曲藝術何以在我國民族文化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1】

戲曲藝術之所以在我國民族文化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於它的群眾性。戲曲藝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我囯是一個疆域寬廣、幅員遼闊的國家,在戲曲藝術產生、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時期,由於社會生產力落後、經濟不發達等原因,各地域之間人們很少交流,形成了“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語”的語音各異的狀況。

這種語音種類的繁多現象,是產生諸多戲曲種類的基礎。戲曲的唱來自於日常的"說”,聲腔旋律的基礎來自於語言的音調,在各地語音基礎上產生了各地的戲曲聲腔(當然還有民風、民情、民俗等因素)。

就梆子腔而言,產生於我國西部,“東柳西梆”。傳到山東,結合我們山東的語言成為山東梆子。傳到河北,結合河北的方言成為河北梆子,同樣道理相繼產生了河南梆子、山西梆子。再細分,山東梆子又有萊蕪梆子、棗莊梆子。河南梆子又分豫東梆子豫西梆子都是梆子聲腔,但都各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徵。

另有各地方的地方戲曲:江浙一帶的崑曲、越劇,山東的柳子、呂劇,上海的滬劇,廣東的粵劇,湖南的湘劇,湖北的漢劇,楚劇,四川的川劇,北方的評劇等。

從大的特點上看,南方的戲曲唱腔細膩、委婉,善於表現南方人風流蘊藉的性格特點。北方的戲曲唱腔高亢嘹亮,以河北榔子為代表,表現出了北方人樸實、豪放的性格特點。

各地方的人民群眾喜愛當地的戲曲藝術,這是戲曲藝術群眾性很好的說明。

戲曲藝術何以在我國民族文化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2】

戲曲的藝術性應該從幾方面來了解,戲曲藝術具有綜合性的特徵。它包括戲曲文學(劇本)、戲曲音樂(唱腔音樂、伴奏音樂)、美術、舞蹈。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戲曲劇本不是生活原貌的再版,而是生活中典型環境、典型情節的表現。是塑造戲曲舞臺人物形象的基礎。戲曲音樂既是音樂又不同於其他門類的音樂。它不注重塑造音樂形象,但又有各自不同的音樂形象(現代戲中有塑造音樂形象的嘗試)。

它注重的是服從服務於人物形象的塑造。美術、舞蹈都一樣,都是為塑造典型環境、典型情節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服務。

戲曲藝術具有虛擬的藝術特徵。一齣戲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所表現的故事情節不止是一、兩個小時之內的事情,它可能表現一天、幾天、數月、多年之事而且也不只是在同一場景裡。不可能把生活中的原景原原本本地堆砌在舞臺上,因此產生了虛擬性的表現手法。通過演員的表演,表現出人物梳妝、開關門、騎馬、坐轎、行路、到達新的場所等。同時舞臺上的時間和空間都是靈活的。幾個旗牌轉一圈,而代表了千軍萬馬,行了數十里乃至千兒八百里路。這種虛擬性被人民群眾所認可、所欣賞。

戲曲藝術的程式性是戲曲藝術的又一大特徵。武將的“起霸”,女將官的“趟馬”,表現群體戰爭的“對打”,都形成了一套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觀眾在欣賞程式表演中欣賞演員形體動作的協調美、韻律美等。形成了戲曲表演藝術鮮明的特色。

戲曲種類的劃分是以戲曲音樂(包括唱腔和打擊樂)為分水嶺的,這也是戲曲藝術的一大特徵。戲曲音樂的不同,決定了這一劇種藝術的特點及不同劇種之間相同人物行當的表演藝術的區別。

越劇青年行當的風流倜儻、川劇小花臉的幽默可親可愛、京劇帝王將相的氣勢恢宏,都是由戲曲音樂的音樂風格表現出來的。我國建國以後的京劇現代戲一直到後來的樣板戲,從根本上說,音樂變革的分量最重、突破最大。

戲曲藝術由勞動人民創造,由戲曲工作者發展提高,走過了一條由低級到高級、由幼稚到成熟的發展道路,形成了後來的戲曲舞臺上百花紛呈、絢麗燦爛的局面。同時也培養造就了代表各劇種的一批優秀表演藝術家,河南梆子的常香玉、越劇的袁雪芬、粵劇的紅線女、漢劇的陳伯華、評劇的白玉霜、呂劇的郎鹹芬等,就是各劇種的優秀代表人物。

戲曲藝術何以在我國民族文化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3】

京劇藝術是戲曲藝術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傑出成果。它在200餘年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博採眾長,以皮黃腔為基礎吸取了徽劇、漢劇、崑曲、高腔等姊妹藝術之精華。經過京劇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它已成為我國戲曲藝術的代表,被譽為“國粹”。

京劇藝術從音樂角度講,它成功地解決了男女聲因生理原因音域不同而唱腔旋律相同,男女聲唱腔相連時不能很好的相互顧及和很好的各自發揮問題。

它利用四、五度的音域差異、男女聲各自在不同的音域裡行腔,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也是諸多戲曲種類中唯一解決這個問題的劇種。並形成了各種表現不同性格人物的聲腔藝術,在表現同一行當中又產生出絢麗多彩的聲腔流派。從表演角度講,它既能表現身高位尊的帝王將相,氣勢恢宏的戰爭對抗,又能表現豪情滿懷叱吒風雲英姿颯爽的男女將軍,還能表現莊重大方的大家閨秀,風流倜儻的才子佳人,以及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窮苦百姓。人物行當分明,特點突出,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品位,是戲曲藝術的“集大成”。

京劇藝術造就了以梅蘭芳先生為代表的具有相當數量的一大批藝術家,它突破了原有的戲曲藝術的地域性,它已不再是哪個地方的劇種,它以中州韻為基礎吸取了湖廣音的部分發音,演變發展成為藝術的語言,成為“國劇”(其他戲曲則被稱為地方戲),被全國人民所欣賞、所鍾愛,這是戲曲藝術性的典型體現。

戲曲藝術的形成發展時期,是在封建社會階段,表現的是過去人的生活。怎樣表現現代人生活,早就被廣大戲曲工作者所認識,並作了相當的嘗試。

建國後,我國抓現代戲匯演,為後來的京劇樣板戲奠定了基礎。現代戲無論從表演還是音樂上都作了相當大的突破與探索,其中音樂突破最大。

從整體上看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的界內人士批評說“現代戲是話劇加唱”,是有一些道理的。戲曲表現過去人騎馬打仗,創造了一系列的表演程式。怎樣表現現代人開汽車、玩電腦,還有好多東西需要探索。

我國的戲曲藝術等同於西方的古典音樂和歌劇,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戲曲藝術走向世界任重而道遠。這方面的工作一定要認真去做。西方古典音樂在我國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所接受,但願通過我們的努力,戲曲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