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和iPad殺死了個人電腦”,喬布斯是對的

“手機和iPad殺死了個人電腦”,喬布斯是對的

史蒂夫·喬布斯在2010年推出iPad。

我最近得到一臺iPad Pro,並且深深愛上了它。

這出乎我的意料。我以前也用過iPad,但和很多人一樣,我覺得它用處不大。平板電腦本來很適合上網、看視頻,但它們總被指責沒法用來做太多工作。

蘋果最新的iPad與眾不同。你不僅可以用它來完成工作;在很多方面,它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生產力工具。今天的iPad使用特別設計的處理器,速度比某幾款Mac電腦的芯片還快;為iPad單獨發售的鍵盤更好、更耐用,遠勝蘋果為其目前備受詬病的筆記本產品線配備的破爛糟糕的鍵盤。

蘋果公司於週三發佈了一款全新的16英寸MacBook,鍵盤經過了改進,這對很多一直抱怨最近幾款Mac電腦缺乏亮點的蘋果愛好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我認為iPad已經開始超越傳統個人電腦。在我購買了這款最新機型的四個月裡,iPad Pro吞噬了我本來花在手機、老式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上的時間。特別是,我現在幾乎所有專欄文章的案頭和撰寫都是用iPad(我仍然通過對著耳機說話來寫許多初稿,但我是個怪人)。

去年,我以為自己永遠離開了電子產品評測行業。由於智能手機吞噬了從相機到音樂播放器再到便攜遊戲系統的一切,我宣告整個電子設備領域的死亡。但就在我以為自己出局的時候,它們又把我拉了回來。

IPad的歷史是一則技術行業整合、聚焦和規模化力量的故事,是關於蘋果公司如何徹底統治整個硬件行業的故事。而且,真的,它也關乎2010年代科技產業內唯一一件重要的東西——智能手機——以及一個設備怎樣成為整個技術企業的中心,塑造著技術行業的每一個市場,以及它自身之外非技術世界的大部分市場。

人們對iPad一直抱有很大的期待。儘管是在iPhone發佈三年後的2010年發佈的,iPad的開發早於iPhone,而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似乎總對平板電腦情有獨鍾。

2011年喬布斯去世前接受的最後幾次採訪中,他宣稱iPad是計算的未來。“個人電腦將會像卡車一樣,”他告訴記者卡拉·斯威舍(Kara Swisher)和沃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這意味著傳統的Mac和Windows電腦仍將存在,但像大型鑽機一樣,它們將只被一小部分高級用戶用於越來越少的特定高強度任務。在喬布斯看來,技術行業的“汽車”將會是手機和平板電腦。

有一段時間,他的話只有部分是正確的。iPad一上市就賣得很好,但幾年後就遇到了一些障礙。喬布斯去世後,蘋果公司任憑iPad逐漸衰落,對待Mac也同樣如此。

與此同時,iPhone和它所激發的許多安卓模仿品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在2010年代,智能手機變得比技術行業所有人想象中更受歡迎、更強大、更能帶來利潤。短短几年內,它們的銷量和使用量就超過了個人電腦,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它們是技術行業中大多數消費者創新的源泉。智能手機讓優步(Uber)、Instagram、Snapchat和TikTok成為可能。智能手機攝像頭開始超越專門的相機,把很多文化和社會生活變成了充斥著各種米姆的遊樂場,在這裡,視覺媒介比文字媒介更重要。

智能手機還改變了科技行業的商業格局。當iPhone問世時,蘋果只是世界上眾多成功的硬件公司之一。但智能手機摧毀了許多手機品牌(還記得諾基亞嗎?)隨著智能手機獲得了更大的力量,從GoPro到Jawbone等一系列硬件初創企業開始無法生存。

憑藉iPhone的力量,蘋果開始在科技硬件業務中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雖然它不是把產品出售給大多數人,但致力於高端市場使它獲得了大量利潤。據估計,在2017年最後一個季度,蘋果佔據了智能手機行業86%的利潤。

蘋果公司佔據主導地位的同時也犯了一些大錯,而且在很多重大創新上都晚了一步。發明大屏幕手機的不是蘋果,而是三星。蘋果的Mac系列產品頻頻出現延期,找不到出路,其中包括2013年重新設計的那款看起來像垃圾桶、用起來也差不多的Mac Pro。而在iPad方面,多年來,蘋果好像是睡著了。iPad的觸控筆和外接鍵盤設計?這是微軟推出的Surface首先實現的。

然而這些都不重要。由於其對智能手機業務的控制,以及粘度很高、用戶很難離開的的軟件生態系統,蘋果得以將許多在其他地方開創的創新結合起來,向客戶出售一系列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外圍產品,包括蘋果手錶和AirPods耳機。

最終,正是這個生態系統解釋了我何以對iPad讚不絕口。當iPad剛推出的時候,最大的批評是,它只是一個更大的手機;然而,到了今天,這正是我喜歡它的原因——就像手錶或AirPods一樣,iPad對我來說感覺直觀而自然,因為它的工作方式和我最常用的設備——手機——是一樣的。

和手機一樣,在大多數場景下,我發現iPad比我曾經用過的任何傳統個人電腦更快、更便攜、更容易使用和維護。iPad有限的屏幕空間和對全屏應用程序的強調也比傳統的個人電腦更能讓人專心。iPad和手機一樣,可以讓我用面部識別登陸銀行;而Mac在2019年的今天甚至連觸摸屏都沒有。

IPad仍然不能做筆記本電腦能做的所有事情,有時我仍然需要登錄一臺“真”電腦。最近,我與《前沿》(Verge)的副主編丹·塞夫特(Dan Seifert)進行了一次長談,他每天在地鐵上使用iPad,但是經常被它惹得火冒三丈。

“對於像我這樣長期使用臺式電腦操作系統的人來說,有很多我已經習慣了的內置約定可以讓我很惱火,”塞夫特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Pad不支持為個人電腦設計的那些古老工作流程。舉例來說,假如你需要登錄你們公司的定製發佈系統或報銷程序?它們可能無法在iPad上使用——至少現在還不行——因為它們是為更老的設備設計的。

但塞夫特同意我的看法,這些用途中有許多是特例。如今他還在使用臺式機,因為用喬布斯的話說,他經常需要一輛卡車。然而,大多數人不需要卡車,將來幾乎沒有人需要它。塞夫特沒有教孩子們如何使用Mac或Windows等桌面操作系統,我也沒有。

雖然花費的時間比他預期的要長,但史蒂夫·喬布斯是對的。在過去十年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手機扼殺了個人電腦。要想完成工作,現在你只需要使用一款大屏手機——蘋果公司把它叫做iP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