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在青州邂逅李清照,我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如果不在青州邂逅李清照,我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門外,那一道明晃晃的波光,一下子把我推進李清照故居的門。時間的波濤一浪浪拍過來,潮打空宅寂寞回。人去樓空,唯獨門前的洋溪湖,湖水瀲灩。院內花木陰翳,竹柳翩翩,像是在深沉地緬懷早已逝去的主人。

李清照故居隱在青州範公亭公園內。青州,在我的印象裡是一個偏遠的小城,雖同在山東省內,我一直沒機緣到那裡。前年轉道濰坊到壽光出差,聽說同事開車經過青州,那裡有山有水有古城。它的影子在我的臆想中開始神秘起來,想著,青州的景色如何,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與它有個真實的擁抱。

去年在蒲城邂逅了青州文友崔斌,於是有了他的文集《人間四月》,驚訝於我心中的女神李清照竟然在青州居住過十六年。於是,在崔斌、劍虹等文友的熱情邀請下,五月我們開車從魯西南到青州一聚。於是,邂逅了李清照故居,讓我對李清照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去過大明湖,是在夜裡,與漱玉祠擦肩而過,是我的遺憾。而手邊有不同版本的李清照詞集,關於李清照的傳記、散文也讀過多篇。我手中的筆,卻時時不能著墨。


如果不在青州邂逅李清照,我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她似乎離我很近,她的一顰一笑在我眼前閃過。“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無拘無束,清純可愛的貴族小姐。書香門第,飽讀詩書的她,因為嫁給趙明誠,從泉城濟南來到青州小城,與丈夫在這裡度過了讓多少人豔羨、琴瑟和諧的夫妻生活,賭茶言歡,詩詞附和。金石文物是他們手裡的寶。丈夫外出做官,獨居在家的李清照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詞句,“此情無計可消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在這裡她竟然一住就是十六年,從結婚不久,到36歲離開青州,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在這裡度過。

我對有才華的人沒有抵抗力。大觀園裡我最愛妹妹,不是因為她的眼淚,她的愛情,而是因為她的詩才。一個有才華的人,應該首先擁有智慧。他要比別人的智商更高,做什麼事都應遊刃有餘。對李清照我是情有獨鍾的。容貌是爹孃給的,自己決定不了,據說李清照不算很漂亮,“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減字木蘭花》)新婚之後的李清照,似乎對自己的外貌並不那麼自信。然而,腹有詩書氣自華。林黛玉的美,贏在氣質上。曹公根本沒有寫過她的長相,但她的美是無以倫比的,“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嫻靜處如嬌花照水。”這不是寶釵那種銀盆大臉、杏圓眼的俗氣之美能比的。李清照,雖不是出生在大富大貴的家庭,卻是書香門第,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學教育,秉性聰慧,加上父母的疼愛,大家的賞識,她可以肆意嬌憨,甚至可以有些任性或調皮,無憂無慮,天真爛漫,又在詩詞方面擁有很深的造詣,自然是知書達理,蕙質蘭心。

如果一個人的心智成長得足夠健全,面對厄運也會擁有足夠的勇氣。有足夠的智慧,足夠成熟的心態,當命運的浪濤一陣陣掀過來,才能夠赴湯蹈火,從容應對。


如果不在青州邂逅李清照,我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林黛玉幼年喪母,後來父親又去世,以至於她需要尋找一份情感的依託。當他愛上寶玉,卻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的時候,只能以淚洗面,最後因憂思過度而命喪黃泉。李清照本身有健全的人格,不管怎樣惡劣的遭遇,都不能打垮她。她曾經擁有最美好的夫妻生活,與趙明誠情投意合,安心做一對貧賤夫妻。最初,趙明誠為了娶李清照,竟然編了一個謊言,說夢見自己娶了一個會寫詩詞的姑娘,而當時李清照待字閨中,早已詩詞聞名了。把欽慕已久的才女娶回家,趙明誠如願以償。李清照嫁給一個懂她愛她的名門之子,也算是門當戶對了。但,很快父親入獄,公爹趙挺之卻不營救;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子嗣;丈夫縋城潛逃,人格受辱;再後來,丈夫病逝,家園零落。李清照孤身一人帶著幾大車金石文物,顛沛流離。晚年背井離鄉,北望中原,山河破碎,孤苦伶仃。

當我們來到範公亭公園,腳一踏上李清照故居的門檻,我的心臟就開始疼痛。兩扇紅漆木門的門洞,又窄又小,就像貧寒的農家小院的柴門。我知道在宋朝,房屋和門的規格是有等級的,李清照夫妻是以平民的身份居住於此的。自然,院子小,屋子也逼仄。我從她的傳記裡瞭解到,這是趙明誠父親曾經的故居。一代才女李清照,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在這個偏遠的小城,過著清貧的生活。有一點錢,就被趙明誠拿去買金石文物,趙明誠對金石的熱愛近乎狂魔,甚至典當衣服,也要把心儀的金石字畫買回家。這必然會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但李清照並沒有抱怨。哪怕自己的父親遭遇厄運,而公爹身居相位,卻袖手旁觀;哪怕是趙明誠納妾,在清高的詞人心裡一定承受不住,但男人的世界裡,她一個柔弱女子又能怎樣?國難當頭,趙明誠置百姓於不顧,一個人縋城而逃,李清照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句,暗含了對丈夫行為的不滿。當她46歲的時候,丈夫病死,李清照在顛沛流離中,失去了大部分的金石文物,可無能的南宋政府不能給她一點安慰。戰爭,客居,盜賊,還有小人的惦記。趙汝舟因為貪圖李清照的文物,與她結婚,很快原形畢露。李清照寧願被捕入獄,也決然與他離婚。


如果不在青州邂逅李清照,我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晚年的李清照,在國勢頹危中書寫著自己內心的淒涼。有時候,人是靠回憶活著的。回首她的一生,少女時無憂無慮,婚後愛情的甜蜜,有這些美好支撐著,才能消解風雨飄搖中晚年的悽苦。

國家不幸詩人幸,這是多麼無奈的結論。山河破碎,顛沛流離,背井離鄉,孤苦終老,她只能用飽蘸著血淚的文字抒寫,“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很多有才華的女人,晚年多不稱意。唐朝的薛濤如此。張愛玲亦如此,零落異邦,孤苦至死,李清照何嘗不是。她們忍受著身體的衰頹,同時承受著生命最大的孤獨。曲高和寡,這世間沒有一個男人能夠成為她們的琴瑟,也只能獨立於世,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一道風景。哪個女人不想有男人心疼自己,噓寒問暖?哪個女人不渴望有一個堅強的臂彎,為自己遮風擋雨?哪個女人不願意與心上人形影不離?而晚年的李清照卻是獨自舉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不只是身體吃不消深秋的寒冷,更是內心的悽苦不堪忍受。此時此景,她怎能不懷念在青州的日子?

很多時候,女人不是靠物質支撐幸福的。居青州時,哪怕是獨自在家,遠處還有思念的人啊!生活也是清寒的,但精神是富足的。哪怕是鎮日思念,那心上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當他風塵僕僕從外地趕回家來,心裡的甜蜜就注滿了。哪怕他三兩天就離開,等待的日子也是值得的。可是陰陽兩隔,“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再也不會有人寫信來,再也不會有人收到她思念的信箋。沉沉的愛,沒有著陸之地,只能在內心裡慢慢風乾,就像一個馨香的蘋果,慢慢萎縮,最後頹縮成一個乾癟的殼子,再也不能飽滿起來。


如果不在青州邂逅李清照,我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青州,成為她心裡永遠的歡樂。她靠回憶去抵禦那些慢慢長夜裡的悽風冷雨,雨打芭蕉,滴落時光的殘酷,記憶也會漸漸失去色彩嗎?不會。

從青州回來,我一直耿耿於懷。如果不去青州,我竟不知她的經歷如此坎坷,以為她曾經在最好的歲月裡守著最美的愛情,就像最初我不知道她晚年曾經遭遇被騙的婚姻,不得以被捕入獄為代價離婚一樣,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人生的苦難,像一塊塊石頭,阻在腳下,磕磕絆絆走過去,傷痕累累。人生的高度,也因為這一塊塊石頭的堆砌,讓她走得更高更遠。文章憎命達,風雨飄搖的南宋,到底是成就了李清照的,這也算是苦難的價值吧。


如果不在青州邂逅李清照,我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如果不在青州邂逅李清照,我不會知道她經歷瞭如此多的委屈和無奈


作者簡介:呂延梅,筆名綠葉子,生活於孔孟之鄉。沉下心來讀書,俯下身子寫字。多年來潛心散文創作。山東散文學會會員。新銳散文平臺簽約作家。有多篇散文在報刊雜誌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