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深度合作!14個國家與青島近200家企業“一對一”洽談

大眾網·海報新聞11月15日訊11月14日上午,第十四屆中國(青島)—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來自法國、德國、意大利、丹麥等14個國家從事可持續發展、生物醫藥、工業廢水處理和再利用等領域的80餘位代表參會、尋求合作。

本屆歐洽會由青島市政府主辦,主題為“一帶一路”連接中歐新未來,為青島抓住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和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搭建了一箇中外交流高端會議平臺。

14日上午召開的“一帶一路連接中歐新未來”主題論壇上,法國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區政府副市長帕斯卡·克爾日贊斯基、德國磁性傳感器聯盟負責人約根·蓋博、青島市貿促會會長初連玉、貝爾格萊德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奈德·米洛舍夫列維奇、俄羅斯黨科米區域政治委員會副主席秘書葉夫根尼·納切夫分別作主題演講,就中歐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機遇及未來前景發表觀點,受到與會嘉賓的歡迎。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中歐合作:青島提供更多可能

青島與歐洲頗具淵源。早在上世紀初,就有多個歐洲國家在青島設立領事館;漫步在青島街頭,獨具歐洲風格的建築讓青島稱得起“東方瑞士”的美譽;如今,青島是中國與歐盟交流合作最頻繁、最密切的城市之一,已與10個歐盟國家的城市結為友好城市,青島與歐洲在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人文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步入新時代,儘管經濟全球化頻出波折,但青島與歐洲的交往卻日益頻密,不斷走向深入。就在這個月,青島與歐洲就有數度親密接觸。

11月2日,在歐洲舉辦長達十餘年的中歐企業家峰會第一次走進中國就選擇了青島。同樣圍繞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這一宏大主題,與會的企業家們聚焦多層次金融發展、多元歐亞經貿合作、科技創新發展等領域,深入探討,收穫頗豐。

此次歐洽會上,來自歐洲各國的政府、機構、院校及企業代表,則進一步拓展雙方合作的全新可能。正如歐盟駐華使團大使特使、貿易部官員澤維爾·鮑威爾所說,青島是“中國通往世界的門戶”。歐洽會在歐洲非常受重視,歐洲十分看好在青發展的戰略機遇。

數字是最好的佐證: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對歐盟進出口總額65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經濟環境下,這一成績的取得難能可貴,同時也說明青島與歐洲合作具有堅實的基礎。

在14日的歐洽會上,德國IMG創新管理機構的副總裁約根蓋博展示的德國在5G應用、工業4.0領域的最新嘗試,就受到了中國企業的熱切關注。人們爭相向約根蓋博詢問德國優秀製造業企業的聯繫方式。

記者瞭解到,為了進一步深化對德合作,青島專門制定了“1+5”工作方案,重點聚焦5大領域:現代製造業集群發展、青德科技金融領域深度合作、青德人文領域合作、青德海洋領域合作、藉助友好城市和經濟合作伙伴關係開創青德城市合作新局面。

像製造業一樣,青島與歐洲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合作可能。

青島正在全力發展的會展產業,被來自俄羅斯的尼科夫羅夫·帕維爾敏銳地看到了機會。經營一家專門舉辦大型活動的企業,帕維爾這次歐洽會“有備而來”:裝訂精美的紙質版“商業計劃書”隨身攜帶,向與會的青島企業展示他組織籌備過的各項展會,吸引更多合作對象。一圈對接下來,帕維爾手裡攥著12張名片,其中,有負責提供展會翻譯服務的青島企業,也有能夠提供場地的合作對象。帕維爾“摩拳擦掌”地說,青島的展會業發展生機勃勃,歐洽會一結束,他就要著手在青島落地分公司,與本土企業合作,從青島打開中國的“會展業市場”。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200多場一對一洽談 合作領域匹配精準

與很多高規格國際會議的議程設置不同,本屆歐洽會設置了一個十分“接地氣”的環節:“中歐企業項目配對洽談會”。來自法國、德國、波蘭、丹麥、意大利、英國、荷蘭、葡萄牙、塞爾維亞、瑞士、烏克蘭、俄羅斯、加拿大等14個國家的60餘家機構和企業代表,用整整一下午的時間,與青島近200家中方企業展開了200多場一對一洽談。

圍繞可持續發展、生物醫藥、工業廢水處理和再利用、清潔能源、智能製造、軟件信息、投資貿易、科研合作領域,中歐企業家之間交談得熱烈,對接得精準,溝通得高效。

對於這些企業家來說,歐洽會最大的好處是把網絡對面的潛在合作對象“拉”到了眼前。這樣的溝通高效、順暢,而且能消除很多不確定因素,提高匹配的精準度和效率。

山東好雅家居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家具用品的生產和製造,此次公司總經理王仁智特地報名來歐洽會上尋找歐洲的合作伙伴。洽談會開始不久,他就和一家芬蘭的傢俱公司“配對成功”了。王仁智興奮地對記者說:“我真沒想到這麼快就找到了符合我們需要的歐洲合作伙伴!”這家芬蘭企業不僅具備傢俱設計的能力,還能打通傢俱生產的上游產業鏈,提供傢俱原材料處理工藝,這與王仁智的需求不謀而合。

這是王仁智第一次來歐洽會,“嚐到了甜頭”的他表示,以後有機會都要來。“比起在網上‘廣撒網’找合作商,面對面地聊效率又高又精準,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機會了。”他說。

同樣獲益匪淺的還有張濤。作為一家腳手架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公司的產品以出口為主,歐洲市場是他們重點關注的領域。這次歐洽會上,張濤期待著尋找歐洲“代理商”,讓公司生產的腳手架在歐洲有更好的落腳點。

正式開始洽談之前,張濤已經約好了11家企業。對於他來說,能夠一次性與多位歐洲企業代表面對面開展交流對公司開拓歐洲市場十分有幫助。“以往要尋找歐洲客戶我都會親自去歐洲拜訪對方,尋求合作機會,這種‘笨辦法’既浪費人力財力,效率也不高。”張濤說,“在歐洽會上,能一次性和多家歐洲企業面對面溝通,既能降低時間成本,縮短了解期,又能化被動為主動,有尋找合作對象的新方式。”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波蘭客商與青島客商在展板前交流洽談。

歐洲企業集中展示 提高推廣效率

歐洽會現場還設置了歐洲展區,集中展示了來自德國、法國、波蘭、俄羅斯、芬蘭等國家的技術和商品。

這是歐洲開展國際合作的縮影,其中不乏優秀企業和技術服務機構。德國展區內,德國IMG創新管理機構,40家德國公司組成的協會INNOMAG電磁技術網絡,全球磁阻傳感器技術及磁性微系統開發和生產的領導者森西泰克傳感技術公司,創新環保技術專家德國陶賽科技公司,全球泵、閥門和相關係統的領先供應商凱士比集團都在列;法國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區則集中展示了大區的紅酒、教育、生物醫藥和軟件信息產業;俄羅斯國家展臺展示了俄在國際會展、創新中心領域的合作機遇;中歐水平臺和環保平臺則展示了環保多個細分領域的頂尖技術,包括汙泥碳化技術應用、水處理“工業4.0”及海水淡化技術、電網儲能綜合解決方案、石油汙染土壤修復技術、輕量化新能源汽車設計、集成化城市汙水處理方案、智能製造前沿應用等內容……

這些展區被前來參展的青島企業代表圍得水洩不通,每個展區配有兩三位歐洲代表,負責接待這些熱情的合作對象。

來自波蘭的“未來之克拉科夫-新胡塔”項目旨在重建後工業景觀,打造一處集商務、科研、休閒等功能於一身的場所。這次前來,他們想尋求中國的開發商和投資者,通過項目的合作促進波蘭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洽談會還沒正式開始,項目負責人就和四家青島企業簡單交流過了,對於這樣的成效,項目負責人表示很驚喜。他說,能夠藉助這樣的平臺與青島企業開展合作,讓他切實感受到了青島對外開放帶來的新機遇。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青島與歐盟的新老客商合影留念。

各種“工具”齊上場 溝通順暢又高效

洽談會現場,主辦方早已擺好了洽談桌,每一桌都配有一位翻譯。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企業代表可以坐下來,面對面探索合作機遇。可事實上,洽談現場桌子不夠用,負責翻譯的工作人員也“不夠用”。因為,除了按照提前匹配好的議程進行定向洽談,現場的企業負責人還見縫插針地“隨機”展開了“配對”。

沒有了專業的翻譯人員,言語不通怎麼溝通?這些企業家都有備而來。

手機翻譯軟件是基礎配備,幾乎每個參與洽談的企業家手機裡都裝有中英文翻譯軟件,這樣的“小聰明”讓雙方的需求能最順暢地傳遞給彼此。“入鄉隨俗”,微信也成了歐洲企業代表的標配,聊到結束時,他們會熟練地掏出手機說,“加一下微信吧,我們保持聯繫”。怕對方聽不懂自己的業務怎麼辦?現場,不少企業家都準備了中英文的商業計劃書,圖文並茂地展示公司業務,傳遞企業需求。正反面分別印著中英文的“雙語”名片更是比比皆是,更有歐洲企業家把手機桌面設置成了微信二維碼,方便添加好友。

各種各樣“工具”為中歐雙方企業代表的溝通掃除了語言上的障礙,也傳遞出了他們對此次溝通機會的重視。

來自俄羅斯的謝爾蓋·伊萬諾夫是一家金融科技企業的副總裁兼創始人,由於業務領域專業,謝爾蓋·伊萬諾夫在現場能順暢交流多虧了在線翻譯軟件。

在洽談會上,謝爾蓋·伊萬諾夫與青島你創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經理張博穎一拍即合。對區塊鏈技術有強烈需求,謝爾蓋·伊萬諾夫在張博穎這裡得到了承諾:可以通過投資,推動雙方在區塊鏈技術領域達成深入合作;而謝爾蓋·伊萬諾夫的區塊鏈和AI等技術,則可以為青島你創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提供創新科技方面的支持。

謝爾蓋·伊萬諾夫告訴記者,在洽談中他了解到,青島市尤其是市北區對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這對於他前來青島投資興業有很大的吸引力。

從這個角度上說,歐洽會不僅是中歐交流的平臺,更是向歐盟企業家展示青島形象,吸引更多外資落地的窗口。

手握數十張名片 現場交流收穫頗豐

洽談的成效如何?從企業代表手握著厚厚的一摞名片裡我們能找到答案。

洽談進程剛過半,來自俄羅斯的尼科夫羅夫·帕維爾手裡已經攥著12張名片了。他把這些名片進行了精準分類:特別需要的,要進一步對接;不太對口的,可以分享給同行的其他歐洲企業家……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青島,但通過這一摞名片,他看到了青島的發展機遇,以後將在青島設立分公司。

同樣收穫頗豐的還有哈維爾。這位生物科技領域的科學家此次前來,是代表他的公司來尋找青島的投資和新的服務對象。哈維爾的手機裡存著商業計劃書,洽談會上,他會把這份商業計劃書通過微信發送給不同的洽談對象;作為“回報”,哈維爾收集了各行各業的企業信息。他手裡拿著一張紙,上面清楚地記錄著十多家青島企業的聯繫方式,這都是他下一步要進行深入溝通的“合作目標”。

青島金旭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靖揚在現場直說“後悔”,她後悔沒有參加前幾屆的歐洽會,錯過了不少開展國際合作的機會。孟靖揚說,為了這次洽談會,公司派出四位業務員前往現場。洽談會開始不久,這四位業務員便分頭為公司找到了四家“對口”歐洲企業。孟靖揚認為,這對於公司拓展歐洲市場,出口設備和工藝是難得的機會。她說,以後每屆歐洽會都要參加。

中欧深度合作!14个国家与青岛近200家企业“一对一”洽谈

英國客商向青島客商推介產品。

據介紹,2015年以來,歐洽會已在青島連續舉辦了5屆,共吸引中歐政商代表超過2000人次參會,外方代表涵蓋近30個歐洲國家,開展對口洽談超過2000場次,成果豐碩,已發展成為歐盟成員國參與最多、歐方企業參與最廣泛、中歐交流規模最大的投資、貿易和技術創新合作盛會之一。

(大眾網·海報新聞綜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島日報、半島網相關報道 稿件統籌:王樂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