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說起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很多影迷都不會陌生。

​他是一位橫跨無聲與有聲的電影大師,同時也是電影先鋒主義與完美主義的堅定踐行者。其在電影工業技術的創新;對懸疑驚悚電影內容與形式的藝術討論;甚至是關於人性的思辨問題挖掘等,這些都對世界電影發展,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

直到現在,我們依然能在一些大導演的作品裡看到希區柯克的“痕跡”。早期的像馬丁·斯科塞斯的《憤怒的公牛》,近一點的像今年上映的《寄生蟲》,它們其中的一些鏡頭,就是在致敬這位大師。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希區柯克的電影,有著明顯和獨特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自他的第一部風格電影《房客》,一直到最後一部電影《奇案》,幾乎都沒有變換過;懸疑、驚悚、慾望、恐懼、死亡……這些字眼是他電影的標籤。窺淫癖、異裝癖、戀屍癖是他變態心理在電影中的具體呈現。而“麥格芬”,則是貫穿希區柯克所有電影的重要表現手法。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不僅包含了希區柯克的個人風格,而且在電影技術與配色方面它呈現的幾乎完美。更重要的是,電影像是導演“變態”心理的一種自我告解。

其內容主題是多樣的,也是荒誕的;表現形式是複雜的,又是前衛的。正因為如此,在它上映的1958年,甚至是此後的二十多年,這部電影一直不被大眾認同。不管是票房,還是輿論,都是慘敗。《迷魂記》連帶著希區柯克後面的三部作品《驚魂記》《群鳥》《豔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公認是他導演生涯的衰退之作。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迷魂記》電影海報

直到1965年,羅賓·伍德的《希區柯克的電影》出版。書中對希區柯克的這四部電影評價極高,尤其是《迷魂記》,幾乎是把它奉為神級別的經典行列。

由此,這部飽受批評的電影,才又以全新的輿論趨勢,重歸大眾視野。曾對其尖銳批判的電影雜誌《視與聽》在1982年,將它評為影史十大電影行列。到了2012年,《迷魂記》直接將霸佔了幾乎半個世紀的“影史第一”《公民凱恩》拉下了神壇,成為新的第一。

趁著希區柯克誕辰120週年之際,我們將從多個角度來解讀一下這部影片的經典之處。

影片的一開始,就是一張男性視角的女性面孔。這種凝視,直擊慾望。很直白地透露了希區柯克的第一個癖好,那就是觀淫癖。面孔之後,又相繼出現了大量不同色調的漩渦狀符號,來表達眩暈效果。它類似瞳孔,代表人內心深處的焦慮與恐懼。而且,這裡出現的色調,基本就是整部電影的主色調。

僅用一個片頭,就已經表明了電影的主題,那就是慾望與恐懼(死亡)。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整部電影的劇情以“瑪德琳之死”為界線,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我們先來說第一個部分。

前警察探員斯科蒂在和同事的一次抓捕行動中,為了救他,同事不慎從高樓上摔下來身亡。自那以後,斯科蒂就患上了嚴重的恐高症。

從警察局退休後,斯科蒂當上了私家偵探。老同學加文找到他,讓斯科蒂暗中跟蹤和保護自己妻子瑪德琳,因為加文懷疑妻子被已故的曾祖母附身,企圖自殺。

斯科蒂在跟蹤過程中,愛上了美麗又神秘的瑪德琳。在她落水自殺被斯科蒂救起後,兩個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就在他以為瑪德琳的精神狀態因自己出現大為好轉時,她卻從高樓上跳下來身亡。“目睹”瑪德琳自殺,但因為恐高症無能無力的斯科蒂,因為痛失愛人,也因為內疚,精神崩潰。

在電影的後半分,我們可以知道,從高樓上掉下來的,確實是瑪德琳,但不是斯科蒂眼前的瑪德琳。

原來真正的瑪德琳另有其人,她從未真正出現在鏡頭裡,和斯科蒂相愛的是“演員”朱迪。所有的一切,都是加文謀害妻子,奪取鉅額財產的陰謀。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喜歡在自己電影裡留下身影的希區柯克

  • 色彩運用

針對這部分我們首先要討論的就是希區柯克的色彩運用。在斯科蒂和前未婚妻米治的第一次對手戲中,他穿的是暗紅色,而米治是黃色。看完了整部電影,你就會發現這兩個顏色是他們各自的代表色。

身穿暗紅色西裝的斯科蒂,幾乎被紅色“包圍”。沙發是紅的,茶几是紅的,就連柺杖也是紅的。同理,米治所到之處,也是幾乎被黃色包圍。

而瑪德琳第一次出場,是穿著墨綠色的禮服。所以,綠色是她的代表色。電影中,瑪德琳開的車子同樣是綠色。就連去的卡洛特墓地,也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為綠色。

在12環狀色卡中,紅色與綠色是互補也是對應顏色。希區柯克這樣處理,暗示著這兩個人的關係。而米治的黃色,毫無疑問,同樣暗示著她和斯科蒂關係的無緣。

運用這個色彩原理,再來看斯科蒂救落水的瑪德琳那場戲,不難發現希區柯克要表達的深義。斯科蒂房間的主色調是暗紅色,在救瑪德琳回家後,他穿上了綠色的毛衣。而瑪德琳,則換上了紅色的連衣裙。代表色的交換,以及第二天瑪德琳送感謝信兩個人對話時出現的“紅雙喜”欄杆,無不透露著這兩個人萌發了愛意。

希區柯克憑藉色彩的出色運用,就把人物的思想與個性發展具象化了。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綠衣服的斯科蒂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紅衣服的瑪德琳

  • 再來看敘事技巧。

通過這部電影,你就能發現,原來導演希區柯克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強大的敘事技巧,幾乎可以操控我們的認知。

影片裡,加文先是在斯科蒂面前編織了一個妻子被其自殺身亡的曾祖母卡洛特附身的謊言。然後又編造了一個劇本,讓“演員”朱迪照著這個劇本去演好他的妻子瑪德琳。

加文說的謊言,斯科蒂雖然沒有相信,但仍然在他內心留下了這樣一個瑪德琳曾祖母映射。同樣,這個映射也留在了觀眾潛意識裡。

(希區柯克也是精神分析的大師)

當斯科蒂跟蹤瑪德琳來到博物館,看到她手裡的捧花,以及梳的頭髮都和卡洛特畫像上的一樣;又跟著她來到了墓地,看到瑪德琳久站的墓碑竟是卡洛特墳墓,發生的一切都和他內心的映射對應上時,斯科蒂就確信了加文說的謊言。這也是為什麼後面瑪德琳自殺後,他會出庭作證的重要原因。

觀眾雖然內心還會有疑惑,但也都能基本接受這個故事走向。前面有多確信,後面劇情反轉時,就有多讓人吃驚和意外。這就是希區柯克的大師水平,可以把懸疑拔升到藝術高度。

另外我們前面在介紹導演風格時,就說到希區柯克最常用的電影表現手法,麥格芬。在這部電影,就出現了。何謂麥格芬,就是某事或某人不存在,但它卻是電影發展的重要線索。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綠衣服的瑪德琳

《迷魂記》掩藏的麥克芬,並不難猜。它就是加文的真正妻子瑪德琳。她在電影裡,認真來講,是不存在的。但圍繞著瑪德琳,卻有一個重要疑問,那就是瑪德琳為什麼會這樣。這個疑問,就是電影發展的重要線索。

  • 最後來說眩暈鏡頭和希區柯克的變態心理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電影技術進步,那就是眩暈鏡頭。

在第一部分的結尾,斯科蒂樓梯追逐企圖自殺的瑪德琳時,在鏡頭對樓梯特寫時(不得不說希區柯克對樓梯情有獨鍾),導演通過變焦以及鏡頭的反向運動,達到了人物眼裡的眩暈效果。這種眩暈效果,無疑加大了斯科蒂內心的恐懼感。

而希區柯克的變態癖好,除了開頭提到的觀淫癖,這部分還體現了兩個癖好,那就是異裝癖和偷窺癖。

異裝癖出現在米治和斯科蒂的第一次對手戲裡出現的男性緊身衣和由男性設計的無肩帶文胸。這個不僅體現了導演的異裝癖好,也反應了導演在有意模糊男性身份。

偷窺癖可以說是希區柯克電影最明顯的癖好,在他另外一部作品《後窗》中,可謂是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這部電影裡,偷窺主要還是發生在斯科蒂跟蹤瑪德琳這事上。尤其是瑪德琳出場的第一齣戲:不斷出現的門框,將人物定格在框裡。以及攝影鏡頭(觀眾視角)和主角斯科蒂視角的重疊,無不反應了窺視這一形式。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說完了第一部分,我們再來看電影的第二部分。

瑪德琳死後,斯科蒂精神一直萎靡不振。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了長相酷似瑪德琳的朱迪。

通過朱迪,我們知道了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個陰謀。本意想離開的朱迪,因為仍深愛著斯科蒂,留了下來,並決意讓他愛上真正的自己。

但斯科蒂卻只想要瑪德琳,他不斷逼迫朱迪變成瑪德琳的樣子。而朱迪為了愛情,也徹底放棄了真正的自己。

最後斯科蒂通過卡洛特的項鍊,意識到了這場騙局。在兩人高樓的爭執中,因為意外出現的修女,朱迪受驚跌下樓身亡。

  • 電影配色與希區柯克的戀屍癖

同樣,在這部分中,也要著重說一下配色。影片裡,之前的瑪德琳以朱迪身份第一次出場,是穿著綠色衣服,這是瑪德琳的代表色。

而且在鏡頭構圖上,和瑪德琳第一次出場極為相似。從一開始,導演就預示了朱迪的替代身份。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當朱迪選擇留下來,期待斯科蒂能愛上真正的自己時。兩個人約會,她為自己選擇的是紫色,這個顏色也可以認為是朱迪的代表色。

而在色卡上,和紫色相對應的顏色是黃色,這是斯科蒂前未婚妻米治的代表色。希區柯克如此設定,無非是暗示兩個人有著相同的結局。

當兩個人真正交往時,斯科蒂不斷要求朱迪變成瑪德琳的模樣。這一“重造”過程,可以說是剔除了朱迪的靈魂,還原了瑪德琳的“屍體”狀態,即“借魂還屍”。

在一片充滿了詭異與死亡氣息的綠光中,朱迪徹底變成了已步入死亡的瑪德琳。斯科蒂在和朱迪相擁中,彷彿又回到了教堂的馬房,他意識到自己真正愛的從始至終都是瑪德琳。而斯科蒂卻試圖和一個死去的女人發生關係,這無疑就是戀屍癖心理。

如果說電影的第一部分側重於主題慾望,那麼第二部分就側重的就是死亡。這裡的死亡,就是屍體。斯科蒂逃離了現實,在詭異的環境下,得到了自己心愛的女人。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 經典的電影結局

斯科蒂的憤怒,表面上看,像是因為這場精心策劃的謀殺。實際上,卻是因為自己理想的破滅。從始至終,他性幻想的對象瑪德琳,就是一個不存在的人。

讓他所有的堅持,都成為了笑話。最重要的是,不存在就意味著不可複製,斯科蒂空虛的內心,就無法得到真正填補,這才是讓他憤怒和焦慮的根源。

而朱迪的死,是讓很多影迷都比較困惑的。認為希區柯克安排她被修女嚇到失足跌落,這種結局,太過草率,而且不禁感慨朱迪太不經嚇了,這種設定不合常理。

在進行分析前,我們不如先預設幾個結局:

1.朱迪自己跳下高樓,這是為了懺悔,不應該參與謀殺,不應該欺騙斯科蒂的感情,不應該迷失自我。

2.兩個人一起跳下去;那麼這部電影就會變為純粹的愛情電影,它的藝術高度就不會這麼經典。而且,最重要的是兩個人不可能一起跳下去。

3.斯科蒂因為憤怒,也出於內心的正義,把朱迪推下去,我想這是很多人都預想過的結局。但如果希區柯克真這麼做,那麼電影肯定就落於俗套的社會道德電影。

4.莫名墜落,這符合宗教的輪迴報應說。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希區柯克為什麼一定要朱迪墜樓而死。道理很簡單,因為之前的瑪德琳就是墜樓而亡。既然要重造她,當然也要複製她的死亡。

這個結尾,最經典的地方就在於朱迪墜樓的始作俑者是一位老修女。這個設定,就幾乎把以上四條設定都囊括進去了。

如果從修女的身份出發,朱迪的死,就被蒙上了宗教外衣,這是基督教正義的審判。

如果不談宗教,只看老修女的“黑影”,那麼這就是朱迪內心的道德譴責。因為曾參與謀殺瑪德琳,看到黑影的她,內疚也心虛,以為是瑪德琳的鬼魂來索命。

也可以從電影另外一個內涵看朱迪的死亡,那就是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朱迪是除米治外,唯一的女性角色。她先是為了金錢,放棄了自我,和加文合謀,幻化成了瑪德琳。然後又為了愛情,徹底喪失了作為獨立女性的自主權,變成了斯科蒂心目中的瑪德琳。

從頭到尾,朱迪這個人物就是完全沒有女性自我意識的角色。她的死亡,可以說是象徵著自我意識的死亡。

能把《公民凱恩》拉下影史第一的電影,它到底好在哪?

電影的結局,看起來很草率,實際並不然。它每一個細節,幾乎都有著深義。希區柯克的大膽與野心,個性和創新,都在這部電影裡展現的淋漓盡致。

真正經典的電影,一定是從影片內容、視聽語言到主題、演員表演等無一不經典。

而《迷魂記》作為一部已經上映60年的懸疑老電影,毫無疑問是完全符合的。不論是從懸疑電影的拍攝手法,還是其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即使放到今天,它依然不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