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一組一會”開啟黨建引領自治新模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近年來,淮北市以推進“一組一會”為契機,積極探索自治、法治、德治在鄉村治理中重要作用,通過強化黨風引領民風帶動鄉風,走出“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鄉村善治新路子。淮北市“一組一會、三治融合”基層農村社區治理案例作為安徽省唯一經驗總結案例入選《中國農村社區治理報告(2019)》。

一是延伸黨建工作“觸手”。從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入手,讓黨組織在基層“挑大樑”,讓黨的聲音在基層“唱主角”,對符合條件的村民小組或自然村及時建立黨小組或黨支部;對不具備條件成立黨組織的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由鎮包村幹部、工作隊員或村幹部中的黨員兼任黨組織負責人,提倡黨組織成員與村民理事會成員交叉任職,保證了黨組織對基層自治的組織領導。目前,全市共調整設置2235個黨組織,村民黨小組長和理事長“一肩挑”達70%,有力延伸了新時代黨在農村工作的“手臂”。著力搭建形式多樣的載體平臺,一縣三區黨組織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設計了“黨群連心站”“黨群微家”“黨員驛站”“百姓講習所”等新載體,定期召集群眾說事議事,讓群眾增加對村級事務知情度,感受到農村的發展進步,始終保持與基層黨組織心貼心。基層黨組織把著力點聚焦在服務民生上,結合全市開展的“入戶連心大走訪”活動,自然村黨小組成員按照親緣關係,主動聯繫村組內的群眾,不定期到包保的農戶家走訪慰問,讓群眾利益訴求“有門”,黨員全程服務“有為”,切實發揮出黨建工作的政治引領、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作用。

淮北市“一組一會”開啟黨建引領自治新模式

二是推動自治重心下沉。建立村黨組織領導下的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理事會,進一步規範自治流程,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搭建增收平臺,當好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的帶動作用,領辦創辦合作社,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暢通訴求渠道,成為化解矛盾的“潤滑劑”。小到垃圾處理、鄰里矛盾,大到山林權屬、徵地拆遷,都會有村民理事會積極介入,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群眾不上訪”。今年以來,全市2274個村民理事會共接待群眾5.7萬餘人次,累計調處矛盾糾紛3.4萬餘件,化解信訪隱患2428件。

三是推動“三治”有機融合。在推進鄉村自治過程中,始終將人情與法治、道德等緊密相連,進一步規範“一組一會”職責,明確黨小組既要引領村民自治,又要推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著力打好鄉村善治“組合拳”。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正本清源,弘道養正,教育引導群眾尊良俗、去低俗、除惡俗,促進文明新俗蔚然成風。堅持將法治理念融入鄉村治理全過程,著力強化普法宣傳,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基層幹群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顯著增強。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體化開展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推動城市水電氣、汙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全面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和生活質量,形成了村美民樂良好局面,切實達到了讓鄉村風氣正起來,讓群眾心氣順起來,讓村居環境美起來的發展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