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企業選擇第三方倉儲?

關於傳統物流如何變革適應電商模式,大家已經討論很多。但大多都聚焦于思維層面,或者規劃層面;即如何利用電商思維做決策、和客戶互動、品類設置等。那麼,如果要談傳統物流與電商物流的相同點,作為物流:無論是傳統還是電商都是基於貨物的流動所發起的。並且,都旨在一定可控成本下實現物流目標,這個目標是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將產品送達正確的地點正確的人。


下面,主要通過分析一些實實在在的作業實況,幫助通過傳統物流與電商物流的差異性,分析為何越來越多企業選擇第三方倉儲。

首先,我們從以下3個方面看差異:

1、電商壓縮了空間,加速了時間

空間指終端用戶和企業基本沒有傳統上的距離的概念,天南海北大致雷同,而時間的加速則意味著:傳統物流經過多層轉運,最後到達門店,終端用戶上門自提;而電商物流則表現為企業直達用戶,送貨上門!

這樣一個改變讓物流的容錯能力大大降低,敏捷性、柔性要求大大提高,即傳統物流過程的每一個轉運點都是一個核查過程,可以檢驗錯誤的發生,這點電商的物流是不能也不容許存在。同時如果作為具有競爭力的電商企業,快速響應,客戶多變都要求電商能很好應付,這點在傳統物流並不多見(尤其地址啊,收貨人的變化)。

2、電商與傳統物流的區別點

“少品種、大批量、少批次、長週期”轉變為“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週期”;這樣的轉變導致其物流行為就大不一樣,如庫存管理、入庫、揀選、車輛安排等都有很大差別。

為何越來越多企業選擇第三方倉儲?

3、電商與傳統物流IT的區別

物流環節的IT技術因素,在電商物流裡舉足輕重,在傳統行業此因素的角色只能是一個有效的補充,擁有雄厚IT技術的物流體系是許多傳統物流所不具備的,這就是很多企業會選擇第三方倉儲的重要原因。

其次,我們來重點剖析一下倉儲部分:

1、存儲方式

傳統物流一般情況大都存儲區和揀配區域共用,其實質就是上述少品種、大批量的出入模式所決定。庫內設施一般為平面庫(堆垛),立體高位貨架。

由於大批量的特點,進出以箱數為單位,甚至以託為輔助單位;存儲和轉移多以托盤為載體。而電商的物流則需要應付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同時在目前以人工作業為主的前提下,必須以專門的存儲區來提高存儲利用率;專門的揀貨區提高揀選效率(配以輕型貨架為主,平面托盤庫位補充。)

為何越來越多企業選擇第三方倉儲?

最後我們所看到的倉庫佈局、輔助器械都有很大差異。傳統倉庫品類的ABC分類基本穩定,產品足夠成熟,所以其存儲方位大致確定。電商物流則由於多種組合和空間壓縮讓ABC分類極具動態性,所以這種常用方式(分類存儲)變得很難上手,亞馬遜的隨機存儲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困境。

2、揀貨方式

概括來講:傳統物流出庫批量大,可以用叉車直接揀貨,在衡量揀貨效率時多以箱數(原包裝箱)為主要單位,而電商需要以規模製勝,品種繁多,但數量多為個位數,甚至多為一件兩件,揀貨時一個訂單顯然不足以摘果,需要統籌考慮以波次為單位,邊摘果邊播種,這種精細是無法駕駛叉車類似的粗糙工具完成的。

①數量級大,小小改變但收穫或許頗豐。

②電商的揀貨建立科學的流程,就能大大保證高效率。

③其複雜性更高,比起傳統倉儲作業,這裡更要強調其系統性優化思想。

3、出庫複核

傳統出庫的複核程序重要,但基本上基於數量清點,以及零頭箱,以及品種校驗,也多為人工單獨可以完成,而電商的複核幾乎是重新清點,通過電子設備終端一一完成校驗。

4、包裝

傳統物流自從運出工廠後包裝一般不需要再行調整,所以傳統物流沒有明顯的包裝線,其包裝的起因是加固或安全;而電商物流則因為商品經過重組,“新產品”則處於無包裝狀態,電商倉庫包裝線則需要有設計包裝能力,並進行響應操作,需要根據不同的商品特徵,在成本時間的約束下,研製包裝方案,保證在途貨物的安全。這點上,包裝環節是倉儲物流其中又一最具專業性和行業技術含量的一環。

5、盤點

傳統物流的盤點定期進行,由於沒有強系統約束,盤點也成為庫存管理或者問題暴漏的重要手段。傳統物流可以停止運作進行盤點,而電商物流則能提供24小時的服務一直讓倉庫處於運轉中。

電商物流所有操作都是成體系,可複製的,行業內各企業管理差異不大,而傳統物流的各企業差異很大,但是在通訊行業的倉儲上,拆箱分揀的作業依然存在很大,也有使用RFID的,不過比較少,個人感覺傳統物流特別是零售店的配送網絡跟電商物流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