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多措並舉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金羊網訊 記者丁玲 孫晶報道:廣州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再發力。近日,廣州市工信局展開高質量發展深度調研活動,記者獲悉,目前,廣州90%以上的市場主體、80%以上的新增就業、70%以上的創新成果、40%以上的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稅收由中小民營企業貢獻。調研中,多家企業用切身經歷分析了廣州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15日,廣州還將舉辦“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暨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繼續深入探討相關話題。

打造政策服務閉環,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研發

為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廣州持續推出利好政策。

今年8月,廣州印發實施“民營經濟20條(修訂版)。政策包括暢通民間投資渠道、支持民營實體經濟發展、促進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扶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政務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等六個方面20條71項政策措施,其中45個政策點是新增條款。

在調研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粘慧青向記者介紹了核心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的全自動生物質譜檢測系統CMI-1600。該儀器是禾信質譜在數十年質譜研發的基礎上耗時4年打造的一款應用於臨床微生物鑑定、蛋白多肽分析以及核酸分型檢測等多個方面的生物質譜儀。

“這款儀器在產品性能方面已經達到國際同類儀器的水平,並且在價格和服務方面都更有優勢。一臺進口儀器的產品定價在300多萬,而禾信的價格在200多萬。按每年進口一百臺的體量來計算,禾信將為國家節省上億元。”粘慧青說道。

禾信儀器總經辦主任蔣米仁向記者表示,公司自2004年成立開始就一直在做研發,質譜儀器作為研發週期長、需要科研經費高度投入的行業,無論是廣州市科技局還是黃埔區科技局都給予了禾信很大的支持;另外,在營商環境方面,廣州先後出臺的“民營經濟十條”、“民營經濟20條”等都對禾信這樣需要大量投入的企業非常利好。

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紓解民營企業上市困難

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廣州也在發力。

廣州市於今年印發實施《關於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實施意見》,並組織140多家企業赴上交所和深交所交流,其中8家企業申報科創板獲受理。另外還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民營上市公司併購紓困基金,通過股權收購、增資擴股等方式紓解民營企業上市困難。

今年以來,一批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廣州市新增民營上市企業11家,方邦電子成為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之一。截至2019年10月25日,廣州市境內外上市民營企業已達129家。

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莊欣美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2014年首次嘗試申請上市到正式登陸A股,丸美用了五年時間。上市過程中面臨很多困難,為此,廣州市相關部門對丸美提供了相關的專業幫助。助力丸美成功上市,三個月後,丸美市值便超300億元。

政策引導產業園區規範建設,營造中小企業發展優質載體

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升級產業園區是重要手段。

數據顯示,2018年廣州市有運營主體產業園區合計超過360個,入駐企業超過9000家,入園人數超過100萬人。其中入駐企業超過70%是中小民營企業,產業園區已經成為中小企業培育和孵化的重要載體。

但由於早期產業園區並未有產業集聚的意識,多為綜合性產業園區,且運營商僅為企業提供辦公場所以及簡單的物業管理服務,導致企業發展服務十分薄弱。

廣州產業園區協會秘書長羅明如向記者表示,為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廣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範園區發展,促進載體和產業融合。為解決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用地需求,廣州市出臺了M0產業用地政策。為了形成產業鏈集聚,政府通過提質增效園政策,鼓勵園區明確產業發展規劃,建設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成立產業聯盟,引進產業發展基金,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形成一個閉環的產業生態圈。

另外,為打通中小微企業服務“最後一公里”、完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廣州市工信局於還於今年8月認定了首批100家中小企業服務站。今年起服務站將深入到廣州創投小鎮等中小微企業集聚區,預計每年將開展超過1000場個性化和專業化服務活動,為上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屆時將基本形成全市覆蓋、功能完善、資源共享、運作規範的中小微企業 “市、區、集聚區(商協會)”三級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