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ProWine上,我們發現了中國葡萄酒向上的三大動力

在今年的ProWine上,我們發現了中國葡萄酒向上的三大動力

風土優勢之上,國產葡萄酒該去向何方?

文 | 雲酒團隊

身處調整優化期,行業格局生變,幾乎所有圈內人都想知道:中國葡萄酒將朝什麼方向發展,其進一步發展的內在動力又是什麼?

11月12-14日,ProWine China2019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亮相。作為中國領先的國際葡萄酒和烈酒展覽會,每年的ProWine China都是對中國葡萄酒市場的一次透視。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深入到酒商、消費者中間,讓人們更加確切地瞭解行業現狀。

今年的展會上,除了中國葡萄酒展商的聚集、論壇與大師班活動,還有不少新的亮點,比如產區概念深入推廣,名優酒莊抱團亮相,更加關注消費者需求等。透過這些現象,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中國葡萄酒向上發展的新動力。

產區特色日益清晰

“寧夏葡萄酒產區光照充足,比波爾多產區年日照時間多出300多小時,在葡萄種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秦皇島產區氣候適宜,臨近北京,長期作為北京的避暑勝地,在發展葡萄酒釀酒產業的同時適合發展葡萄酒旅遊。”

“新疆天山北麓與法國波爾多產區、美國加州產區地處同緯度,其在空氣、日照、晝夜溫差等方面的優勢為釀造高品質葡萄酒打下基礎。”

在UCW向上中國葡萄酒展位上,中國知名葡萄酒顧問及釀酒師、北京農學院教授李德美通過產區大師班,向展商與觀眾展示了中國各大葡萄酒產區的優勢與特色。

在今年的ProWine上,我們發現了中國葡萄酒向上的三大動力

中國知名葡萄酒顧問及釀酒師、北京農學院教授李德美

實際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產區理念已經貫穿於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始終。在行業高端化趨勢下,產區價值日益凸顯。而隨著中國葡萄酒行業的轉型升級,國內知名葡萄酒產區的價值也在不斷放大。

以寧夏賀蘭山產區為例,截至2018年年底,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種植面積57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其具備的強大產區潛力,已經受到了國際葡萄酒行業的廣泛認可。

產區價值放大的同時,各產區的特色也在培育和形成當中。以懷來產區為例,當地特色葡萄品種為馬瑟蘭和龍眼,因此企業也開始在這兩個品種上樹立產區特色。

懷來產區葡萄酒局副局長李慧勇表示,接下來將對“馬瑟蘭起源於中國懷來產區”的概念進行大力推廣和傳播。龍眼則是我國70年代生產第一支幹型葡萄酒使用的葡萄品種,因其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所以懷來的葡萄酒企業也將著力研發生產。

除此之外,懷來產區企業在產品包裝設計上也越來越重視體現中國文化元素,將葡萄酒與本地的飲食文化結合,“讓消費者一眼認出這就是懷來產區生產的葡萄酒”。

李慧勇介紹,2017年起,懷來縣便制定了一湖三園的縣域空間發展佈局,其中第二圈層是以葡萄酒莊集群、溫泉為主體的文化旅遊創意區。目前懷來已聘請安永、IBM、奧美三家國際諮詢公司,從企業角度、政府角度、品牌體系及營銷戰略三個方面分別編制懷來縣葡萄酒產業提升戰略規劃,2019年年底即將出成果。

酒莊抱團,各顯神通

“中國葡萄酒雖然目前體量不大,但其增長空間巨大,且在未來一定會有所突破,只是所需的時間尚未可知,中國葡萄酒行業還有很長的探索之路要走。”歸普學院創始人、中國侍酒師大師呂楊表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葡萄酒產量達62.9萬千升,累計下降7.4%。2019年9月,中國葡萄酒產量為3.9萬千升,同比下降18.8%。此外,2019年1-9月中國葡萄酒產量達到30.3萬千升,累計下降10.4%。

面對葡萄酒行業產量與業績下滑的困境,探索國產葡萄酒新的增長點,成為行業重中之重。搶奪產區資源、佈局高端酒莊酒,成為葡萄酒企業的又一競爭賽道,張裕、長城等龍頭企業近年來也頻頻在酒莊建設上發力。

本次展會上,來自中國各個產區的15家優秀酒莊抱團亮相,向酒商與葡萄酒愛好者展示中國葡萄酒的多樣化優勢。

在今年的ProWine上,我們發現了中國葡萄酒向上的三大動力

從產品價格上看,多數酒莊已經形成完整的價格序列,從100元到1000元以上皆有佈局,不再囿於酒莊的定位而束縛銷售,已經能夠適應目前市場上的多樣化需求。

從銷售渠道上看,各家酒莊之間差異化特徵明顯。成立時間較長的酒莊如朗格斯酒莊,實行會員制銷售體系,開設專賣店,其產品並不進如常規流通渠道,更多以直銷形式呈現;成立時間較短的酒莊,在市場與渠道上則更為開放,如天塞酒莊,其產品銷售渠道包括高端餐飲酒店、電商平臺、大型商超等。

推廣方式上,文化輸出、體驗式營銷、文化旅遊等形式,成為國產酒莊擴大知名度與影響力的主要途徑。“中國的葡萄酒莊要與國外名莊酒同臺競爭,必須要有一個讓消費者記住的‘點’。比如消費者一聽到‘樓蘭’二字,就會聯想到神秘的西域文化,因此樓蘭酒莊要做的就是不斷加深消費者的這一初始印象,將壁畫、樓蘭古建築等元素融入包裝和酒款設計。”樓蘭酒莊古堡事業部總經理唐晴表示。

在今年的ProWine上,我們發現了中國葡萄酒向上的三大動力

隨著葡萄酒產業的日趨成熟,各產區各酒莊開始注重將文化旅遊、工業旅遊與釀酒產業相結合。朗格斯酒莊莊主周紅松表示,朗格斯酒莊未來的發展重點將是工業旅遊,目前已經形成固定的酒莊旅遊線路,未來2-3年計劃建成大型的文旅項目;天塞酒莊銷售總經理李春暉也表示,目前酒莊已經規劃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遊路線,帶動了酒莊酒的銷售。

終端消費需求多元化帶來新機遇

“中國葡萄酒在消費終端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以往消費者最先找的一直是波爾多的酒,但是近幾年開始慢慢轉向其他種類的酒,包括國產葡萄酒也能接受。”上海靜安香格里拉大酒店首席侍酒師王逢源表示。

當前,中國葡萄酒消費者呈現出年輕化、專業化等趨勢,80後、90後將成為主力消費群體,他們習慣網購,不僅追求口味,還追求顏值、文化、調性等更多產品附加值,多樣化、細分化的葡萄酒產品更具市場潛力。

在今年的ProWine上,我們發現了中國葡萄酒向上的三大動力

“國內葡萄酒與國外產區葡萄酒相比,潛在優勢在於創新力較強,敢於進行多種嘗試。”王逢源表示,目前同等價位的產品消費者仍偏向進口酒,因此價格較高的國產葡萄酒在終端比較難推廣,但如果是特徵突出、獨具特色的產品,往往會超越國外名酒,成為終端消費者的熱門選擇。

李德美也表示,中國產區與國外傳統產區相比更具有創新意識,目前中國的很多酒莊已經培育出了各自的特色葡萄品種,如懷來產區的龍眼、馬瑟蘭;蒲昌酒莊也自主培育了北醇,白羽等葡萄品種。

此外,為適應多元化需求,不少酒莊開始研發小眾化、個性化、定製化產品。如天塞酒莊的明星同名定製款,樓蘭酒莊的清華百年校慶定製款,朗格斯酒莊的會員定製款產品等,都成為企業開拓新市場的“爆款”。

可以說,在新的消費環境下,中國葡萄酒的市場突圍顯然更具挑戰性。在迎合消費趨向,積極尋求產品差異化的同時,更要注重風味口感和品質打造,而要保證產品質量,則需打造全產業鏈模式。尋求產業鏈上每一環節的創新,才是中國葡萄酒向上發展的內在動力。

你怎麼看國產葡萄酒的新變化?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