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這年薪20萬!乖,聽我的,去那家3000一個月的單位,穩定

最近有個很熱門的話題:爸媽眼中得體的工作。

媽,這年薪20萬!乖,聽我的,去那家3000一個月的單位,穩定

坦白講,高手都是在評論區的,很多人對父母的安排或者主張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花式吐槽,百花齊放。

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你月入過萬的時候,你媽會一直覺得不靠譜;假如兒子能考個公務員或事業編,或者弄個醫生、老師噹噹,就算一個月1000,你媽都會覺得很體面,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爸媽認為除了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其他都不是什麼“正經”工作。工作一律叫“打工的”

記憶猶新,高考結束填志願,老媽就問能不能進軍校,或者填報醫科院校、師範學校啥的,結果,我選擇了化工院校。相信這不是個例,這樣想法的父母太多了,上一輩的眼裡,無非就是這麼幾個體面的工作:公務員、教師、醫生、銀行員工……

媽,這年薪20萬!乖,聽我的,去那家3000一個月的單位,穩定

之前碰到一個碩士小姑娘,挺幹練的那種,被某家知名互聯網公司搶走當程序員,正式入職後年薪20萬。

但這小姑娘的爸爸媽媽死活不同意,非要女兒去安排好的事業單位做技術員,月薪3000。

小姑娘偷偷吐槽說,我感覺我不是親生的。

我對她說,你想多了,反而證明你絕對是親生的,因為在你爸媽眼裡,事業單位技術員的工作就是比你自己找的程序員工作要靠譜,並且還體面很多。

不穩定的工作,不等於就不是好工作

大部分人的父母眼中的得體工作,都有一個特別核心的評判標準:穩定。

打個比方,不管是公務員也好,教師也罷,或者是醫生。都是大家眼中的“鐵飯碗”,不管怎樣都是旱澇保收,不用為失業而犯愁。

上一輩子的父母,有一些人是“穩定工作”的受益人,更多的人呢是見證者。

有一哥們他家裡是做衣服的小店,他家對面就是鎮上的小學,隔壁就是醫院,算是鎮中心比較好的一個地段了,然後他們家住的那個小區裡面有不少人就是當老師或者醫生的。

他媽比較辛苦一些,經常要坐在店裡面忙著給客人做衣服,要麼就是忙著給大家介紹衣服的款式,總之一句話,就是閒不下來。

他媽媽比較和善,鄰居們很多時候喜歡聚集在那裡聊天啥的,其中有部分就是當老師或者醫生的。

所以,他媽媽對他的期望就是以後做個教師,或者醫生,工作穩定,而且不會向她那麼忙,一刻閒不下來,假期也特別多,更重要的是,還很體面,受人敬重。開句玩笑話,當你去菜市場去買菜的時候,賣菜阿姨會熱情的說:“哎,是周老師啊,等會多給你一點。”

而我高中畢業的小夥伴中,我印象中比較熟悉的幾個女生,都是做了,好多選擇了醫生、老師、銀行。有些人至今仍在一邊工作,一邊考公務員,深受父母的影響。

時代在變化,有很多新興的職業出現,但諸如公務員、教師、醫生、這些很穩定的工作仍被很多人視為“最佳選擇”。

這一點,我也是認同的。穩定的工作不是洪水猛獸,能擁有的話就不要輕易放棄。

但是,我想說的是:不穩定的工作,不等於就不是好工作。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這世界上也沒有絕對完美的好工作,成年人的工作裡面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我自己身邊不少做教師、醫生的朋友想辭職,羨慕我這種外資企業就職的,也小夥伴想從國企裡跳出來,因為乾的並不開心。然後,我有時候也在默默地羨慕著他們。

所謂的好工作,其實都是相對的。

個人感覺,能滿足你需求的工作,工作都不會太差。

你想要買房買車,生活壓力大,需要掙很多錢,那麼高薪的工作,能夠讓你快速成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就值得你去堅持。

你需要從事一份能給你內心帶來成就感的工作,那麼能讓你內心豐盈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即使很累,甚至不被人理解。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你感到迷茫時,在職業選擇困難時,靜下心來,問一下自己兩個問題:1、我想要什麼;2、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時候我們的父母並不是很瞭解這個世界,他們認為學計算機就是修電腦的,做物流就是送快遞的,工廠裡就是要倒班打工的,歸根結底,你得自己拿主意。

不要被一些傳統的思維束縛,也不要去別害怕工作不穩定,只要你真的有才華,肯努力,肯堅持,前路不會太糟糕。

加油,陌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