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油價到底是怎麼來的?(下)

宮崟鑾 文

何翔任 統籌

投稿郵箱 cheyoubao@126.com

昨天,咱們簡單介紹了中國原油和成品油市場化定價的開端:1998年,國家計委根據新加坡市場原油上個月的平均價格確定國內原油價格,每月一調。成品油則在此基礎上出臺一個國家指導價,國內成品油銷售企業可以自主在這個價格上下浮動5%。但是政策有了,並不代表接下來就一帆風順。(要說明的是,1998年提出了市場機制應當參考國外的原則,而直到2000年才正式開始參考新加坡油價。)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先出問題的是參考範圍,這只是一個小補丁,由於只參考新加坡一家不能完全代表世界油價,所以從2001年開始,國家將紐約和鹿特丹也加入參考範圍,在三家油價之中加權平均。另外,為了保持油價大體穩定,提出如果國際油價上下浮動幅度在5%至8%範圍內,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範圍時由國家發改委調整零售中準價。簡單來說,這一年的價格改革只是讓中國更加融入國際原油市場,總體而言並未有更大的更改。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然後到了2003年,國際原油開始了持續5年的價格增長,這輪漲價有很多原因,先是需求,整整5年間整個世界經濟都處於增長階段,旺盛的經濟發展刺激了原油需求,美國、中國、日本都出現了巨大的原油缺口。2003年,中國進口了9112萬噸原油,而到了2007年,中國進口了16317萬噸原油。一方面是快速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是供給不足,歐佩克當時的產能利用率逼近90%,要知道這樣的產能,基本上連給機器檢修的時間都很緊張。而即使開足馬力生產,油價還是在漲,迫不得已之下各國通過增加原油庫存緩衝油價風險,但庫存的增加又二次刺激油價,再加上伊拉克戰爭爆發。可以說2003年往後的油價無處不是漲價要素。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而為了應對油價風險,中國當時採取了發改委對國內油價進行宏觀調控的辦法,一方面,2003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50%,此後更是連年上漲,國內油價受國際油價影響很大。另一方面,當時國內的大多數工廠不具備應對如此劇烈上漲油價的能力。所以當時,國家採取部分國家補貼,部分油品生產企業承受的方式,緩解了國際油價對國內的影響。但是在當時,成品油定價機制已經出現了問題,一面是當時的成品油消費者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缺乏心理承受力,對當時油價形成機制瞭解不夠。另一方面,當時的油品生產企業承受了極大的國際市場壓力,為了保證供應,按照發改委的政策,從國外當月進口的原油卻要按照上個月的價格賣出。可以說當時的油品生產企業,成了一個“捱罵又吃虧”的角色。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這樣的政策一直持續到2009年,國家將原先一個月的調整時間改為22天,提出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做出這樣的更改是因為當時的國際油價大起大落,2008年7月以前,國際油價繼續高歌猛進,紐約市場WTI原油期貨價格由上年底的每桶96美元飆升至2008年7月3日的145.29美元,暴漲51.4%,至7月11日,WTI油價盤中創下了147.27美元的當時歷史最高紀錄。而之後的幾個月,隨著世界經濟發展不盡如人意,油價又開始暴跌,12月24日WTI現貨油價跌至32.35美元。而到了2009年,巴以戰爭重燃戰火,油價又短暫吊高。這種上上下下的油價讓發改委決定縮短價格更改時間。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另外,當時還首次提出了調控上限,如果油價高於每桶 80 美元時,開始扣減油企加工利潤,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 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 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之後的一次更改是在2013年,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步成熟和抗風險能力增強,發改委將22天的調價週期進一步縮短為10天,把4%的說法改為更具體的50元,即當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衝抵。增加了參考油價的種類,並規定特殊情形下,發改委國務院同意後,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之後就是到了最近一次調整的2016年,當時針對國際油價市場長期處於低谷,2015年末時甚至在36美元附近徘徊,國家設立了調控下限,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那這回油價低的時候是不是煉油企業就賺瘋了?也不是,此次政策調整還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調控下限時,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全部納入風險準備金,設立專項賬戶存儲,經國家批准後使用,主要用於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及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等方面。”錢還是進不了油企的腰包。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到了2016年之後,中國的油價基本上已經從過去“完全政府定價”變為了“部分參考國際市場、部分政府調控”的路子,而且油品經營企業也不斷放開,斯倫貝謝、殼牌等諸多外資、民資企業都進入了成品油領域。由此,在不久之前,政府才決定成品油價格走向完全市場化。而未來這樣的政策會給車友們帶來怎樣的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您知道吗,油价到底是怎么来的?(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