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把脈"中國經濟

2019年11月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東北財經大學

聯合主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9:新中國財經理論與實踐70年"在東北財經大學成功舉辦。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高校及媒體的200餘位嘉賓應邀出席了本次年會。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11月6日上午,會議在東北財經大學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開幕。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高培勇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黨組成員朱佳木研究員,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夏春玉教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教授,原內貿部黨組成員、總經濟師丁俊發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許憲春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所原所長金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研究員七位專家學者先後作了主旨演講。主旨演講由東北財經大學校長呂煒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研究員共同主持。遼寧省政協研究室主任張連波、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方紅星教授出席會議。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高培勇教授致辭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東北財經大學校長呂煒教授主持開幕式及主旨演講第一環節

高培勇致歡迎辭,他對過去70年中國財經理論對實踐支撐過程中的歷史邏輯進行總結,提出要從實質層面探究中國特色新型財經智庫是否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學理支撐和方法論支撐作用,並提出四個基本判斷:一是成功的財經實踐離不開背後成功的理論支撐;二是成功理論的原產地就在中國,而並非來源於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三是中國的成功背後必然有一系列根植於國情才能生成的特殊因素;四是中國的成功背後一定有我們做對了的經驗,需要我們將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概括。最後,高培勇強調,中國經濟學具有實踐性、全局性和專業性的特色,並提出進入新時代,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財經理論研究必須具備"時代性",一方面要契合時代主題,另一方面也要站在時代前沿,用新理論、新思想、新戰略從事新問題的研究。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黨組成員朱佳木研究員作主旨演講

朱佳木在題為"陳雲經濟思想的幾個要點"的主旨演講中,闡述了陳雲的財經思想和方法論。他表示,陳雲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為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出了傑出貢獻。他的經濟思想中核心的基本內容是超越時代的,他用鳥與籠子比喻市場與計劃的關係,指出"籠子"可大可小,可以跨省跨地區,甚至可以跨國跨洲,形象地揭示了處理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要義,對搞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夏春玉教授作主旨演講

夏春玉主旨演講題目為"商貿流通70年",對改革開放之前三十年和之後四十年的商貿流通發展進行了回顧。他提出,新時代的商貿物流應該思考如何實現新發展:一是流通產業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思考什麼是高質量發展,以及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學術與學科要思考如何進行整合與突破。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教授作主旨演講

王忠民主旨演講題目為"冬天裡的一把火:服務以及服務的服務",闡述了服務業在經濟下行時期的驚豔表現和發展規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內外複雜的經濟環境不確定增加,但也孕育一些機會。中美貿易摩擦始於貿易,終於服務,中國需要在服務貿易方面提升實力,應對競爭。數字化時代使得全部產業要素、生產和消費等環節相互關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改寫了生產和消費模式。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原內貿部黨組成員、總經濟師丁俊發研究員作主旨演講

丁俊發主旨演講題目為"供應鏈管理的歷史使命",闡述了供應鏈管理的時代背景、戰略內涵和創新模式。當前,供應鏈時代已經來臨,未來中國經濟出路之一是決戰供應鏈。供應鏈發展應從國家、產業、城市與區域、企業四個層面展開,企業供應鏈是基礎,產業、城市與區域供應鏈是重點,國家供應鏈是根本。數字供應鏈是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賦能供應鏈的創新模式,讓數據實現供應鏈可視化與在線決策,顛覆了傳統供應鏈的思維方式與運作模式。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與發展,中國企業供應鏈的數字化進程將不斷加快。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研究員主持主旨演講第二環節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國家統計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許憲春教授作主旨演講

許憲春主旨演講題目為"中國新經濟:作用、特徵和挑戰",他認為在創新發展理念和創新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新經濟正在中國迅速成長,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新經濟的快速成長在減緩傳統經濟的下行壓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預期,新經濟對未來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所原所長金碚研究員作主旨演講

金碚主旨演講題目為"關於中國財政貿易的理論思考",論述瞭如何以經濟學域觀分析範式看待貿易全球化、大國財政與中美貿易摩擦的關係。中國改革開放尤其是加入WTO以來的實踐表明,必須以新的理論範式來觀察全球化的新時代,要認識到世界並非唯一"常態",而是多"常態"域觀的。中美貿易摩擦的底層邏輯就是常態不是唯一的,應在深刻理解全球化的"全域時代"、區域發展和世界性域際關係的涵義變化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利益協調、多種制度銜接和多元文化相互理解,互學互鑑,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長何德旭研究員作主旨演講

何德旭主旨演講題目為"新中國金融70年:回顧與展望",對新中國金融七十年、改革開放四十餘年金融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回顧,並認為對金融的五個認識得到了深化:一是深化和拓展了對金融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要正確理解金融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二是深化了對金融的本質和運行規律的認識,金融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要發揮其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和作用;三是深化了對金融風險危害的認識,防範系統性風險是永恆的主體;四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金融的認識,中國的金融發展有其共性和一般性,也有中國的特殊性;五是深化了對金融改革必然性的認識,深化改革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是金融發展的動力,擴大開放是金融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下午三個平行會議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美團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新中國70年財政理論與實踐""新中國70年金融理論與實踐""新中國70年貿易經濟和服務經濟理論與實踐"三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互動交流。

年會期間,主旨演講和三個分論壇的30餘位嘉賓發言精彩紛呈,6位評議人點評深入透徹,相關觀點得到了與會學者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盛會!政經界、名校200餘位專家齊聚東北這所高校,

多年來,東北財經大學始終以高水平科研成果為導向,密切結合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及時追蹤經濟改革的前沿和動態,積極服務地方、區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研成果質量顯著提升,科研精品不斷湧現。自2009年以來學校連續10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數量名列遼寧省高校前列。學校是省內較早推動高校智庫建設的高校,承擔了一大批重大、重點科研項目、決策諮詢項目,部分決策諮詢研究報告所提出的可操作性對策建議,得到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批示,相關資政建議較好地轉化為管理者的決策或方案。

延伸閱讀:

迄今為止,"財經戰略年會"已成功舉辦了八屆,成為了彙集中國政經學界知名人士,共謀財經改革戰略,共議中國發展道路的年度學術盛會。在把脈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方向,引領中國財經研究前沿,為科學決策獻計建言,共繪中國財經發展藍圖等方面,具有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力。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東北財經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