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領域裡最傑出的兩個男人,一個李小龍,一個張國榮

每個時代都會有傑出人物,但是隻有真正體現出大眾審美並能引領潮流的藝術天才才能算是世紀傑出代表人物。李小龍把功夫和哲學融合進電影,開創了功夫片這個片種,打開了一條全新又充滿生機的電影領域。張國榮把舞臺與藝術納入電影,讓電影不只是又觀賞價值,借用電影傳遞他的思想和他的堅持。兩個人做的方向不一樣,但是取得驕人的成功都顯而易見,都是用心在做自己的事,把自己密切地融入到事業中。

李小龍的功夫哲學

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門》雖然非常成功,但是隻是算他在電影界的前期摸索的成果,只有後來的《猛龍過江》才算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讓他對電影拍攝有更清晰的表達。

電影領域裡最傑出的兩個男人,一個李小龍,一個張國榮

1972年的12月,李小龍自導自演的功夫電影《猛龍過江》一經上映,便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壓倒性的票房勝利。《猛龍過江》不僅加強了武術設計,還構塑了無與倫比的電影原聲,使其具備更豐富的層次內涵。其中Dragon Theme不僅為電影本身更為李小龍的傳奇人生定下了旋律基調,已成為最能代表這位功夫巨星的BGM之一。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顧嘉輝這個音樂才子。

意欲在鄒文懷麾下闖出另一番天地的顧嘉輝,巧遇剛剛返港著手大展拳腳的李小龍,兩人在鄒先生的引薦下一見如故,關於電影和音樂的理念也是一拍即合。從此,無比的默契讓Bruce與Joseph再加上“跟風大王”羅維與初出茅廬的苗可秀,四人共同成就了嘉禾電影公司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典組合。

顧嘉輝(Joseph Koo),1961年,去往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深造兩年,奠定良好的音樂基礎。1971年,顧嘉輝為功夫影星李小龍的武打片《唐山大兄》創作原聲帶專輯;1

986年,顧嘉輝為電影《英雄本色》主題曲《當年情》作曲,由張國榮演唱。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不同的時空維度裡李小龍和張國榮在顧嘉輝那裡相遇過。

顧嘉輝的音樂給李小龍的截拳道賦予了詩歌一樣的旋律,李小龍的武術精華更最大限度的成就了顧嘉輝的天才能力,讓他成為一代香港電影配樂大師。

李小龍不僅僅是一介武夫,他還是出色的哲學家、心理學家、作家、演員、社會學家和靈魂的探求者。他有著明確的人生追求,在生活的每個層面都力求完美,成為一個生活的藝術家。

在《猛龍過江》裡他把武術哲學融入電影,“在劇烈的運動中保持身體的平衡,從而能夠通過身體(武術)的藝術,盡忠的表達自己。”

在這部電影裡,無時不刻在展示他的恐懼。就像武術之於現在的電影技術,我們不需要真正的武術家來出演一部武俠電影,只要一個專業的演員就可以了。

現實的他也逃不開武學面臨的尷尬,他被自我懷疑糾纏著,被矛盾糾纏著。因為有了槍支,花費大半生的習武似乎都是白費的,甚至他的整個武術理念都有可能完全站不住腳,完全坍塌,所以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

他沒有選擇逃避面對困境,而是積極思考:武術的作用到底是什麼?猶如他在電影裡用自制的飛鏢戰勝槍支一樣,他最終還得出結論:武術是一種搏擊的技藝,是以傷害對方保存自己為基本前提的。武術也可以像其他運動一樣獲得榮譽,宣傳武道精神。

當然在表達自己理念的同時,他也不忘加入一些元素以增加影視收視點,比如幽默元素、懸疑色彩等,他的獨特創意無疑更加證明他是個全方位的天才。

李小龍把東方哲學融入武學,借電影把功夫宣傳到全世界。

電影領域裡最傑出的兩個男人,一個李小龍,一個張國榮

李小龍VS羅禮士成為功夫影史最經典的對決之一,這最終的對決只能是武術的對決而不是武術與冷兵器的對決。

李小龍說:“截拳道的終極意義,就是磨練人的意志,將人類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我想,他創建自己截拳道的初衷在這部影片中也是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了。他打破了武學藩籬卻又不得不進入另外一個武學藩籬,只不過他不斷在矛盾與恐懼中選擇迎刃而上。截拳道是李小龍哲學的一部分,而電影成為另外一種他表達自己的方式,他把武術和電影都借哲學轉彎上升到藝術高度,留下幾部傳世經典作品。

張國榮的電影藝術

瞭解張國榮的都知道,2000年他的“熱情演唱會”是他藝術表現的最高成就。但是,既然說電影領域就不得不拿他的電影來分析一番,我認為從藝術的眼光來看,他表達最好的電影有三部:《霸王別姬》《春光乍洩》《阿飛正傳》。

這裡我想用《霸王別姬》來分析下他的藝術表現。

張國榮在劇中飾演以為在舞臺上男扮女裝的京劇名角程蝶衣,性格執拗孤傲,心裡只裝得下京劇與師哥段小樓。倆人合演的《霸王別姬》(程蝶衣演旦角,段小樓演生角)譽滿京城,師兄二人也紅極一時,二人就此約定合演一輩子《霸王別姬》。

後來,師哥娶了妓女菊仙;為救師哥給日本人唱戲;文革時期被師哥拋棄;最後戲也唱不成,在師哥對戲的時候自盡在鍾愛的舞臺上,成全了一輩子演《霸王別姬》的“宿命”。

電影領域裡最傑出的兩個男人,一個李小龍,一個張國榮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句好可以簡單明瞭形容程蝶衣這一生。

張國榮成就了《霸王別姬》,把程蝶衣演活了,他也有些瘋魔了,入戲太深,出不了角色,說是演完《霸王別姬》他請全劇組吃飯,說世間再無程蝶衣,掩面而泣,不能自已。一個人的命運,在一部電影兩個小時左右中跌宕起伏,怎麼不叫人唏噓,怎能不叫人讚歎,怎能不叫人扼腕,世間再無程蝶衣。

陳凱歌表示張國榮是極端用功之人,《霸王別姬》開拍前他到北京生活了六個月,學習普通話和京劇身段,體重也減了十五磅。

可以說,他的完美藝術演繹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不斷努力和對角色的苛求上的,比如蝶衣戒菸一節,第一次拍完陳凱歌就說可以了,張國榮不滿意,要重拍一遍。連續拍了幾次之後,他砸玻璃砸得太狠結果把手指削去一塊肉,大家都很緊張,他笑著說沒關係,這一回終於拍好了。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霸王別姬》兼具史詩格局與文化內涵,在底蘊深厚的京劇藝術背景下,極具張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錯位及面臨災難時的多面性和豐富性,其中蘊含的人性的力量和演員們堪稱絕妙的表演征服了全世界的眾多電影觀眾。

這部影片1993年獲得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這是電影界的最高榮譽。

電影領域裡最傑出的兩個男人,一個李小龍,一個張國榮

張國榮創造時代的審美藝術,引領著一個時代的審美與品味,他用自己超前的藝術思想與藝術創造力將中國的華語娛樂引領亞洲,享譽世界。

連著他的自我認定也被冠以藝術魅力:“我行走江湖二十餘年,一路披荊斬棘,經歷無數艱難險阻,亦收穫無數。但是自始至終,我所追求和堅持的、在我而言最引以為豪和驕傲的,既非功名,亦非利祿,而是,我,張國榮,自始至終,都仍然是張國榮。”

張國榮在外國被提及的時候都會被冠以藝術家的身份,他的人生無論做什麼都好像在用藝術在表達,體現著一種出於塵外的美感。

歷史早已證明,領域之間相互聯繫的,沒有哪一個領域是能獨立存在的。如果要想突破原有的藩籬就得做出大膽的嘗試,打開領域限制主動聯繫其他領域作為思想創意的驅動力。

不論是李小龍的武術哲學,還是張國榮的舞臺藝術,都是把電影與其他領域結合從而產生的藝術表現,最終的成就也是有目可睹的。

只有不斷打開邊界才能跨越藩籬進入新的境界,創立出新的藝術領域。就像只有變化,才能永遠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