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職場上,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

有的人很輕鬆,偶爾跟同事聊聊八卦、玩玩手機、準時下班。

奇怪的是,待加薪升職的時候,永遠沒那些忙碌的人的份,反而是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一路高升。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曾經有一朋友小A,領導整天給他安排各種各樣的活,甚至取快遞、給客戶倒水這類的事,也要讓他做。終於有一天,該同事忍不住向領導抱怨:“什麼事都讓我做,真的忙不過來了”;

領導淡淡說了句:“能者多勞嘛,其他人也沒你能幹啊,你就辛苦一下了”。

小A氣得無語,只好辭職!

雖說“能者多勞”,但“多勞多得”的現象就很少了,這對多勞的人是不公平的。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為什麼“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勞多得”,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了?

主要有以下六種原因:

1、能者多勞、多勞多責

幹得多就意味著錯的多,反而不討好。職場沒有加減法,不是說你有功勞了,犯錯了就能功過相抵,你的功勞領導是記不住的,但你的錯誤他是不會忘記的。

曾經有一個在順豐工作的倉管員,兩個人值班,勤奮的人大包大攬,盡心盡責,把難乾的,重要的都幹完,也因為幹得多,除了一些小問題,被扣了很多業務分,被批評了很多次。

另一個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故意偷懶,因為沒幹啥事,所以沒出什麼錯,到年底評優的時候,他居然數據是最好看的,拿到了優秀員工。

是不是很不公平?但,這就是很多企業的現狀,也是職場的真相。

2、站在領導角度看,他負責支付工資,你負責幹活

領導認為,工資給你了,你就得乖乖幹活,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要這活有人能給他幹,能幹得好,至於其他人是不是閒著,對你是不是公平,這不是他要考慮的事情。

3、雖然事情做得到,但並不能帶來超額收益

對領導而言,做再多工作但沒有產生實際價值,如果讓你多得了,那其他人也會吵著要多得,他們可不會管你是不是多勞了!

4、“能者多勞”可以讓人立身職場,但並不代表能得到晉升

很多多勞的人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能力提升上,放在了多幹活上。

他們認為,踏實工作,只要能給出結果,領導怎麼想不重要。

反而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服務好領導上面,怎麼讓領導高興上面。這也就是“整天無所事事的人能夠一路高升”的原因。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5、多勞的老實人,不好意思提要求

職場上有句話叫:愛哭的孩子有奶吃。

有些時候,你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如果自己不能主動表達出來要得到獎勵的意願,領導怎麼會知道呢?

所以你要多彙報多請示,在合適時間提出來。職場中,大部分有機會是靠自己去主動爭取的,特別是加薪,沒有哪個老闆會主動找你說加薪的事。

6、陳舊的薪酬模式,壓制了員工的積極性

大部分企業,採用的是相對固定的薪酬模式,所以員工做好做壞一個樣,所以導致了能者多勞,但沒有多得,而偷懶的人卻因為阿諛奉承得到晉升,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員工可以得過且過,但是作為企業管理者,必須要警惕這種現象。

一個優秀員工,很快能找到另一家很優秀的公司,即便做一樣的工作,可能薪水至少漲30%,級別升一到兩級,職位高一級。

對於偷懶的員工呢?因為對自己沒信心,不敢跳槽,他們的最佳策略是:選擇慢速、但是保險的升級道路,留在公司

讓腳踏實地幹活的人心寒了,以後各個公司留下的都是鬥心眼的,你這公司也離倒閉不遠了。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所以,想要這種現象,必須從薪酬機制下功夫,打破吃大鍋飯的模式,建立起:

結果導向、效果付費、數據說話為原則的薪酬機制。

真正讓能幹事的人拿到更高的收入,讓低績效的人滾蛋。

那麼對於二線員工來說,怎麼設計他的薪酬績效機制?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想一下,

工廠給員工算計件工資和計時工資,哪個模式員工更積極?

答案是顯而易見,在計件工資下,員工的狀態要好得多,為了拿更多錢,很多時候都是自發加班,根本不需要工廠組織。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在計件模式下,員工能拿多少錢,取決於自己創造的結果,所以工作很努力,因為收入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付出就有回報的。

同樣,二線員工也可以這麼操作,採用PPV模式,來給二線算工資。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什麼是PPV薪酬模式?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以前臺文員為案例,她的PPV薪酬模式應該是怎樣?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首先,把她固定薪酬打破,重新規格,每一項工作,對應一個產值,完成了才可以得到:

  • 1、前臺工作項:1500元(每天約3小時)
  • 2、公司考勤工作項:200元(平均每天1小時,每月3日前出考勤表,無差錯無延遲)
  • 3、網絡客服項:400元(每天2小時,明確工作要求與標準-好評率、點擊率)
  • 4、公司積分運行項:300元(每天0.5小時,錄入分值、排名登記、快樂大會等)
  • 5、網絡產品銷售:按提成機制執行,賣出去公司產品有提成。
  • 6、公司辦公水電費:與去年同期對比,節約部分的10%(上線不得超過300元/月)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在導入了PPV模式後,前面說的這位前臺文員開始每天都忙起來了,下班時間也在工作。每月收入由過去固定的2000元漲到平均5000多元。

一年後,她被公司調到電商部擔任業務小主管,現在月薪已經過萬了。公司不僅保住了一名前臺文員,更將她培養成骨幹人才。

好的機制,就是在挖掘員工的才幹,釋放他的潛能,絕不浪費人才。

回到我們企業,PPV量化薪酬模式應該如何操作?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再舉個例子:

某個公司財務工資,在過去,基本都是拿著基本工資4000-5000,工作沒激勵,狀態出不來,還有離職念頭。

我給這個財務做了薪酬調整,把工資分為固定工資+PPV工資兩部分,P工資具體可拆分為多個P指標:

P1:按時完成內部經營報表,800元;

P2:按時子公司完成內部經營報表,400元;

P3:按時完成外部報表,200元;

P4:業務提成表,400元;

P5:完成員工工資表,240元;...

P6:完成考勤表:200元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財務PPV薪酬模式

這是她工作職責內的P工資,另外,還有跨部門的P工資:

  • 為HR部門提供優秀人才簡歷,只要入職得200/人,轉成得500/人;
  • 培訓新員工50元/次,每次不低於3小時;
  • 為市場部提供潛在客戶名單,只要成交可得業務提成的20%
  • 為採購提供精準供應商,簽訂合作合同,可根據供應商等級給P工資

對員工來說,得到了加薪,對企業來說,提高了人效,共贏的局面。

PPV模式的好處: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對企業老闆來說,做PPV模式有什麼價值?

職場最扯薪酬模式: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逼走

讓高績效者得高收入,這是績效思維的核心。

你給你員工吃草,你將迎來一群羊!你給你員工吃肉,你將迎來一群狼!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分享你的見解!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您加入我的圈子,每天分享更多薪酬績效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