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之約|老兵用殘缺手臂撫摸戰友墓碑:我來看你了

蕭瑟的秋風,滿地的殘葉,周圍一片寂寥空曠……

一座墓碑靜靜地矗立在此,這是烈士袁育民的墓碑。

如今已過天命之年的彭家平涕淚縱橫地看著墓碑上那個年輕而熟悉的面龐,輕撫著紀念碑上篆刻的行行文字,記憶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個盛夏……

“風華正茂的我們,從軍報國!”

一九八三年的盛夏,彭家平和袁育民懷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闊步走出大學校門,邁入了軍校營門,兩個志趣相投的年輕人相聚到了一起。

不久,南疆前線發生戰事的消息傳來,在軍校的兩人遞交了請戰書,主動申請前往一線。

在前線陣地的震天炮火中,兩人作戰英勇並數次得到嘉獎。因表現出色,兩人在艱苦的陣地上光榮入了黨,在鮮豔的黨旗前莊嚴地宣誓:我是黨的一員,我將為黨的事業付出一切,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永不叛黨!

1984年12月31日,這是一個彭家平永生難忘的日子。當全國人民沉浸在一派祥和的節日氛圍中時,老山前線某營指揮所裡,袁育民又一次主動向首長請戰。

臨行前,他對彭家平說:“如果我‘光榮了’,請把我的行李給帶隊幹部,幫我對我爹孃說句對不起。”轉身就義無反顧地帶著兩名戰士衝向了被炮火映紅的老山主峰。

這一去,便沒能再回來,臨行前戰友的話仍在耳,來不及悲痛的彭家平在戰鬥的另一戰線因搶救戰友不慎觸雷,斷了左腳與右手,雙眼也近乎失明,昏迷了八天八夜,最終靠著頑強的意志與戰友捐獻的6400cc血液硬挺了過來。

“翻山越嶺,我終於來看你了……”

戰後的彭家平回到家鄉,裝上了義肢,戴上了厚如瓶底的眼鏡,以一名戰士的姿態與生活中的困難抗爭著。

生活漸漸迴歸平靜,在無數個深夜裡,彭家平都會拿出當年倆人的合照感慨萬分,他始終沒有忘記與戰友的約定,輾轉時日,終於打聽到了袁育民家的具體地址。

彭家平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趁著自己還看得見,去看一眼袁育民。在一個秋日,他穿戴好假肢,不遠千里踏上了弔唁戰友的路途……

通過好心人士與戰友的指引陪伴,彭家平來到袁育民烈士的家中。彭家平見到了袁育民的父母,老人已是耄耋之年,身體還算硬朗,得知兒子的戰友前來探望,他們很高興,握住彭家平的手久久沒有鬆開。

三十年之約|老兵用殘缺手臂撫摸戰友墓碑:我來看你了

▲祭奠烈士

大家來到了袁育民烈士的墓前。聽老人說,當年兒子犧牲前為了不暴露目標,用最後一點力氣向戰友打了個手勢,示意停止救援,他為了勝利燃盡了最後一滴鮮血。當袁育民犧牲的事蹟傳回家鄉,縣政府為他建立了高大的紀念碑,省委教科部也發出通知,號召全省高校開展向袁育民烈士學習的活動。

“下一代會帶著我們的榮譽繼續戰鬥下去……”

彭家平在曾經朝夕相處的戰友墓碑前,整理好軍裝,用那殘臂向戰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三十年之約|老兵用殘缺手臂撫摸戰友墓碑:我來看你了

▲彭家平向烈士敬軍禮

這麼多年,這個如同鋼鐵般堅強的戰士,面對傷殘帶來的不便,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從未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怯懦。但此刻,他像孩子一樣痛哭流涕,壓抑在心中三十多年來的情感瞬間湧上心頭,那是對於戰友深深地思念啊!

3炷香敬完,彭家平輕撫著戰友的遺像,久久不願離去:“育民啊,你當年交代我的事情,我都辦到了,你可以安息了。可惜你連87式軍裝都沒穿上啊,今天我把07式軍裝穿過來了,你好好看看,部隊在發展,軍隊在進步,我們的犧牲是值得的。你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你的精神我們一定會傳承下去,我把我的兒子也送去了部隊,現在我們把接力棒交給下一代了,他會帶著我們的榮譽繼續戰鬥下去的......”

歲月之水能穿石,卻不能忘懷那段崢嶸的時光;

時光之沙能磨去少年的稜角,卻無法模糊那些硝煙瀰漫的記憶。

英雄的軀體雖然倒下了,卻樹起了熱血男兒以身許國的豐碑。

根植在老兵靈魂深處的紅色基因從未斷續,如今正以血脈相承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賡續流傳。

臨走前,彭家平回頭看了一眼戰友墓地的方向,斜陽下,那座紀念碑顯得愈加高大挺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