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最近斷斷續續的看了《燃點》這部電影,準確的說應該是一部創業的記錄片吧,在影院也上映了一段時間,但沒有趕上,沒想到在頭條上看完了。

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電影講述的其實是一些相較於我們來說,還是比較大的一些創業型的企業發生的故事,其實,除了打點雞血,並不覺得對大多數創業者有幫助,但是,在創業的路上,創業者的苦辣酸甜一定都是有的,所以,也想說說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老闞,一位輕創業者,不喜歡說什麼大道理,更喜歡沏一壺茶,用接地氣的話和你坐下來邊喝邊聊,我覺得創業的人都是比較直接一點的人,很少有人喜歡廢話,說那麼多,不如直接幹。

創業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創業最大的挑戰正是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正是因為喜歡這樣的感覺,所以才會一直在創業的路上奔走著。

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簡單的自我介紹結束,再說說我在創業路上的一點心得吧,先談兩個理念。

第一個理念,是我自己實操總結出來的,並且在不停的踐行。

第二個理念,萬能的銷售額公式。這個最底層的賺錢公式,被無數人在無數場合提起。我也在極致的踐行這個公式。

先來看第一個理念。

我認為:一家公司應該有三種角色。

第一種角色,產品公司。

第二種角色,媒體公司。

第三種角色,教育公司。

不解釋這三個角色,我用兩個案例來說明下。

案例一、有一家在知識付費領域深耕多年,擁有著豐富的行業經驗的公司。

他們的產品是什麼?

他們主要為知識付費從業者提供課程系統梳理與定位設計、課程包裝、課程詳情頁與目錄的設計優化、課程錄製與後期剪輯、課程售賣方案制定等服務!如果將網課看做一款產品的話,就牽扯到產品規劃與定位、產品的製作生產、產品的營銷方案搭建等環節。他們公司就是做這個環節,給從業者做服務,讓他們能夠製造更好的課程,能夠賣爆課程。

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在做服務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獲取客戶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用戶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他們有這樣的服務。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把公司做成媒體公司了,創始人站出來做IP,給自己公司賦能,帶去流量與品宣。

同時,在互聯網上用媒體的角度展現自己做服務的過程,做產品的環節等,同時展示創始人自己的價值觀和理念,從而能夠更好地連接到用戶。做完這一步後,缺乏問題用戶得到了一定的環節。因為做創始人IP,比單純做一個品牌要容易得多,也更加的有溫度。

在這個時候,他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還要教會很多用戶如何開發網課,然後在這些用戶群體中在漏斗篩選,給更加精準的用戶做服務。於是,他們就開始研發一門課程,教大家開發自己的賺錢網課。

從這個層面出發,他又算一家教育公司!

通過課程來教育課程,讓更多的潛在用戶瞭解到他們,並且通過課程信任他們,接受他們更多的理念和知識點。然後通過課程的專業度,再篩選出一部分的服務客戶。這樣一來,他們就活的很滋潤了。有教育產品作為入口,源源不斷的為公司帶來潛在客戶,還有一部分的利潤產生。同時,創始人IP的打造,讓更多潛在用戶瞭解到公司,瞭解到行業動態,瞭解到他們的服務專業度。

那基本上這樣沉澱下來的課程,最終選擇他們來做服務,就順理成章了!

案例二、一家專注於赴美醫療、生殖的公司

在和公司創始人交流時,按照三步走的戰略給他們進行了一個規劃。

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第一步,樹立公司的產品線。

這一塊他們做了很多年,已經非常的OK,只不過在細節上不停地優化迭代而已。

第二步,打造創始人IP。

開始講創始人故事,將他們的服務過程,展示美國的醫療資源,私人會所的服務等等,完整的展示創始人的生活與工作,在互聯網上進行傳播。

第三步,開發一款網課。

比如說名字叫《赴美生子之前必看的108個問題》,等包裝好之後,在幾個大的知識付費平臺上線。比如說荔枝微課,喜馬拉雅。很多開車一族在堵車的時候喜歡聽喜馬拉雅,這樣的課程,也能帶來不少的潛在用戶。

公司創始人出來站臺做IP,已經有非常大的榜樣存在了。格力的董明珠,小米的雷軍,他們為自己的公司帶去了非常大的流量和用戶!

這個時代,做個人品牌的速度要遠遠大於做公司品牌,而且個人比公司更有溫度,更有話題性。現在我遇到每一個做公司的朋友,我都會給他講這句話,

一定要早點出來做IP,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至於開微課,可以是公司的業務技能,也可以是行業形態等等。比如公司是做律師事務所的,那完全就可以開發法律方面的微課。這樣的微課,不僅能夠帶來一份額外的收入,關鍵是能夠增加律師事務所的名氣,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戶!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理念,萬能的賺錢公式: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戶價值。

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看著非常簡單的公式,但是真正在極致執行的,並不是太多。

我們將公式拆開來看,這個乘法公式,每一個環節只要都提高一個點,銷售額就會翻幾倍。我們用實際數字來展示一下。

比如說,一家公司,有100個客戶,轉化率為5%,客戶價值為1000元,那我們來計算下銷售額。

銷售額=100✖️5%✖️1000元=5000元。

OK,我們將每一個環節都提高一點呢,我們再來看下銷售額。比如說,有200個客戶,轉化率為6%,客戶價值提升到1500元,我們再來計算下。

銷售額=200✖️6%✖️1500=18000元。

我們看到,只是每一個數字提高了一點而已,但是銷售額卻翻了三倍多!

既然這樣,為了提高銷售額,我們就圍繞著這三個環節不停地優化。

比如說流量端,我們不停地放大流量,每天固定增長客戶,並且儲存在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裡面,慢慢的養著。

可以這樣說吧,哪怕其他兩個環節沒辦法提升,單純的提高流量都能提高銷售額!

再來看轉化率環節。轉化率環節牽扯的因素比較多,我把它分為售前,售中和售後,這三個環節又是很多細節組成。

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比如售前的信任背書、品牌力量,成交誘餌等等;售中就是具體的銷售環節,牽扯到成交話術的設計,銷售員對產品的熟悉度,情商的高低等等環節;售後,是對老用戶的維護與持續的價值輸出。

如果想提高轉化率,就把轉化率拆解開來,然後去優化每一個細節,不停地完善,轉化率就會明顯的提升。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客戶終身價值!

售後服務做得好,會直接影響到客戶的復購與口碑轉介紹。有時候,一個老客戶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十個新客戶。

以上的三個環節,有兩個因素要說一下。

好的產品,自帶流量和轉化率,而且復購率非常高。所以,產品第一!

創始人的個人品牌,可以帶來流量,而且對轉化率提升也有非常大的提高,同時因為IP屬性越強,客戶的黏性越高。

倒退一步說過:打造個人IP,也是打造爆款產品的過程。

而且,創始人做IP還有個好處,就是會給公司帶來很多的資源,也能在公司倒閉之後迅速的重新起家。

之前聽到的一個故事,一個比較大的IP,離婚時將財產全部給了老婆,自己淨身出戶,但因為他有極強的IP,有非常多的粉絲群體,所以很快就再次積累了豐厚的身家。

那,如果把這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來運用呢?

銷售額的每一個環節,用媒體的思維、用爆品思維、用教育思維,都能夠得到提高。

開公司就是為了賺錢,就是為了利潤!

因為只有更多的利潤才能夠養活公司,養活員工,才能夠去追求更大的情懷和夢想。否則,一切都是扯淡!

那麼,從一開始,我們就圍繞著賺錢這件事情吧,比如說極致踐行提高銷售額。

只有銷售額不停地提高,同時把成本優化到最低,公司每天都有現金流進賬,才是最穩定的發展方向。

創業,不談情懷,不談夢想,務實的談談如何提高銷售額!

創業,談那麼多大而空的情懷和夢想有何用,還是談談如何賺錢吧

如果你正經營著企業,是一箇中小微企業的創始人,或者正準備創業,可以認真的琢磨下這兩個概念。

覺得有啟發,給我點個贊!我是老闞,創業路上,期待遇見更優秀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