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該把藝術教育“扶正”了

是時候該把藝術教育“扶正”了

在中國古漢語中,藝是種植,術是技能、活動,因此藝術的原始含義是種植活動。也正是藝術的種植本性,使其作為審美教育成為可能。

長期以來,藝術教育佔據著低齡兒童教育市場的“半壁”江山。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近年還湧現出了VIP陪練、美術寶這類在線藝術培訓機構。那麼藝術考級的吸引力在哪裡,是否與中小學升學、擇校掛鉤?學校或者家長們該如何平衡孩子藝術教育與文化課的關係。

是时候该把艺术教育“扶正”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今藝術教育在低齡兒童教育市場火熱,得益於社會教育環境的改善,很多地方也將藝術方面的成績與升學擇校掛鉤起來,雖然沒有統一的步伐來消除原來對藝術教育的“偏見”,但已然有了非常大的改觀。

藝術的作用更多的是給孩子提供一種思維方式,讓孩子能夠多角度認識生活,認識世界。同樣,認識的過程也是一種思考,這個過程對於陶冶孩子情操,培養美好品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我們也看到,在政策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我國藝術教育發展迅速,數據顯示,近87%的中小學生接受了藝術教育,65%的學生參加了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學習和掌握了藝術技能;到2018年,美育人數達到了50%。雙方已達到71.7萬人。在2018年《中國家庭素質教育消費者報告》中,兒童藝術教育以44.72%的比例佔據家庭教育消費的首位。近70%的家長認為孩子在3-6歲時就有必要開始藝術教育。

在這樣一種巨大需求的催生下,各類藝術輔導機構應運而生。

藝術教育逐漸獲得家長青睞,但是這種轉變更多的是帶有某種功利傾向,家長們儼然把藝術教育當成孩子“成龍成鳳”的另一條備用途徑。

這就導致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培養進入一種誤區。比如,有的父母隨波逐流,看別的孩子學什麼,自己也不顧孩子的意願,給孩子報班;有的父母認為藝術教育年齡越小越好,所以想早早培養孩子特長,早早報了班;有的父母以自己的想法為主,忽略孩子的需求,強行要求孩子去堅持;有的父母不顧孩子的壓力,給孩子報多個興趣班,逼迫孩子全面發展......

是时候该把艺术教育“扶正”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父母的一意孤行加上培訓機構的推波助瀾,加諸孩子身上的就不是藝術教育,而是家長的意志了。而這樣的一番折騰後,很可能讓孩子對所謂的“藝術”失去興趣。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明白,藝術教育的前提是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我們誰都不能代替孩子做主,若父母代替孩子做選擇,等於就忽視了藝術本身的特點。

對於家庭來說,藝術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悅化。

但藝術教育必須要以文化兜底。如果我們的藝術教育被限制在知識性傳授和形式分析,使藝術教育僅僅停留在表層的技術性認知,那我們也只能培養出一些技藝性的專業人才,不會培養出藝術家。同樣,這樣的教育也很難讓孩子得到對藝術深層的理解和認識。

藝術教育的過程是“文而化之”的過程。如果輕文化和重技藝,那麼文化素養的缺乏就會成為藝術教育前進的障礙,以至於藝術教育蛻變為無水之源。

所以,在把藝術教育“扶正”的同時,也要解決整體教育的功利過度問題,也就是說要改變以功利心態引發的對藝術教育的重視。同時,培養更多具有文化素養的藝術人才到教育隊伍,這樣才能確保藝術教育的“扶正”才是正向的,有意義的,才能真正確保藝術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功用。

是时候该把艺术教育“扶正”了

是时候该把艺术教育“扶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