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有個藻苲澱,澱南有座“抗稅亭”,民國時當地農民集資修建


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安州鎮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安州北門原甕城內的這個六角亭子名叫“抗稅亭”,是1925年當地葦民為紀念抗葦蓆稅勝利而修建的。如今,古城的北城牆以及城門都不在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抗稅亭”仍在,靜靜地敘說一段久遠的歷史。

白洋淀藻苲澱南側的安州鎮與新安鎮合一產生了安新縣,當然,安新縣現在包含9鎮3鄉12個鄉鎮。千百年來,當地人民依靠澱裡生長的蘆葦,編織葦蓆等日用品銷售是主要收入之一。

1925年4月,安新鄉紳陳起和曲堤村潘希福等人賄通官府,同天津育奉軍師長李景林秘密商定,以充軍餉為名,破除清代免徵安州葦稅例則,強行向安新人民徵收葦蓆稅,橫徵暴斂,激起了民憤。

為了抵抗“苛政猛於虎”這種不公平,安州老百姓團結起來到縣政府請願,與惡勢力作鬥,痛打陳起,潘希福畏懼潛逃爭。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時任縣長王聲不得不答應免徵席葦稅。

抗爭取得勝利後,歡欣鼓舞的百姓在安州城的北門建起這座六角形的抗稅亭,紀念這次反壓迫的勝利。抗稅亭立柱上原有安州清末民初名士人稱“潘翰林”的潘齡皋撰寫的楹聯“賜福不聞寬大令,締苛猶存好生心”,現已不復存在。

抗稅亭的中央立有一石碑,正面刻有安州人民抗葦蓆稅鬥爭的經過,背面鐫刻有各村捐款修碑人的姓名和捐款數額。

目前,抗稅亭結構基本良好,立柱稍有開裂,油漆彩畫有些脫落,石碑上面有不少劃痕、煙燻等,碑文多處難以辨識。【《瑞視覺》發佈的照片,全部是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簽約攝影師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盜用必究!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