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件小事,老婆為啥一直責罵我?”“是你不懂一個道理”

​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明明是件小事,老婆為啥一直責罵我?”“是你不懂一個道理”

回去吃飯時,遇到老媽罵老爸。原因是老媽熬在電飯鍋裡的藥幹了,而這個電飯鍋,就放在客廳,放在老爸的身邊。

老爸一個上午,一直坐在客廳看電視。所以這個熬藥的任務,是我媽交給他的。結果他看守不力,藥完全乾了。

我媽責罵的意思是:我一上午做家務,做飯,洗衣,還出去搬了東西,你啥忙不幫,讓你守個藥,你還給熬幹了!

這個責怪,其實合情合理,還沒什麼不對,要是我爸認錯,可能也就平息了,再加水繼續熬就是。

我也趕緊打圓場說:“沒事沒事,藥熬幹了,表示病也好了,不用吃了……”

可是我爸不服氣,先是還嘴說:“第一次我說差不多,你非要讓我再熬一會!”

我媽怒了:“讓你再熬一會,你就得盯著守著看著啊,誰讓你走神不專心了。”

我爸繼續還嘴:“那還有人一下不走神的啊!”

好吧,直接把我媽惹得更火了,接下來的責罵,就不光是藥被熬幹這件事了。

而是我爸天天一看電視就啥都忘記了,一點也不管家裡的事,啥都是她做,交代一點小事也不負責也辦不好,還理由藉口多多……

“明明是件小事,老婆為啥一直責罵我?”“是你不懂一個道理”

這一指責,可就連帶出來許多平時積累的不愉快,我爸還想還嘴,我只能一直示意他別出聲,不然我媽更氣,指不定還得吵多久。

這個小事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我爸的態度,這也是他歷來面對我爸指責時的態度和習慣,每一次都不討好,只能惹來更多更久的指責。

因為他每次都不“認罪”不認錯,只辯解和找理由,當然,有時候,的確不全是他的錯,但是跟自己那個正在生氣的老婆講道理,不是自討沒趣,惹來更多疾風驟雨嗎?

直接服輸認錯道歉不是更輕鬆嗎?當然,還不是更輕鬆的問題,而是對自己更有利。

可惜的是,我爸並不懂這個道理,每次只會惹得我媽持續責罵,停不下來。

因為他越是辯解,我媽就越是火氣大,也沒辦法再就事論事,而是牽出更多舊事一起責罵。最後是兩個人都氣鼓鼓,都很委屈,完全就是兩敗俱傷。

這一點,讓我想起《知否》中的林小娘和她女兒,這對母女跟王大娘子的對比,就在於

前者懂得自責,懂得馬上認錯,後者卻要據理力爭。

然後結果就是前者馬上被原諒,後者惹得盛老爺吹鬍子瞪眼更生氣。優勢劣勢,一招就定了。

當然,這裡要學習的,只是林小娘她們這個認錯的態度,雖然她們是因為太有心計,並不是真的認錯,但是這招對於平息風波,還是很好用的。

“明明是件小事,老婆為啥一直責罵我?”“是你不懂一個道理”

以此原理類推,那些常常責備自己、反省自己、主動承認錯誤的人,往往更能得到他人的諒解理解和原諒。

而那些非要爭論對錯,辯解自己有原因的人,卻只會惹來對方更大的氣惱。

所以,若只是些家庭瑣事,只要不是什麼特別大的原則問題,特別是當你媳婦生氣要罵你怪你時,千萬別去爭論,辯解,找理由,找藉口,找證據。

哪怕真的不是你的錯,你這樣的態度,也沒什麼好處,只會自討苦吃。

況且你一旦被指責,說明自己多少還是有些問題的,又不是外人指責你,也不是承認了就要定罪伏法。

那麼承認錯誤又有什麼關係呢?承認錯誤了,媳婦不就不好意思再繼續指責你了嗎?

而且向自己媳婦承認錯誤,道歉或服軟,又不是什麼丟面子的事,哄都要哄得人家開心才能家庭和睦,還頂嘴還嘴找理由,不是自找更多不愉快嗎?

“明明是件小事,老婆為啥一直責罵我?”“是你不懂一個道理”

只能說,男人若不懂這個自責、勇於承認錯誤和反省的道理,就會招來女人更多嘮叨和責罵,因為你的態度,讓她更不舒服,更不高興了。

最後的那些責罵,可能就與事件無關,只有情緒了。

總之呢,夫妻相處是需要技巧的,技巧的源頭,應該出自愛和理解,如果愛她,在惹到她生氣時,就拿出好態度來。

不然你辯解爭辯贏了,好氣氛和好關係也被破壞了,完全是得不償失,自討沒趣,甚至讓女人討厭你,怨恨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