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安海,是蜚聲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古鎮,著名僑鄉與商都。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蘊藏浩若繁星的文物景觀、璀璨奪目的文化藝術,馳名中外的建築瑰寶、絢麗多姿的山光水色、出類拔萃的鄉賢名臣……

赤子鄉心故園情

安海是福建省的著名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華僑為數眾多。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晉江最早出洋的亦為安海人。

安海人耕海牧洋,闖蕩天下,造就了安海人胸懷四海、愛拼敢贏的精神特質,秉承了心繫鄉里,造福桑梓的優良風氣。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安海僑聯大廈

從萬商雲集的安海古港,到長盛百年的泉安公路,華僑色彩,隨著歷史的更迭,歷久彌新;華僑對故鄉的赤子之情,隨著時光的流失,越發濃重。

遍佈世界的華僑資源、代代相承的華僑精神,讓安海成為全國著名的僑鄉,“僑”成為安海一種文化、一項優勢、一大力量。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泉安公司溪海嶺線通車慶典

此行來到重換新顏的安海僑聯大廈,步入大廳,映入眼簾的一幅“華僑之家”書法大字,令人有歸家的溫馨親切感。

醒目的“華僑之家”四個大字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會長、晉江鄉賢施子清先生題寫的,其字跡蒼勁有力,似乎象徵著安海雄厚的華僑力量。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1938年-弘一法師到訪安海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五里橋東畔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五卅路

沿著大廳一側樓梯往上爬,牆上懸掛著安海鎮早期幀幀珍貴的歷史老照片。

安海鎮僑聯秘書陳榕誼告訴我們:“這70幅安海老照片,見證了百年來安海的變遷。佈置老照片的意義在於讓年輕的僑二代、僑三代對家鄉有歸屬感。”

為更好地凝聚和激發海內外“愛安海、建安海、興安海’的合力。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1924年-孫中山取道日本-陳清機

安海僑聯大廈分別設立菲律賓華僑館、香港同胞館、新加坡華僑館、澳門同胞館、僑界翹楚館等,通過整理收集安海鄉賢的貢獻資料、早期的僑批僑匯等一系列關乎鄉愁鄉情的物品,分別陳列於各個展館當中,讓參觀者感受到在安海這片故土上所萌生出的“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的家鄉情。

從古至今,安海慈善公益蔚然成風,安海鄉賢捐贈晉江慈善協會善款佔全市重要比重。當我們來到僑界翹楚展館,一位位華僑代表人士的事蹟令人讚歎不已。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泉安公路六角亭候車處

安平驕子、革命先驅為泉安公司創始人陳清機;

僑界翹楚、女中豪傑為安海醫院創建人倪端儀;

華教鬥士、世紀完人為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先驅沈慕羽;華裔將領、抗日功勳為菲律賓共和國功勳獎獲得者鄭永豐;

船運大鱷、開發先驅為黃加種;

經天緯地、樂育英才為菲律賓大學校友會理事長王經綸;

閩商翹楚、澳門精英為全國政協常委顏延齡;

香江精英、慈善世家為晉江市“慈善世家”施文博;

地產巨擘、慈善楷模為全國政協常委許健康;

閩商鉅子、慈善典範為養正中學校董會永遠名譽董事長陳永建;

恆和棟樑、寶輝領軍為澳門安海同鄉會永遠會長陳呈仁;

薪火相傳、開拓進取為連捷國際董事長許清流。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安海僑聯大廈

他們在革命抗戰、醫療、教育等方面博施濟眾,每一句稱號背後都有一段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奮鬥故事,也是後人對每一位鄉賢代表人士致以的崇敬之情。

令人暖心的是,無論走得多遠,他們心中時刻不忘“搖籃血跡”、“故國家園”。

時代雖在變,但安海籍鄉賢的赤子之心始終如一。只要有益於祖籍國、民族、家鄉的公益善事,無不鼎力而為、慷慨疏財,以僑資、僑力、僑智等多種方式,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無論是從民國時期陳清機發展實業、造橋鋪路、再到近年來安海成功商人們的捐款義舉,安平商人的慈善行為仍在續寫輝煌。

文化古鎮展新姿

安海歷代人文薈萃,揚名翰苑,蔚然可觀。唐代“始立鰲頭社”,學風蔚然起。朱熹對此地情有獨鍾,讚揚安海重教興學的風氣,稱之為“海濱鄒魯”。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為安海留存眾多的文物古蹟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海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其中國家級2處(安平橋、龍山寺);省級3處(石井書院、星塔、陳清機宅);晉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龍山寺

安海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8個,即國家級1個(安海端午“嗦囉嚏”習俗);泉州市級5個(安海土筍凍製作技藝、廬山國佛雕技藝、南音樂器製作技藝、什音、邰獅);晉江市級2個(南少林五祖拳、獅陣)。

這些安海元素鋪展出迷人的風俗畫卷。

在安海的各級文保單位中,以龍山寺安平橋為最,它們和三里街串聯起每個來安海遊玩的人們口中經典的“一日遊”。我們此行選擇先到龍山寺一覽千手觀音立像,其雕刻十分精美,且龍山寺香火遠播海內外,極具盛名;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五里橋

隨後,我們來到世界最長跨海梁式石橋——安平橋,感受一番疊砌石墩的特別和“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現實體驗感;最後,踏上市井文化濃厚的三里街,一條近百年的老街,撐起了安海的文化顏值。

在文化古鎮不僅要保護好文化古蹟,而且要延續好帶有顯著閩南文化特徵的安海習俗。

其中,元宵習俗歡樂祥和,古鎮人家燃點花燈,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如弄獅、舞龍、踩高蹺、唱南曲等;安平橋畔鬧端午聞名遐邇,全國遺風僅存的採蓮“嗦囉嚏”習俗、龍王巡境、驅邪納福,弘揚正氣;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嗦囉嚏”

“水上捉鴨”相傳始自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安海港操練水師,備受青少年喜愛;中秋博狀元餅、煮番薯芋祭祖、燒塔仔等民間習俗,為安海文化增添上地道的閩南風味。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水上捉鴨

安海不僅民間習俗多,風味小吃也多。歷史悠久,風味地道,最有名者要數土筍凍,其原料是海岸灘塗裡的星蟲,經過傳統技藝加工之後,味道鮮美可口。

菜粿、捆蹄、食珍糕、蓼花、麻棗、鹹粿、潤餅菜等特色小吃,亦廣受歡迎、聲名遠揚的一席“安海菜譜”。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安海捆蹄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安海土筍凍

安海現有省級以上社團機構會員超百人,層次之高,數量之多,在全國鎮級也屬少見。

安海在加快壯大經濟硬實力的同時,重視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力弘揚傳統民俗文化,推動安海端午、中秋、元宵民俗文化項目等申遺工作。

延續海絲文脈的同時,留住了海內外鄉親的鄉愁。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石井書院

如今安海不僅獲評“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更是海西重鎮。

其綜合經濟實力名列福建前茅,知名企業眾多,一系列名牌產品引領市場,成為“品牌之都”晉江的重要製造基地。

改革開放以後,無數閩商懷揣著集資的、華僑資助的幾千塊錢,開始了新一輪的拼搏。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陳清機故居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安海這片熱土上已經發展起了恆安集團、親親集團、盼盼集團、晉工機械、興業皮革等國內龍頭企業。

一橋一寺一街,多少人把安海的標籤停留在此。

「人文鄉土」僑鄉古鎮——安海

白塔

當走進市井文化濃厚的三里街,踏上安平橋,到龍山寺喝茶……其實,在安海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古鎮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受文化繼承人身上的堅持與堅守。

那些臥虎藏龍的安海人,那些熱心慈善的安海人,那些值得崇敬的安海人,使這片鄉土充滿著人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