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基因 放飛青春夢想——記湖南省寧鄉市第五高級中學的紅色教育之路

——記湖南省寧鄉市第五高級中學的紅色教育之路

一段歷史,可以照亮過去;一段歷史,也可以影響未來。追溯歷史,湖南省寧鄉市第五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寧鄉五中”)的前身是湖南私立宗一中學,始建於1944年。1946年,中共湖南省工委在這裡建立中共地下特別支部,是當時全省唯一設有黨組織的紅色學校,湯匊中是第一任校長。先後有周太暄、王野漁、何大群等地下黨員來該校任教,宣傳革命知識。三湘四水的仁人志士匯聚在此,長沙市寧鄉五中頓時成為了風雨中的一艘衝鋒舟。

賡續紅色基因 放飛青春夢想——記湖南省寧鄉市第五高級中學的紅色教育之路

寧鄉五中教學樓。

營造紅色氛圍培育正能量

在新時代,如何將這些紅色基因轉化為成就教師和教育學生的鞭策力,這是寧鄉五中人長期思考的問題。該校緊緊抓住校史文化的閃光點,結合中共黨史,針對師生中普遍存在的缺點、惰性或陋習,研發黨建校本教材,激勵師生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近兩年,該校重視黨建陣地建設,打造了紅色引領發展平臺,即裝修建設黨建活動中心、黨員活動室,定期開展民主生活會,堅持用時代精神把穩教師思想之舵;打造 “輝煌歷程、偉大成就、大美瀟湘、魅力星城、幸福寧鄉、青少年責任”黨建教育長廊,不斷更新每間教室裡的兩塊班級黨史展板,充分發揮外牆文化標語、電子顯示屏的作用,營造“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深厚的紅色學習氛圍;翻新紅色廣場,建設“紅心園”,通過宣傳紅色文化和時代精神,讓師生接受潤物無聲的優秀革命傳統的精神洗禮;學校團委開辦青少年道德講堂,定期對青年教師和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宣講。將黨旗、國旗懸掛進教室正前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班隊櫥窗,用厚重的黨史文化展現於學生生活、學習空間,形成人在紅色海洋之中,心在歷史回放之中,有效地推動黨史育人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補充精神之鈣、築牢信仰之基。

該校以“抓黨建帶團建促思建,抓黨風嚴師風促校風”為準則,依託時政、黨建活動等,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如《小貼士》《學黨史、聽黨話、跟黨走》《紅色故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信的表達》等,拍攝《我和我的祖國》獻禮五四青年節和新中國成立70週年,利用黨史思想課程、閱讀課程、大課間教育、青年思想政治培訓班、小紅帽社團等課程和活動載體,將學校紅色資源活用,浸潤師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提振精氣神。

日前,寧鄉市委書記周輝一行來該校調研紅色文化,認為寧鄉五中以黨史教育為抓手的教育理念,定位準確,方法得力,抓得主動有效,解決了為誰培養和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兩個問題。《人民日報》以《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報導了寧鄉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設的舉措,其中較長篇幅描述了寧鄉五中的紅色教育與成果,《中國教育報》又刊發了《黨史教育潤物無聲》,系統介紹寧鄉五中把黨史融入校園,把黨史帶進課堂的特色教育。

賡續紅色基因 放飛青春夢想——記湖南省寧鄉市第五高級中學的紅色教育之路

校長姜義軍。

強化隊伍建設 凝聚向心力

紅色精神是奮進的精神,是爭先創優的精神。領導班子是紅色精神的代表,必須成為激流奮進、爭先創優的代表。該校班子內部統一認識,制定了學校的發展目標與規劃,班子成員以紮實認真的態度落實每一項工作,在全校教職工心中樹立勤勉奮進的團隊形象,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和制度的推行得到了全體教職員工的支持。

凝聚向心力不能空喊口號,首先得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提高教師的獲得感。在過去的兩年裡,該校聚力創建,優化辦學品質,先後成功創建為“長沙市兩型創建示範校”、“長沙市家長學校”、“長沙市語言文字示範校”、“長沙市安全文明校園”,僅去年,該校榮膺市級以上榮譽近10項。“溈水春秋”欄目對寧鄉五中原址原貌與現況的介紹以及學校師生以校園為背景拍攝的《我和我的祖國》MV達60萬點擊量,讓老師們備感收穫。

教師的獲得感不止於學校的榮譽,還在於自己的榮譽和同事們的優秀。該校不僅在校內評優獎優,而且向外推優,讓閃光的榮譽振奮人心。班主任曹龍老師工作細緻用心,學生管理成效顯著,該校藉助媒體將其經驗向全市推介;劉興華主任工作紮實,敬業奉獻,該校積極推介,獲得了“湖南省優秀鄉村教師”榮譽;黃丹、嚴鳳嬌等多名老師獲得市級榮譽。老師們向優秀看齊,比紮實、比認真、比效率、比奉獻,校內形成了良好的爭先創優的氛圍。

走近教師,讓教師獲得歸屬感,這也是一種增強凝聚力的途徑。為了更好地瞭解老師們的需求,學校行政、班子成員每天到辦公室轉轉、聊聊,辦公桌、燒水壺壞了,及時更換;電腦、空調不工作了,及時維修;另一方面,該校經常性地開展教師活動,通過教代會、老教師座談會積極聽取老教師對學校的發展建議,通過重陽節登高、元旦茶話會、分年齡段教師讀書分享會、籃球賽、排球賽等活動,教師的歸屬感與日俱增。

年級主任因病住院,年級副主任頂上;班主任休假,副班主任操場、教室、寢室管理崗崗到位;藝術班教師教學任務重,學期中間任課教師調整,教師們爽快無怨言;教師因公因私外出,包乾組成員主動商量協調堵漏……該校全體教師發揚團隊精神,集中發力,再大的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賡續紅色基因 放飛青春夢想——記湖南省寧鄉市第五高級中學的紅色教育之路

弘揚傳統文化 增強自制力

該校校長姜義軍認為,當今農村青少年因家長陪伴較少,沒時間對孩子的書寫進行規範,即使是高中生了,還停留在橫不平豎不直的水平上,一個漢字的筆畫順序也弄不清。字如其人,寫出什麼樣的字就能看出是什麼樣的人。

中國人應該學會寫漢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人,形美以感目,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

既然是歷史傳統文化,就要弘揚,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們在學與練中感受愛國、愛民族、愛美的情懷。書法課堂上老師的展示、學生的臨帖成了常態,學校舉行的手抄報比賽、黑板報比賽、教室文化牆佈置推陳出新。

此外,學校成立了書法社團,為了彰顯書法特色,高一實行課程化,高二實行社團化,高三實行專業化,為了推動學校書法的發展,學校建立了書法專業教室,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立竿見影。在今年中小學生書法大賽中,學校獲得6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參賽與獲獎人數都位列全市之首。

該校學生處還有一手絕活: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不和他們講多少大道理,而是送到書法專業教室,在書法老師的指導下練字。練一兩個小時後,情況迥然不同,眉宇間那種放蕩不羈、驕橫傲慢、毫不在乎的神色蕩然無存,一種愧疚、自信寫在臉上。學生處就是這樣“體罰”的,學生願意接受,家長也無微詞,而學生的自覺性迅速提高。

學生社團活動風生水起,各種適合青少年成長的興趣小組敞開大門接納學生加入。不容懷疑,進入寧鄉五中的學生並不是個個目標明確,把心放在學習上,對於那些在教室坐不住的學生,鼓勵他們參加各種興趣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價值併為實現自身價值而努力。打球的、學畫的、剪紙的、泥雕的等等,只要有某方面的興趣,就可以大膽去嘗試,開發潛能。於是,就湧現了受國家教育部表彰的“誠信友善好少年”秦鑫,就有了“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喻壯,就有了被教育部關工委授予“陽光好少年主題教育示範學校”榮譽稱號……

相信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下,在寧鄉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這艘紅色衝鋒舟一定有著更加精彩的“明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