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山西運城,池神廟北京戲班在演戲,解縣關帝廟前坐著鬼子兵


運城歷史悠久,因境內鹽池產鹽,成為鹽運之城而得名,古稱河東,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便建都於此,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后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這些傳說都發生在這裡,也是張儀、荀子、廉頗、關羽、薛仁貴、王勃、王之渙、王維、楊玉環、柳宗元、呂洞賓、司馬光、關漢卿的故鄉。

正在鹽池中勞作的鹽工,他們將鹽水舀入高處的鹽田中,待日光暴曬後形成鹽粒,旁邊一身著長袍之人好像在監工。

運城的城樓門,層層疊疊的飛簷樓閣,氣度非凡,樓中還掛有一條橫幅:慶祝興亞新政。明顯的帶有日本侵略者的色彩,圖中只有城門內幾人行走。

直通城樓的運城街道,因為1938年3月運城被日軍攻佔,此時的商鋪都掛著日本膏藥旗,走在路上的人們垂頭喪氣,一片凋敝之景。

安邑縣城,一座石牌坊橫跨路中,右側一座高塔已不完整,安邑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都城,就建在離縣城東一里的地方,歷史積澱極其深厚。

安邑城內,據傳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最早的都城,片中的牌樓與閣樓,與街道中深深的車轍印,不知見證了多少代的風雲變幻,行人、小販,忙著各自的營生,倒也顯得熱鬧幾分。

運城鹽池的池神廟,建於唐代宗時公元777年,因有靈蹟而建,池神亦被賜封為“靈慶公”,此廟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千百年來歷代香火興旺,

池神殿內的中庭,在唐朝初建之後,歷代多有增改建,到清朝時為鼎盛,廟內建築古意盎然,柏樹之粗足見樹齡悠長。

舜帝彈琴的遺址,相傳舜帝曾巡視鹽池,觀看鹽民勞作,特地撫琴而歌,這邊是舜帝詠南風的由來,歌的內容為: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絳州的城門,前面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牌坊,春秋時期的晉文公在此定都。

運城城內的一處集市廣場,有幾個日本鬼子也混雜在人群中,篷子上還懸掛著各國國旗。

農曆六月時分,在運城池神廟舉行大祭活動,臺上是北京的梨園戲班正在演戲,各地百姓雲集,祈福之餘也順道觀戲。

農曆六月時分,在運城池神廟舉行大祭活動,臺上是北京的梨園戲班正在演戲,各地百姓雲集,祈福之餘也順道觀戲。

解縣是關羽的故里,建於此處的關帝廟被尊為中國武廟之祖,始建於隋開皇的公元589年,歷代均有重建,建國前歷經戰火,多處皆有損壞。圖中是舉辦關帝廟大祭典期間的景象,很刺眼的是一排日本鬼子坐在廟前,又是一段日寇侵華的歷史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