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召開是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的重大命題;時隔六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這個重大命題進一步書寫新的篇章,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充分反映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對於堅定“四個自信”,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確保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並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有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體現為“13個堅持”,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也是繼續推進各項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前提條件和有力保障。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第一條主要體現為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制度體系的顯著優勢,也是最大的優勢。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要有堅強的黨來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正確方向不斷前進。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第二條主要體現為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顯著優勢。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我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樣一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國曆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改進完善、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髮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離開了人民,我們就會一事無成。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才能無往而不勝,必須深刻認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第三條主要體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顯著優勢。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黨執政興國和人民幸福安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

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中國之所以能辦成許多國家辦不了的大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的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還有許多“雪山”“草地”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要征服,必須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做到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需要進一步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切實將這一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揮。

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文明悠久,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我們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確立了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為立國的根本原則之一,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歷史上真正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共同當家做了主人,開闢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係的新紀元。我國全力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獲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進步。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第六條主要體現為經濟制度和治理體系方面的顯著優勢。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入了憲法、黨章,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要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發揮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證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使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第七條主要體現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的顯著優勢。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成為時代變遷、社會變革的先導。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堅持守正創新,重點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反映時代精神、引領時代潮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第八條主要體現民生保障制度的顯著優勢。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要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努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入新時代,我們走上了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徵程。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充滿生機活力的顯著優勢。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這裡面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這一條,那就南轅北轍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社會主義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充滿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的顯著優勢。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標準落到實處。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突出政治標準,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幹部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努力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於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改進人才評價機制、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最大限度把廣大人才的報國情懷、奮鬥精神、創造活力激發出來。

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顯著優勢。第十一條主要體現為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領域的顯著優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必須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把新時代強軍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這是總結我們黨建軍治軍成功經驗、適應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發展變化、著眼於解決軍隊建設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國家安全的堅強後盾,軍事手段是實現偉大夢想的保底手段。把軍隊搞得更強大,這樣底氣才足、腰桿才硬。必須服從服務於黨的歷史使命,把握新時代國家安全戰略需求,為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戰略支撐,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為拓展我國海外利益提供戰略支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顯著優勢。第十二條主要體現為“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顯著優勢。“一國兩制”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在過往的人類政治實踐中還從未有過。按照“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香港、澳門實現了和平迴歸,改變了歷史上但凡收復失地都要大動干戈的所謂定勢。“一國兩制”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香港、澳門迴歸祖國後,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走上同祖國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門迴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的顯著優勢。第十三條主要體現為外交領域制度的顯著優勢。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四川省委組織部特邀研究員,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