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俗話說:“陽光總在風雨後”,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風雨過後總是孩子們的淚水和畏懼向前的心,遇到挫折走不出陰影並不是孩子們玻璃心,這項定義需要家長們瞭解。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人作為情緒動物肯定會有心情的起伏,說到情緒問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好時光》裡的胡歌

胡歌在劇中扮演的是一位有理想有能力的有為青年,在一家旅行社工作了幾年,因為同事的排擠決定自立門戶,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

而與此同時,他還有一個常年在美國,相戀10年的女朋友,可是等到她回國的時候,兩人在結婚和分手之間選擇了分手。雖是和平結束戀愛關係,但是這直接影響到了女方的媽媽是如何做得。

聽說了女兒和心意的小夥子分手了,媽媽大動干戈,到公司鬧、到其朋友的工作醫院鬧等,整部戲的鬧劇被這位媽媽承包了。

但是在整個過程當中,胡歌都默默地接受長輩的脾氣,收拾剩下來的爛攤子,絲毫脾氣都沒有。

在控制情緒和發洩情緒之中,我們往往會選擇後者,因為後者更加容易,也更加讓人爽快。但是我們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情緒上,未必能夠隨心所欲。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一、為何有的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

大多數孩子的情緒都比較容易波動,考試不理想,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哭上一場;

媽媽說好了給自己買的東西卻沒有馬上收到,二話不說脾氣就上來了。

不得不說,孩子的情緒管理需求比家長們還要迫切。孩子難以管理自身情緒,極大程度上是受情緒風格維度單一的影響。

情緒風格維度,又叫“情緒類型”,首次與世人見面是在理查德·戴維森和沙倫·貝格利的著作《情緒大腦的秘密檔案》( The Emotional Life of Your Brain)中,它闡明瞭情緒類型的6個維度,也就是6種類型。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二、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

注意力

我之所以把注意力放在首位,是因為注意力是情緒變化的動因,既是外在環境產生作用的方式,也是內在情緒變化的途徑。在6個維度中,它扮演的是“門衛”角色,注意力的清晰度和敏感度直接影響到了情緒的變化情況。

情境敏感性

注意力有了,那麼我們需要注意力產生變化的環境,而情境敏感性則是情緒變化的助推器。它指的是當我們處於某種環境之下,對於環境的情感調度能力。

自我覺察

所謂“自我覺察”,它是指能夠準確地感知反映情緒的身體感受。有的演員總是因為一段戲而無法回到現實的生活當中,這便是自我覺察在發揮作用。

社會直覺、抗挫力、展望

社會直覺指的是“從周圍人獲得社會信號的熟練程度”;抗挫力指的是“從挫折中自我恢復的能力”;展望指的是“保持積極情緒的時間長度”。這三者描述了情緒變化的各種程度,在情緒類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三、不同“情緒風格維度”怎樣影響孩子?

對於情緒維度的概念,研究學者戴維森和貝格利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情緒模式既可以被接受同時也可以通過冥想訓練而得以轉化。

也就是其影響是可控的,那麼,它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呢?

1、 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能力

6個維度中,“抗挫力”的影響是比較廣泛而淺顯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非常簡單的例子感受到孩子因為抗挫力的問題而發生情緒的變化。

因此,情緒風格維度能夠讓孩子們更加有勇氣面對挫折,也可能導致孩子在失敗中一蹶不振。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2、 適應環境的能力

“社會直覺”和“展望”都是直接影響我們對於環境的感知和處理能力的。高的“展望”度意味著孩子們積極性可以保持的更長久一點,反之亦然。

而社會直覺的高低決定著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和熟練程度。對於孩子在環境中的適應能力,都會產生影響。

3、 是否能夠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有的人總是誇大自身的優點,這是“驕傲”,有的忽視自己內在的潛力,放大了缺點,這是“自卑”。正確運用情緒維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對自我評價的極端現象。

6個維度都發揮著自己的重要作用,一般情緒管理能力差的人擁有情緒維度較為單一,而有所作為的人則會呈現出維度係數平衡的狀態。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四、家長運用“情緒風格維度”,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管理

正面積極的維度能夠引導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學會這樣做,擴展孩子“情緒風格維度”,以此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1、 培養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提升孩子在面對挑戰時的態度以及自信心。反之,過低的自我效能感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影響自身的情緒。

在情緒維度中,抗挫力、自我覺察、展望都與一個人的自信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增強自我效能感是有效利用情緒風格維度的重要方式。

在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研究中得出 ,想要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主要方法:

孩子個人的成功經驗,也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成功體驗,通過成就感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

替代經驗,孩子的行動力很大程度受到身邊同齡孩子的影響,當同齡的同伴順利的完成某件事情時,作為觀察者的孩子,也會給自己能順利完成的心理暗示,間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合理評價,孩子3歲之後就已經能夠獨立的將外界的評價標準內化形成對自我的評價和判斷,但年齡越小的孩子自我歸納的水平就越低。

家長在這個時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於孩子的影響,評價孩子的行為時要切合實際。誇獎孩子時把目光聚集在行動本身,可以誇獎孩子行動時努力,但不要對孩子的智力進行評價。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2、 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

《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自我評價是提高能力,優化行為的重要途徑,在情緒維度的利用上也需要家長們重視。在生活中,孩子能否明確的瞭解自己、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能使孩子不至於對於他人的負面評價而心態失衡,更好地控制自身情緒。

3、 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維度、類型對應的是人情緒的大類,而情緒管理對應的是每個個體的情緒管理問題。所以,學會培養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合理發洩,尋找到恰當的途徑排解是艱鉅而必要的任務。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因為“情緒風格”單一;動不動情緒爆發也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無力掌控自己的心情,面對情緒風格維度單一的深刻影響,家長們需要做出努力,和孩子一起改變。

孩子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風格”,再去引導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我是小朗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