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怎麼建

如何打通惠民服務“最後一公里”

市、縣、鎮、村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哪些創新

11月12日下午,在楊凌舉行的全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推進會經驗交流會上,來自陝西省九個地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紛紛上臺講起自家的經驗……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九地市的做法有哪些?

我們為您一一揭秘

↓↓↓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渭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文明委副主任王玉娥:渭南加強頂層設計,在做好富平縣全國試點縣建設的基礎上,將華陰、合陽、大荔和白水4縣(市)確定為市級試點縣紮實推進。在機構改革中,將市文明辦、市創建辦整合,成立市委文明辦,增加編制、充實力量。建立44個實踐所、439個實踐站,積極發揮志願者在文明實踐中的主體作用。在鞏固提升第一批試點縣的基礎上,指導第二批全國試點縣韓城市及其餘縣建立健全“三級機構”,建立“五支隊伍”(即專家、專業、村(社區)志願者、五老、百姓宣講隊伍),突出“六傳”(即傳思想、傳政策、傳道德、傳文化、傳科技、傳文明)活動,全面開展文明實踐工作。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楊淩示範區黨工委委員、楊陵區委書記、楊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單舒平:楊凌從鄉村學堂的“小切口”入手,在建好、用好、用活上下功夫,全面落實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主題”。目前已建成鄉村學堂28個,圍繞政策理論、就業服務等內容建立8大類課程菜單,形成認可度高的特色課程資源庫;吸納高校教育專家、“五老”人員(老幹部、老教師、老專家、老模範、老戰士)鄉賢人士、科技能人等218人的師資隊伍庫;推行“1+N”課堂模式,建立一站式“線上+線下”雙線學習服務機制,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和開放。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鳳縣縣委書記、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張帆:堅持“月月有主題,天天有實踐”的原則,探索建立“365”聯動式工作機制:“3”即開發“愛鳳縣”手機APP點單接單系統,按照“點單、派單、接單、買單、評單”流程規範運行,推行基層群眾、縣委政府、省市部門三種點單辦法,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6”即創新堂屋炕頭“宣”政策、院壩裡面“講”故事、田間地頭“傳”技藝、鄉村舞臺“唱”夢想、板凳會上“議”家風、建好家園“強”產業六種宣講形式,實現文明實踐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5”即建立鎮村主體責任制、星級志願管理制、群眾參與積分制、社會力量共建制、活動常態保障制五項制度,確保志願服務活動有效常態開展。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富平縣莊裡鎮三河村黨支部書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莫代武:“懷德生日會”是一項以基層群眾為服務對象、以情感關懷為紐帶、以過集體生日為主要形式的惠民活動項目。生日會服務對象為本村當月過生日的70歲以上老人,活動分固定儀式和自主儀式兩部分,固定儀式包括升國旗唱國歌、向老人鞠躬等,自主部分包括義診、文藝表演、理髮等志願服務。志願服務參與人員包括村裡組建的110人的5支志願服務隊以及其他外來志願者,開啟群眾“互動式”參與新模式。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志丹縣雙河鎮黨委書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曹光輝:結合陝北地區山大溝深、地廣人稀的實際,積極探索推出了“文明大篷車”志願服務項目,採取“五步走”(瞅準一個好日子、設計一套“服務包”、招募一批志願者、規範一套具體流程、落實一份禮遇單)辦法,按時派出“文明大篷車”上門服務,將文藝展演、思想宣傳與大篷車這一形式結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有效解決過去群眾不參與、不互動、教育難的問題,達到“大篷車一入戶、新思想千人知”的效果。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延川縣永坪鎮黨委書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梁桂平:以傳承紅色基因、深挖鎮域紅色文化資源為抓手,創新推出了“紅色夜校”實踐載體,將各村的黨群服務中心作為“夜校”陣地,圍繞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講、評、議、幫、慶、踐”六字方針進行,打造出了固定課堂、網絡課堂、實景課堂三大課堂。同時,嚴格“紅色夜校”課堂程序,按照“課前同唱一首紅歌、課堂學懂一個重點、課後開展一次評議”的方式激發群眾“向上向善”的熱情。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榆陽區牛家梁鎮黨委書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任儒傑:牛家梁鎮緊抓全市“新農村大喇叭”試點的機遇,積極實施村村通響亮工程,鎮上12個行政村實現了大喇叭全覆蓋。大喇叭開播以來,傳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惠民政策、科技科普知識、法律知識及道德模範故事,成為宣傳政策的“大陣地”、傳授科技知識的“大平臺”、倡導文明的“大講堂”。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城固縣龍頭鎮黨委書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盧志鵬:龍頭鎮探索建立了“鄉賢說事大院”平臺載體,成立鎮鄉賢文化促進會,評選了98名鄉賢,並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隊伍。同時篩選鄉賢說事大院28座,達到村村全覆蓋。廣大鄉賢組建義務宣講隊,開展惠民政策傳達、村民共建共治等活動,使鄉賢成為村兩委、鎮黨委政府的智囊團、好幫手。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嵐皋縣四季鎮黨委書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陳勇:四季鎮借鑑商業銀行運行理念,在各村(社區)成立了15至30人的“道德銀行”管理委員會,建立起“做好事、存積分、換獎品、享服務”的良性道德行為激勵制度,著力把“道德銀行”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有效載體。同時結合脫貧攻堅、核心價值觀培育、誠信建設、志願服務、新民風建設出臺了5個“道德銀行+”舉措,不斷強化道德銀行結果運用,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提升群眾文明素質。截止目前,四季鎮5個“道德銀行”共積分6萬餘分,嵐皋縣136個“道德銀行”總積分達到150餘萬分,輻射貧困戶達93%,全縣湧現出勤勞致富、孝老愛親等脫貧攻堅和新民風先進典型2000餘人。


記者:趙玉婷 攝影:黨建農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咋建設?他們帶來了“金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