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銷社深化綜合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紀實

市供銷社深化綜合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紀實

太乙供銷合作社農資產品展示區

遂寧市供銷社綜合改革系列報道之一

“黨建領社建”源頭活水“澆灌”農村集體經濟

——市供銷社深化綜合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紀實

當前,脫貧攻堅,在農村;今後,鄉村振興將持續推進。長期以來,農村是各級黨委政府關心關注的重點領域。

一個月前,市供銷社黨組書記李毅一行在深入基層調研中,通過基層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方式,更加深刻認識到:不管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支撐,經濟壯大是保障,也更加堅定了以“黨建領社建·聯建新鄉村”這個源頭活水“澆灌”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的決心、信心。

黨建領社建,匯聚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力量,激活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素,高質量推動了新鄉村建設。

黨建引領

激活供銷合作經濟全要素

臨近初冬,射洪縣太乙鎮駝柏樹村,縷縷陽光灑滿山間。夏海平習慣性地要到田間地頭轉轉,看看油菜栽種情況。夏海平是四川億誠現代農業科技公司的副經理、技術骨幹,更是一名老黨員。當地村民凡是遇到不懂的技術,都要找“夏老師”幫忙。

以“基層社+公司+村兩委+農戶”的組織架構建立了太乙供銷合作社,村兩委牽線搭橋將基層合作社、公司和農戶組織在一起,整合農戶的土地、勞動力,公司的市場、資金、技術,以基層合作社為平臺,形成了“利益捆綁”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整體。對於這種模式,李毅認為,公司帶動、村集體引領、黨員示範,讓農戶參與合作經濟有了信心和動力。目前,公司通過村集體流轉3000畝土地,與當地156戶農戶進行訂單合作,推進制種產業,使駝柏樹村找到產業發展支撐,為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找到了可靠保障。

而這種優勢的整合,黨建引領作用的發揮,在蓬溪縣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中體現的更加明顯。特別是蓬溪縣吉星鎮、常樂鎮、吉祥鎮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優勢、省市縣供銷社三級聯動的制度優勢和基層供銷社的服務優勢,主要依靠市場化手段,彙集政府、企業、個人多方力量,探索出了“黨建引領、村社共建”的辦社新模式。

“黨建引領,激活各方力量,從而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在蓬溪縣供銷社黨組書記李佐明看來,充分發揮縣委的核心領導作用、鄉鎮黨委的組織領導作用、村(社區)黨支部的參與帶領作用,確保供銷社發展可持續,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村集體經濟收入有來源。他介紹,蓬溪縣現有的32個基層社社員中農戶佔40%,專合社佔25%,村(社區)佔20%,其他特殊群體佔15%。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李毅認為,探索“黨建領社建”助推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的有效路徑,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農業發展轉型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

社建帶動撬動農村集體經濟大發展

一組數據,曾一度令人堪憂。2018年,全市1994個行政村(農村社區)中有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村1039個,僅佔村總數的52.1%,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達864個,其中完全沒有集體經濟來源的955個,佔47.9%。

這組數據的背後,市供銷社綜合科負責人馮明亮的解讀一針見血:“村級經濟的薄弱現狀給村級組織運轉帶來很多困難,村級經濟‘空殼’了、服務就‘空殼’,政治就‘空殼’,黨在農村的執政就會‘空殼’。”

近年來,全市供銷系統圍繞破解“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通過組織共建、產業共創、利益共聯、服務共拓、人才共育,推動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融合發展。

吉祥寶塔供銷合作社由蓬溪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吉祥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吉祥鎮村兩委、吉祥鎮經營業主、吉祥鎮建黨立卡的精準識別戶150人發起。目前,夕陽紅互助合作社、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中心、好前程父母(家長)學堂、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供聯消費合作中心、供銷影院、生態餐飲、便民理財中心、農業生產資料等業態應有盡有,發展日新月異。

劉明福是吉祥寶塔供銷合作社的社員,通過租賃供銷社的門面開起一家副食百貨。他告訴記者,門面費租金每年3000元,一共100餘平米,銷售上百種副食產品,平均每月銷售額達到2萬元。令他更開心的是,供銷社成立後就自願入股參與了供銷社,每年還能分到供銷社的發展紅利,大大增加收入。吉祥寶塔供銷合作社成立已來,吉祥鎮8個村村集體通過入股分紅20多萬元,村集經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近年來在“黨建領社建”的撬動下,蓬溪縣有集體經濟收入的行政村擴到172個,佔村集體經濟組織34.8%,今年前10個月,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了300萬元。供銷社基層組織實現鄉村全覆蓋,初步實現了綜合改革目標。

(全媒體記者王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