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1945年10月,“企業”號駛往紐約。

俗稱“大E”或“幸運E”(Big E\\Lucky E)的“企業”號航母(USS Enterprise,舷號CV-6),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知名也最功勳卓著的戰艦之一。它是美軍第7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也是海軍第一艘使用此名的大型航母,亦為約克城級航空母艦(首艦“約克城”號,CV-5)的二號艦,艦名源自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皇家海軍單桅縱帆船。

同時,“企業”號(Enterprise或Enterprize)是一個在歐美歷史上經常使用的軍事或非軍事武器命名。“Enterprise”這個詞原本就有多種解釋,如商業上的一種事業體組合稱為“企業”,但也可代表一種美德(武德),是“進取”、“勇往直前”之意。法國海軍於1671年至1846年間,至少有23艘風帆戰艦命名為“企業”號(法語:l'Entreprenant);從1705年至今,英國海軍有10艘戰艦以“企業”號命名。

在聞名全球的科幻影視作品《星際迷航》(Star Trek)中,曾前後共出現過9艘命名為“企業”號的聯邦星艦(United StarShip Enterprise,縮寫USS Enterprise),它們的編號從NX-01到NCC-1701-J。

因受到《星際旅行:初代》(《星際迷航》第一代影集)對於太空冒險征程的鼓舞,當美國推出太空飛船這類航天器時,《星際迷航》的影迷們曾專門寫信給NASA要求將之命名為“企業”號,而有艘太空船果真被命名為“企業”號。雖然其僅限於用作測試自由滑降等項目,並未真正進入外層空間軌道。

維京集團下屬的維京銀河航線公司(Virgin Galactic)計劃推出的次軌道太空飛行之旅,其載具稱作維京太空船(Virgin SpaceShip,VSS),而第一艘即命名為“企業”號(VSS Enterprise),用來紀念《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

依據《美國海軍字典》解釋,船艦稱“Enterprise”,是取其“勇敢、活躍、及在實際事務上之創意”之意。正因為Enterprise一詞之多重含義,在中文翻譯中亦有多種版本,除常譯作“企業”號外,還有 “奮進”號、“進取”號、“勇往”號等稱謂。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CVN-65)

在CV-6除役後,美國海軍第8艘以“企業”號命名的戰艦—“企業”號(CVN-65),是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第9艘以“企業”號命名的戰艦,則是最新一代福特級核航母的三號艦—“企業”號(CVN-80)。

美國海軍的第一艘“企業”號航母,全長約246.76米、滿載排水量25,600噸、最高速度32.5節、續航距離12,000海里/15節;可搭載官兵2,217人及97架艦載機。這在1940年代早期,絕對堪稱強悍的海上戰力。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1939年在海面航行的“企業”號

在1942年時,“企業”號是無價之寶

“企業”號於1934年7月16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建;1936年19月3日下水時,特請時任海軍部長克勞德·史旺森的夫人執行擲瓶命名禮,並在1938年5月12日服役。當年7月18日,“企業”號前往加勒比海、南大西洋試航,一路巡航到訪波多黎各、海地、里約熱內盧和關塔那摩灣,在9月22日返抵東海岸弗吉尼亞州的漢普頓錨地。

1939年1月9日,“企業”號與“約克城”號一同離開弗州諾福克基地,前出加勒比海,並與前來的太平洋艦隊軍艦會合,參與第20號艦隊解難演習(Fleet Problem)。演習前,“企業”號、“突擊者”號(CV-4)等航母與駐太平洋的“列剋星敦”號(CV-2)集結,在歐內斯特·金中將指揮下展開聯合飛行特訓。這是美軍當年最大規模的航母演習,海軍要等到1943年10月才有能力編成更大規模的航母艦隊。

1939年4月15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防止太平洋軍力過低,緊急下令海軍駐太平洋的戰鬥部隊(Battle Fleet)返回駐地。4月20日,“企業”號受命離開諾福克基地並橫越巴拿馬運河,在5月2日抵達位於西海岸的新母港聖迭戈,在1940年作為支援力量加入駐太平洋的戰鬥部隊。1941年2月美軍重設太平洋艦隊後,“企業”號仍留在太平洋服役,常駐夏威夷及美國西岸之間執勤。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1940年代初的珍珠港海軍基地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企業”號原定在12月6日進入港口,但因在公海上遇到險惡風暴而被延誤,僥倖避過一劫。

12月7日清晨6時15分,太平洋航母艦隊司令官小威廉·哈爾西中將先派出“企業”號上的兩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飛往珍珠港的福特島機場,以運送有關增援威克島的機密信息;6時37分,“企業”號再派出16架SBD為艦隊作海面偵察。此時,“企業”號約在瓦胡島以西200海里。

而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偷襲珍珠港的日本艦隊位於瓦胡島以北220海里處,指揮官南雲中將於7日凌晨6時下令第一攻擊波起飛;6時20分,第一波的183架轟炸機和戰鬥機起飛直奔珍珠港;7時49分,日軍第一波指揮官下達攻擊令;7時53分,第一波指揮官向南雲發送“虎!虎!虎!”的暗號報告偷襲達成;7時55分-8時25分,日軍的魚雷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對停泊在珍珠港內的美軍戰列艦、戰機狂轟濫炸;7時58分,美國海軍向所有艦船發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襲,這不是演習!”

8時20分,“企業”號的兩架SBD飛抵瓦胡島,發現珍珠港上空滿布防空炮火,而機場上空又有多架從本土飛來的陸軍航空隊B-17“空中堡壘”轟炸機在盤旋。正當兩機狐疑之際,多架“零”式戰鬥機突然冒出並先發攻擊。兩機在看到“零”式機翼的旭日圖案後,才醒悟原來珍珠港遭到日本空襲。這兩架

SBD使勁擺脫“零”式圍獵,並躲過密集的友軍防空炮火,奇蹟般降落到珍珠港中央的福特島機場。不久,餘下的15架SBD也飛抵珍珠港,並有13架安全降落。

珍珠港事變後,“企業”號參加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大部分重要戰鬥,從前期的突襲東京、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到美軍發起反攻階段的吉爾伯特和馬紹爾群島戰役、馬里亞納群島及帕勞戰役、菲律賓戰役與萊特灣海戰,以及晚期的硫磺島、琉球群島戰役。1945年5月沖繩戰役期間,“企業”號接連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傷,被迫返回美國本土維修,使之錯過日本投降前最後三個月的作戰。

二戰時期的美國海軍部長詹姆斯·福萊斯特曾稱讚“企業”號,為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奮勇征戰的最佳象徵,並請求華盛頓將“企業”號如同海軍史上另一艘百戰百勝的名艦“憲法”號一樣永久保存。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美國海軍一代名將哈爾西上將

​而當統轄太平洋美軍航母的特混艦隊司令官哈爾西中將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聽到珍珠港遭到日軍奇襲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後,他就是在“企業”號的旗艦司令艙中說出了那句名垂千古的誓言:“只要我和「企業」號還有一口氣在,只有在地獄才能聽到日本話。

在1942年的最危機時刻,“企業”號曾經是無價之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共經歷41場會戰或戰役,而“企業”號就參加了20場。這個記錄在美國海軍中,沒有任何軍艦能與之匹敵。排名第二的“舊金山”號(CA-38)巡洋艦參加了17次。參戰次數第二多的航空母艦是“埃塞克斯”號(CV-9),一共13次。

“企業”號非凡的記錄不僅僅在參戰次數,更要緊的是它參與的每一場會戰,本身即具備相當的特殊性。當美國海軍最迫切需要航母時,“企業”號,連同它艦上的水兵和飛行部隊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從偷襲珍珠港直到日本在東京灣投降的戰爭全過程中,幾乎都是如此。

1942年太平洋艦隊所轄的5艘航母,只有“企業”號最終倖存下來。其餘4艘為“列剋星敦”號(CV-2)、“薩拉託加”號(CV-3)、“約克城”號(CV-5)、“大黃蜂”號(CV-8)。如果沒有“企業”號,美國恐怕會輸掉關鍵的中途島海戰;8個月後在血腥的瓜達爾卡納爾之役末期,它更是美國唯一一艘還在太平洋上巡弋的大型航母。

“企業”號,也是世界各國海軍中率先嚐試於夜間從航母上起飛,這一神秘戰技的先驅。“它的夜戰飛行員變成會飛的傳教士,四處向人證明夜間航母飛行的價值。”正是藉由此種獨特的戰術,美國海軍完全剝奪日軍原有的夜間優勢,讓“企業”號飛行員可以每天對敵人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攻擊。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杜利特爾率領的B-25轟炸機隊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

突襲東京

1942年1月-3月,為提升士氣,新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派遣“企業”號和航母“約克城”號參加了空襲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等日本目標的突擊行動。

4月,美國軍方奉羅斯福總統親自下達的命令,打算派陸軍航空隊的中程轟炸機空襲日本。早在2月,詹姆斯·杜利特爾中校率領的B-25“米切爾”轟炸機群便成功的於海面航行的“大黃蜂”號上完成起降訓練。4月2日,“大黃蜂”號所屬的第18特遣艦隊開赴中太平洋,預備突襲東京。因“大黃蜂”號的飛行甲板上停滿陸軍轟炸機,艦載機無法起飛,故尼米茲特派“企業”號負責掩護。8日,“企業”號離開珍珠港,在13日與“大黃蜂”號會合。

杜利特爾原希望哈爾西將軍可以在抵近日本海岸400海里處派出轟炸機,以縮短飛行航程和節約油料。但美軍艦隊在4月18日早上7時45分被日軍情報漁船發現。因擔心寶貴的航母遭日本海軍攻擊,哈爾西下令轟炸機即時起飛。8時15分,杜利特爾所率的16架轟炸機在離東京約668海里的惡劣海域艱難起飛,而“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則隨即調頭,並在4月25日返抵珍珠港。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1942年6月4日上午約7時25分,“企業”號高速迎風航行,預備派出轟炸機隊。

“企業”號在中途島海戰中擊沉三艘日本航母

當“企業”號回到珍珠港之際,尼米茲上將已得悉日軍下一個進攻目標是莫爾茲比港,而太平洋艦隊手頭只有“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在南太平洋,難以防守日軍進攻。28日,“企業”號、“大黃蜂”號遂離開珍珠港,趕往珊瑚海。5月6日,當兩艦橫越赤道時,珊瑚海海戰已在兩天前爆發,因而無法及時趕赴參戰。於是,“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繼續在南太平洋巡航,以防備日本未有受損的“瑞鶴”號航母攻擊瑙魯海域。

珊瑚海海戰是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航空母艦的海戰,為1個月後的中途島海戰拉開了序幕。

而此時,尼米茲又接獲情報日本即將進攻中途島,便密令哈爾西故意暴露航母位置讓日軍水上偵察飛機發現,以迷惑聯合艦隊—美軍航母艦隊主力仍在南太平洋,然後在15日才掉頭向北,在26日返抵珍珠港。

1942年5月28日,“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組成第16特遣艦隊,在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少將統率下離開珍珠港。法蘭克·弗萊徹少將的第17特遣艦隊與“約克城”號緊接著在29日離港。兩支艦隊在6月2日會合,並於中途島東北海域設下埋伏,靜待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機動艦隊攻擊中途島。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大黃蜂”號第8魚雷機中隊的15架TBD,這15架飛機後來因為私自脫隊而找到日軍航母,最終被全數擊落。

6月4日清晨4時30分,日軍航母派出飛機空襲中途島,而此時弗萊徹則派“約克城”號的10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出發搜索日本艦隊。5時34分,弗萊徹截獲一架PBY偵察機的通訊,大致搞清日本兩艘航母方位,便命斯普魯恩斯先派“企業”號及“大黃蜂”號攻擊,“約克城”號則殿後,以待更準確情報再作出擊。7時2分,“企業”號、“大黃蜂”號開始出動艦上的全部機隊;“約克城”號也在8時38分派出艦上一半飛機支援。

但是,“企業”號、“大黃蜂”號起初幾乎鐵定無法找到日本艦隊發起攻擊。首先,斯普魯恩斯的首席航空參謀米爾斯·勃朗寧下令兩航母艦載機隊在空中編組陣形後,才向西搜索日軍機動艦隊,而兩艦最先起飛的卻是油量最少的F4F“野貓”戰鬥機。兩航母要到8時左右才派出所有機隊,但先出發的F4F已消耗了不少燃油。

其次,“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兩艦機隊定下的索敵路線,事實上全都遠離南雲忠一的艦隊:“企業”號的機隊向西南偏南進發,而“大黃蜂”號則向正西搜索,只有“約克城”號定出了準確而直接的西南飛行路線。大部分“大黃蜂”號的機隊沒有找到日軍,並且在半空違抗上峰命令私自轉向或調頭。

“企業”號的機隊表現初期亦不如人意。7時5分,該航母先派出守衛艦隊的10架F4F戰鬥機,然後預備依次派出第6偵察機隊和第6俯衝轟炸機隊的SBD。不過這兩支機隊的SBD在預熱發動機時,卻有4架飛機產生故障,得由前部升降臺送回機庫。與此同時,第6俯衝轟炸機隊因掛載1,000磅炸彈而負重較大,又須從“企業”號艦艉飛行甲板起飛,使水兵無法使用艦艉升降臺運載戰鬥機及魚雷機隊上甲板。這使“企業”號的機隊出擊一再延誤。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1942年6月4日上午,“企業”號的魚雷轟炸機正預備起飛。

​7時40分,斯普魯恩斯接獲日軍偵察機的發現報告(該機隸屬“利根”號重巡洋艦),他認為己方位置已為南雲忠一所知,但“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仍在上空等待魚雷機隊。雖然勃朗寧是艦隊實際的航空司令,而非水面艦艇軍官出身的斯普魯恩斯,但後者毅然繞過勃朗寧。7時45分,斯普魯恩斯透過燈光信號下令“企業”號在空中的俯衝轟炸機先行出發。

當“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遠離後,第6魚雷轟炸機隊的14架TBD“蹂躪者”式魚雷轟炸機才陸續起飛。由於肯定無法追上俯衝轟炸機,機隊隊長歐根·林賽決定採取較直接的西南航向,以縮窄航距。

在勃朗寧的指令下,林賽與第6戰鬥機隊隊長詹姆斯·格雷議定,將戰鬥機置於魚雷機隊上空,待林賽示意再向下俯衝支援。但格雷在高空雲層的阻隔下,很快便與林賽失散,誤打誤撞地跟上了“大黃蜂”號的第8魚雷轟炸機隊。9時17分,格雷的F4F機群看到“大黃蜂”號的魚雷轟炸機向下俯衝,卻收不到任何示意,只好繼續在日本艦隊上空高處盤旋,並順道等候“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

9時30分,林賽的魚雷機隊看到北面有軍艦發出黑煙:該煙霧是“利根”號和“築摩”號重巡洋艦向南雲發出的示警信息,指“大黃蜂”號的魚雷轟炸機隊正在迫近。這使林賽得以意外發現日軍,從而迅速轉向攻擊。10時林賽的機隊迫近“加賀”號航母,使機動艦隊轉向北方迴避。“零”式戰鬥機也馬上趕來攔截,林賽以無線電示意格雷支援,但此時格雷的F4F機隊已消耗大部分燃油。幾經掙扎下,格雷決定不作支援,並帶全體F4F返回“企業”號,同時以無線電向斯普魯恩斯報告發現兩艘敵航母。林西的魚雷機隊則多被“零”式擊落,攻擊失效。

千鈞一髮之時,“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隊飛抵預定搜索地點,但眼下只有汪洋大海,機隊隊長克勞倫斯·麥克拉斯基考慮轉向西北搜索。10時,麥克拉斯基發現了“嵐”號驅逐艦航跡:該艦在6月4日早上8時至9時55分間,一直在追擊美軍“鸚鵡螺”號潛艇(SS-168),遠離了機動艦隊。到10時,“嵐”號決定調頭,並加速趕回艦隊。麥克拉斯基的32架SBD轟炸機隨即實施跟蹤追擊。

10時16分,南雲的機動艦隊因美軍魚雷轟炸機攻擊,而陣形四散:“赤城”號與“加賀”號偏處南方,“飛龍”號及“蒼龍”號則在北方。此時,“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發現了南面的航母,而“約克城”號的俯衝轟炸機發現了“蒼龍”號。兩艦機隊非常巧合的同時發動攻擊,儘管他們事先並沒有任何通訊聯繫。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日軍“飛龍”號被擊毀

​“企業”號的機隊因一時誤會,有超過27架轟炸機一起攻擊“加賀”號,並將其摧毀;另只有三架轟炸機及時轉向轟炸“赤城”號,而只有一枚炸彈擊中。但該枚炸彈卻正好引爆“赤城”號機庫堆積的魚雷、炸彈,引發多波後續爆炸;再加上“約克城”號摧毀“蒼龍”號,短短數分鐘之內,日本機動艦隊便喪失了三艘航母。

6月4日正午到下午2時42分,“約克城”號兩次被“飛龍”號的機隊反擊重創,迫使弗萊徹將旗艦轉移至“阿斯托里亞”號重巡洋艦(CA-34),所屬飛機全部轉至“企業”號及“大黃蜂”號降落。2時45分,“約克城”號的部分偵察轟炸機也降落到“企業”號上,並將“飛龍”號的動向傳達給親自接管戰術指揮的斯普魯恩斯將軍。

6月4日下午3時30分,“企業”號再次派出24架SBD俯衝轟炸機攻擊(當中有10架來自“約克城”號),並在5時將“飛龍”號摧毀。傍晚斯普魯恩斯收回所有飛機後,即時向東後撤,而沒有乘勝追擊日本艦隊。

6月5日早上8時,美軍接獲尚未沉沒的“飛龍”號發現報告,但斯普魯恩斯礙於情報準確性及SBD的損耗考慮,要等到下午3時才能派出攻擊機隊。“大黃蜂”號先派出32架轟炸機,“企業”號則緊接派出33架。5日傍晚6時20分,“大黃蜂”號機隊發現了“穀風”號驅逐艦,該艦是由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本人下令折返,以拯救“飛龍”號航母的生還者,並擊沉“飛龍”號。但因“飛龍”號在5日上午9時已沉沒,美日雙方自然都無法再找到目標。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美軍“約克城”號航母被日軍魚雷擊中

​5日入夜後,斯普魯恩斯在晚間7時30分下令“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母打開探照燈並射向天空,以方便己方飛機返航。“大黃蜂”號的在8時關閉,但 “企業”號的射燈照明持續至10時30分。美軍只有一架轟炸機未能返航。

6日上午6時45分,“企業”號的偵察機發現日軍“最上”號及“三隈”號兩艘重巡洋艦,兩艦早前在迷霧中相撞受創,正向後方撤退。偵察機先回報發現一艘戰列艦和一艘戰列巡洋艦,但卻被誤傳為一艘戰列艦及一艘航空母艦。到7時30分偵察機將原始報告帶返“企業”號時,斯普魯恩斯便懷疑日本仍有兩支小艦隊活動。為確認情報,他先派出巡洋艦的水上飛機另作偵察,在8時命“大黃蜂”號機隊出擊,而“企業”號的機隊則在中午出擊。

6日中午,“大黃蜂”號的33架轟炸機集中攻擊“最上”號和“三隈”號,但僅輕傷了兩艦及“朝潮”號驅逐艦。中午後,“企業”號共46架飛機再作攻擊,才重創兩艘重巡洋艦。下午,“大黃蜂”號的機隊再次出動,並在2時30分發起攻擊。但日方仍只損失了“三隈”號,“最上”號與其它軍艦均撤返特魯克。中途島海戰後,“企業”號等航母返回珍珠港休整,並重新編組作戰機隊。

中途島海戰是逆轉整個太平洋戰爭局勢的一場關鍵戰役,對美日交戰雙方都有深遠影響。短期而言,日軍雖然仍能維持戰局,但日美海軍航空戰力之間的差距大為縮小,雙方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力量恢復平衡。

加上盟軍統帥部確認不會在1942年登陸法國,美軍在6月底查證中途島海戰戰果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及太平洋戰區的尼米茲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等最高將領都同意把握機會,提前在西南太平洋發起反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因此在1942年8月打響,迫使日軍進入戰略防禦階段。

自此,日本只能寄望在消耗戰中逼著美國談判。從長遠來看,日軍因為軍事生產力不足,要到1944年才再有大型航母服役(“大鳳”號)。而此刻,美軍的埃塞克斯級、獨立級等新型航母卻已投入現役,日本海軍更無法填補在西南太平洋消耗殆盡的精英飛行員,美日雙方實力逐漸變得懸殊。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瓜島作戰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的“企業”號

1942年7月15日,以“企業”號為核心、由托馬斯·金凱德少將指揮的第16特遣艦隊離開珍珠港,前進南太平洋,並在24日抵達湯加。26日,“企業”號與“薩拉託加”號(第11特遣艦隊,弗萊徹指揮)及“黃蜂”號(CV-7,第18特遣艦隊)等在斐濟外海會合。

這三支艦隊將合組成第61特遣艦隊,再掩護登陸艦隊開往瓜達爾卡納爾島。8月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並佔據圖拉吉及瓜島部分地區,包括具有戰略價值的亨德森機場。美日地面部隊爭奪瓜達爾卡納爾的長期戰鬥由此展開。

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是二戰時太平洋戰區,同盟國於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及其周邊島嶼進行的戰役。它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目標是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戰爭中開啟戰略反攻的轉折點。

因美軍登陸順利,第61特遣艦隊司令弗萊徹中將在8月9日決定將航母部隊後撤補油。但這項爭議性舉措令海軍陸戰隊凱利·特納將軍的補給艦隊喪失空中掩護,致使美軍巡洋艦及驅逐艦隊在薩沃島海戰中慘敗。

南雲忠一中將在中途島失利後,即籌備新一輪海上攻勢,試圖奪回瓜島一帶海域的控制權,進而孤立登陸的美軍陸戰隊。8月中旬,日軍艦隊分批離開特魯克,前往南太平洋。8月23日,“薩拉託加”號接獲日軍先遣登陸部隊情報,但無法找到對方。當日下午,弗萊徹下令“黃蜂”號離隊補油,這使接下來的東所羅門海戰只有“企業”號和“薩拉託加”號兩艘航母參加。

8月24日上午9時,日軍誘餌艦隊被美軍發現。接近中午時分,弗萊徹先派“企業”號的偵察機搜索日航母,然後在下午1時45分先後派“薩拉託加”號、“企業”號的機隊攻擊。但當兩艦的機隊依次起飛時,“企業”號的偵察機發現了日軍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而情報卻沒辦法傳達給弗萊徹。

24日下午2時40分至3時50分,“企業”號的機隊分別攻擊日軍兩支分遣艦隊,並輕傷“翔鶴”號;“薩拉託加”號則擊毀用作誘餌的“龍驤”號航母。但這波攻擊卻使南雲艦隊有機可乘,下午3時至4時,“翔鶴”號和“瑞鶴”號輪番派出兩波機隊反擊美軍艦隊。

這時,弗萊徹仍不清楚日軍主力航母位置,但他卻提早命“企業”號和“薩拉託加”號準備出動F4F迎擊。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企業”號在東所羅門海遭襲

​24日下午4時20分,“企業”號的F4F雷達發現日軍艦載機,但因通訊問題而無法在遠距攔截。4時41分,“企業”號遭到數十架日軍飛機攻擊。首枚炸彈穿過艦艉升降臺,貫穿飛行甲板及機庫甲板,接著在第三層甲板爆炸,引發大火,並摧毀艦艉右舷多座防空炮;30秒後第二枚炸彈在艦島後方爆炸,引爆艦內的5英寸火炮及20毫米機炮的彈藥,引發另一波大火;4時45分,第三枚炸彈擊中“企業”號艦身中央的升降臺,但沒有爆炸。三枚炸彈攻擊一共造成74人死亡,95人受傷,並且卡死舷機。

日軍首輪攻擊結束後,“企業”號的損管人員在一小時內便控制住火勢,並填補好飛行甲板破洞。5時49分,“企業”號可恢復飛行作業,而舵機則在7時恢復正常。8月24日晚間,“企業”號向後撤退,在31日於湯加塔布島短暫停留,後於9月10日返抵珍珠港維修。

“企業”號在珍珠港搶修期間,大幅強化了航母防空火力。但美國海軍在南太平洋陷入嚴重危機:“薩拉託加”號在1942年8月31日被魚雷擊中,必須返回珍珠港大修;9月15日,“黃蜂”號被日軍潛艇擊沉,這使得南太平洋只有“大黃蜂”號一艘航母作戰。“企業”號日夜趕工,終在10月14日離開船塢,再赴南方戰場。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尼米茲和哈爾西

10月16日,“企業”號編入第16特遣艦隊駛離珍珠港,趕赴南太平洋。10月18日,尼米茲撤換了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羅伯特·戈姆利的職位,改由哈爾西接任。哈爾西下定決心主動搜尋日本艦隊,並發動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以奪取瓜島四周的海洋及空域控制權。

10月24日,“企業”號與“大黃蜂”號會合,開始搜索日本艦隊。26日早上,日美雙方偵察機先後發現對方航母,並派出機隊攻擊。“企業”號及“大黃蜂”號一共派出73架飛機,並在中途與日方艦載機交戰。“企業”號的機隊被“零”式強力攔截,遭受極大損失,但“大黃蜂”號的機隊卻成功突破。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大黃蜂”號被日軍重創

​日本持續進攻的艦載機群在10月26日8時55分被美軍艦隊雷達發現。此時“企業”號剛好進入雨雲的掩護區域,使“大黃蜂”號成為日機眾矢之的,並受重創。而美軍機隊也進抵日本艦隊上空,“大黃蜂”號的首波俯衝轟炸機擊中“翔鶴”號的飛行甲板及機庫,使其失去作戰能力,但後續機隊卻未能發現日本航母,只擊傷“築摩”號、“利根”號兩艘重巡洋艦,及“照月”號驅逐艦。“企業”號潰散的機隊試圖攻擊“霧島”號戰列艦,但未有命中。

26日早上10時,“企業”號所在編隊被日本潛艇攻擊,並重傷“波特”號驅逐艦,迫使美軍將其擊沉。“翔鶴”號、“瑞鶴”號的44架飛機在發現“企業”號後拼命攻擊,但在“企業”號及“南達科他”號(BB-57)戰列艦的防空火網攔截下,大部分日機被擊落。

10時17分,“企業”號被一枚炸彈擊中:炸彈擊中艦艏飛行甲板,再穿過下層甲板,然後從艦艏斜出,最後在半空爆炸,引發機庫小火;第二枚炸彈緊接擊中艦艏升降臺後方的飛行甲板,並斷開兩截。炸彈前部一直貫穿至第四層甲板,在損管人員崗位爆炸,造成多人死亡。而後半截炸彈則在機庫爆炸,引起大火,同時切斷部分電力供應;最後第三枚炸彈則在艦體右舷近距爆炸,其衝擊波造成龍骨損毀,並使其中一座蒸汽輪機無法運作。

10時44分,9架日本魚雷機從左右兩面夾擊“企業”號,但“企業”號卻僥倖避過全部魚雷;11時,日軍“隼鷹”號航母的機隊再次發動攻擊,但未有擊中“企業”號,僅擊傷“南達科他”號和“聖胡安”號輕巡洋艦(CL-54)。

因損失慘重,金凱德急令艦隊撤退。失去行動能力的“大黃蜂”號航母終被美軍放棄,而“企業”號則成功撤走,在30日返抵努美阿作維修。到1942年10月底,整個太平洋艦隊僅剩下“企業”號一艘航母還可在戰場上調度運作,參與瓜島戰役的盟軍只能依靠“企業”號和亨德森機場提供空中支援。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美軍成功佔領瓜島

​“企業”號搶修期間,日軍再次計劃重奪亨德森機場,而南太總司令哈爾西中將則要求“企業”號儘快返回戰場。海軍工程師先預計最早11月21日才可使“企業”號恢復戰鬥狀態,但因時間緊迫,11月11日“企業”號便離開努美阿,重回瓜島,搶修技術人員則繼續在艦內趕工。

1942年11月13日早上,“企業”號派出偵察機搜索日軍的“隼鷹”號及“飛鷹”號航母,但沒有發現。出於安全考慮,哈爾西將“企業”號調配到瓜島南面較安全的海域,而部分艦載機在早上出擊後降落到亨德森機場參戰。

11月13日晚,美日水面艦隊進行瓜達爾卡納爾海上夜戰,互有損失。14日早,“企業”號與亨德森機場的戰機擊沉“衣笠”號重巡洋艦,並擊傷“鳥海”號重巡洋艦、“摩耶”號重巡洋艦、“五十鈴”號輕巡洋艦和“滿潮”號驅逐艦。但“企業”號的機隊卻因之錯過了日本的運輸艦隊。

14日中午,“企業”號的機隊再出擊,與陸上機場的飛機聯手進攻。全天“企業”號等共擊沉7艘日方運輸艦;14日下午,“企業”號進入了雨雲區,避過“隼鷹”號、“飛鷹”號航母的空中偵察;14日當晚,美日戰列艦在瓜達爾卡納爾海域展開炮戰。而“企業”號則於15日早上攻擊日軍殘餘的運輸艦,並在中午撤返努美阿作1個月的休整。

1942年12月4日起,“企業”號在努美阿近海訓練,並偶爾到外海反潛巡航。5日,“薩拉託加”號抵達努美阿,使美軍航母力量有所增加。1943年1月28日,“企業”號隨第16特遣艦隊離開努美阿,掩護美軍運輸艦增援瓜島,並在29日與“薩拉託加”號會合。會合前夕,特遣艦隊司令官弗雷德裡克·謝爾曼少將接獲美軍巡洋艦在倫內爾島外遭日軍艦隊攻擊:日本海軍正執行“克號”作戰(Operation Ke),以掩護陸軍撤離瓜島,但前方美軍仍未得悉日軍即將撤退。

較接近倫內爾島的“企業”號即時加速前往支援。1月30日,“企業”號派出F4F戰機接應受創的“芝加哥”號重巡洋艦(CA-2)),但日軍的“一”式陸上攻擊機仍擊沉了“芝加哥”號。1943年2月1日,“企業”號返抵桑託島;2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宣告佔領瓜島,瓜島戰役結束。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繼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又一次戰略性的巨大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全球範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火炬行動一起,構成同盟國進入戰略大反攻階段的起點。

瓜島戰役後,“企業”號留在桑託島休整,替陸戰隊航空聯隊提供訓練,並短暫試飛新型的F4U“海盜”戰鬥機。因南太平洋前線壓力暫時減輕,1943年5月1日,“企業”號受命啟程返回珍珠港,爾後暫停珍珠港海域訓練飛行聯隊。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尼米茲上將向“企業”號頒發總統集體嘉獎勳表

1943年5月27日,“企業”號接受尼米茲上將頒發的美國總統集體嘉獎勳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企業”號是海軍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獲此殊榮,以表彰其自珍珠港事件到所羅門群島戰役期間的傑出表現。而根據“企業”號的統計,從1941年12月7日至1943年11月25日,該航母總共擊沉了27艘日軍船艦,擊傷另外16艘,並擊毀185架日本作戰飛機。

拜新一代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陸續下水服役所賜,“企業”號還短暫離開太平洋戰區返國大修。1943年7月20日,“企業”號返抵美國本土西岸的布雷默頓基地,並進入普吉灣海軍基地船塢。經大幅更新艦上的雷達及射控系統、增強防空火力、改建艦島、增建舷側防魚雷水泡、改善燃料儲存庫設計等之後,“企業”號的整體作戰性能可大致追上埃塞克斯級,而艦載機聯隊亦換裝了最新式的F6F“地獄貓”戰鬥機。

1943年11月6日,煥然一新的“企業”號協同第10航母航空聯隊回到珍珠港,投入11月21日至1944年2月18日,發生在中太平洋的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並轉進西太平洋作戰。

自從1943年初美軍在瓜島得到最後勝利後,除了麥克阿瑟麾下的美澳聯軍與哈爾西的美軍南太平洋艦隊在新幾內亞方面反攻外,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亦決定,1943年後期美國海軍制定在中太平洋開始反攻的計劃,此計劃由海軍第5艦隊負責,並且得到尼米茲在軍備與物資上的強力支援。

在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發動前,第5艦隊由至少10艘航空母艦及7艘以上的戰列艦組成,幾乎囊括金凱德的第7艦隊及哈爾西的第3艦隊以外的所有美國海軍兵力,艦隊司令為在中途島戰役一戰成名的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其空中攻擊戰力-快速航空母艦編隊番號在吉爾伯特戰役時原番號為50特混編隊,於馬紹爾群島戰役時改編為58特混編隊,並沿用至太平洋戰爭結束。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美軍航母組成的“殺手陣列”

踏入1943年底,隨著埃塞克斯級和獨立級航母大量服役,“企業”號孤軍作戰的日子從此遠去。1944年初,第五艦隊在馬紹爾群島大舉進攻。同年年底,埃塞克斯級航母將在烏利西環礁組成號稱“殺手陣列”的龐大陣容,併發起馬里亞納群島及帕勞戰事。此後,經過荷蘭地亞、塞班島、菲律賓海、萊特灣、萊特島與呂宋、硫磺島、沖繩等一系列重大戰役,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國在東京灣簽下降書的日子將不遠了。而“企業”號航母則參與了打敗和消滅日本海軍的全程。

其間值得一提的是,從1944年6月19日持續至6月20日的菲律賓海海戰,是世界史上最大的一次航空母艦對決,戰場在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附近海域。

萊特灣海戰則是

美國和日本海軍,於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間,在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決定性海戰。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萊特灣海戰稱得上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海戰,也是世界上最後一次航母對戰和戰列艦海戰,此役徹底摧毀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突襲“企業”號的“零”式自殺戰機

在沖繩戰役中,日本在失去海空戰力後,用自殺飛機組成所謂的“神風特攻隊”,企圖負隅頑抗。1945年4月14日,在沖繩外海作戰的“企業”號即遭自殺飛機襲擊。

當日清晨,26架日軍自殺飛機同時攻擊美軍第58特混艦隊,艦隊雖一舉擊落25架,但仍有一架“零”式藏匿在雲層後面伺機進攻;6時56分,該架“零”式突然在“企業”號上方俯衝,擊中艦艏升降臺及後方飛行甲板後,隨同炸彈在機庫甲板爆炸。爆炸使艦艏飛行甲板嚴重扭曲,升降臺徹底損毀,而艦艏亦無法隔開入水。攻擊當場造成13人死、68人受傷,並使“企業”號無法派出飛機。火災雖在半小時後撲滅,但“企業”號已無法作業,只好在16日離開艦隊,途經烏利西及珍珠港,返回本土維修,自此未再參戰。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1945年10月27日,“企業”號參加紐約艦隊周活動。

老兵凋零:“企業”號最後的命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時,“企業”號仍在普吉灣海軍基地的船塢之內。9月初,戰績彪炳的“企業”號離開船塢最後一次開赴太平洋,參與接載海外美軍返國的首階段“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10月17日,“企業”號搭載1,141名大兵回到紐約,並參加27日的“紐約艦隊周”慶祝活動。

10月31日,“企業”號前往波士頓海軍船廠稍作改裝,以騰出更多空間搭載士兵。11月初,“企業”號遠赴英國作另一次“魔毯”行動航行,在11月23日抵達南安普敦後,接待了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艾伯特·亞歷山大爵士(後成為第一代希爾斯堡的亞歷山大男爵)所率領的海軍部代表團登艦參觀。這是頭一次有這等規模的皇家海軍代表團登上英國以外的軍艦。

按照皇家海軍傳統,第一海軍大臣登上的艦隻必須懸掛英國海軍部的旗幟,而“企業”號亦遵從此傳統。這也是自1628年英國海軍部成立以來,海軍部旗幟首次在非英國艦隻上升起。“企業號升起英國海軍部旗幟,代表至少有三位海軍部最高階層官員蒞艦。

亞歷山大爵士夫人代表英國海軍部,將海軍部旗幟贈送給“企業”號,並致辭表示:“這面海軍部旗幟,代表我們對「企業」號光榮戰績的尊敬,如果您能收下這份禮物,英國海軍部肯定會非常自豪。這也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偉大海軍,對美國海軍同袍的英勇與高超能力,獻上最誠摯的敬意。”

在那之後幾十年,曾在“企業”號服役的老水手們,一直把這面旗幟,視為與總統部隊獎狀同樣重要的榮耀。在視察過程中,亞歷山大爵士還特別說:“如果「企業」號能像納爾遜的「勝利」號(HMS Victory)一樣永久保存下來的話,將會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1958年6月22日,“企業”號(下)在布魯克林船廠停泊,預備出售拆解。

​二戰結束時,美國海軍共擁有近100艘各種類型與大小的航母,但美國人到這時才瞭解到,沒有任何一艘航母曾經像“企業”號那樣,跨越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並在太平洋戰場最危難之時以“唯一”一艘美軍航母之姿英勇作戰。

1947年2月17日,“企業”號在新澤西州貝永退役,並在紐約封存。早在“企業”號預備除役前,美國國內已有聲音要求將該艘航母永久保留。1945年8月,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曾向總統杜魯門寫信,稱“企業”號是海軍在二次大戰的絕佳象徵,建議白宮以戰爭紀念物方式保留“企業”號,並獲總統同意。

但當年美國海軍並沒有保留軍艦的傳統和預算,全國只有“憲法”號及“星座”號兩艘風帆戰艦在行政指令下獲得保留。1946年,海軍先後向紐約州、新奧爾良、波特蘭及西雅圖等地方政府提出捐贈,但各地皆因維護成本過高而婉拒。1948年11月,新任海軍部長約翰·沙利文只好向杜魯門提出延遲捐贈計劃。

“企業”號在1951年曾被重編為攻擊型航母,舷號改為CVA-6;到1953年又成為首批改編為反潛航母的軍艦,舷號為CVS-6。但“企業”號顯然無法在噴氣戰鬥機的年代繼續服役,故美國海軍沒有對其作任何大改動。

不過,“企業”號並沒有被公眾遺忘。1949年,舊金山科學及工業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一度提議海軍將“企業”號調到舊金山的金銀島海軍基地,並改裝為博物館及實驗室兩用艦,但海軍以轉移費用過高為由拒絕。“企業”號的老兵則在1954年成立老兵聯誼組織—“企業”號協會。

1956年10月2日,海軍將“企業”號從海軍現役名冊除籍,並將出售拆解,這在退伍老兵中引起極大迴響。“企業”號的老兵組織由已退役的五星上將哈爾西率領,第一時間向海軍及國會發出抗議。

1957年5月22日,美國國會參議員、“企業”號老兵沃倫·麥格努森向國會提出第96號聯合決議案,要求海軍部長將“企業”號轉交老兵組織,並置於華盛頓特區永久保留。這項議案在參眾兩院獲得支持,並由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於1957年8月28日簽署生效。但決議案卻同時要求老兵組織必須在半年內籌募二百萬美元,以支付艦艇保存費用,否則海軍部長將可在半年後出售“企業”號。

因時間緊絀、金額過高及經濟不景氣,籌款運動最終失敗。結果,老兵組織與海軍達成妥協,放棄保留“企業”號,換取以下三項條件:第一,正在建造的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級)須命名為“企業”號;第二,組織可以10,000美元的低價捐款,將“企業”號獨特的三腳桅杆豎立在海軍學院體育場內,並命名為“企業號塔”;第三,海軍須捐贈“企業”號可留為紀念的物品或部件。

美國海軍履行了對老兵組織的絕大多數承諾,但“企業”號的桅杆始終沒有被送到海軍學院。後又因拆解地點在新澤西州卡尼,艦體不超過布魯克林大橋的高度限制才可通行,“企業”號的三腳桅杆便被提早拆毀。1958年7月1日,“企業”號艦體以561,333美元出售。同年秋季拆解,工序在1960年3月完成。

海上傳奇:“企業”號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的象徵

1942年5月18日,“企業”號和“大黃蜂”號正從南太平洋趕回珍珠港,準備參加中途島戰役。

如果沒有“企業”號,美國海軍會輸掉太平洋戰爭嗎?這是很多戰史專家多年研究的一個課題,結論是,在1942年或許有可能。儘管美國憑藉戰時無與倫比的工業能力和燃燒的怒火,勢必會扳回敗局。(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了12艘航母,這對二戰中其他國家海軍來講,都意味著覆滅);美國海軍戰艦早晚也會同樣在東京灣下錨。只不過,若無“企業”號的殊死一搏,戰爭可能會持續到1947年,過程中又將多付出難以數計的生命。

“企業”號對1942年勝利的貢獻不容否認。它所屬各飛行隊在中途島海戰,擊沉4艘敵人航母中的3艘,永久剝奪日本的戰略主動權;在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它對岸上的海軍陸戰隊提供不可或缺的空中掩護。第10飛行大隊在11月戰鬥最高潮期間,與被稱為“仙人掌”航空隊的陸戰隊第23航空大隊並肩作戰,對取得瓜島戰役的勝利功不可沒。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若“企業”號在某個時間點,遭到敵軍擊沉或重創,對太平洋戰爭的發展將會產生何種影響?1941年11月,若它沒有因為天氣因素,延遲抵達珍珠港,很可能已在港口中遭到日軍摧毀。若“企業”號在珍珠港,或是在中途島海戰中損失,將會使後來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和更後面的其它作戰無法進行。

又如果它在東所羅門海戰,或者聖克魯斯群島海戰中,遭受重創,甚至被擊沉,則它對“仙人掌”航空隊的實際支援將會減少。前述任何一種假設若真的發生,將會影響美國海軍發動攻勢的能力,特別是當時美國幾乎每個月都會出現航母不足的情形。

“企業”號,CV-6,已走進了歷史。它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獲得最多榮耀的戰艦。“多年來,舉凡衝鋒陷陣、奮戰不懈、克敵制勝、任勞任怨,它不但通通做到,而且做得更多。”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當勝利似乎遙遙無期,而風險看是非常大的時候,“企業”號仍然用堅定的行動證明,它才是大洋的主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